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政府网站栏目是政府提供网上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科学规划、动态优化政府网站的栏目内容是改善政府网上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成都市政府网站栏目用户使用数据的挖掘分析,从用户体验的角度,通过分析政府网站栏目需求满足度、需求相似性、跳转关系和需求热点,在政府网站栏目的服务定位、栏目导航、专栏配置等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要旨,认为制约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关键因素是用户层面的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缺失;提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体系框架;详述了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实现路径;并以国内外领先政府网站的优秀实践予佐证。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当前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现状,剖析了造成政府网站用户满意度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用户体验理论,对政府网站用户体验进行五个层次划分,并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政府网站发展模式、优化目标及优化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网站发展进入注重服务、突出效果的新阶段,用户真实体验已成为网站绩效评估的新导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也为评估提供了新手段。面对新形势,本文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框架,分析了指标框架的特点与可行性,阐明了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权重设计要点;总结了N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实践经验,验证和完善了指标框架、评估流程与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CIS(企业识别系统)的定义和构成;概述了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论述了政府网站CIS设计原理:识别系统框架及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系统的内涵;提出了政府网站建设导入CIS理念,推动电子政务快速有序发展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标准,等级保护体系为我国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性的信息安全保障。在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识别网络空间中新的信息安全需求,从信息安全标准研制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新探索与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主体信用安全的概念,并分别针对网络空间内的网站主体和用户主体的信用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主体信用安全评价的体系框架。该框架有助于引导网络用户安全地使用网站服务,与其他网络用户进行安全地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交易,并规范其网络空间内的行为,从而在信用安全评估标准研究层面为网络空间内信用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以用户为中心"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政府网站建设理念演变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首要原则,即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行为模式,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便捷服务。当前阶段,每个政府门户网站都积累了丰富的便民信息和服务资源,但这种"信息过载"却给网站用户查找信息带来了很大困扰。通过分析中国政府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的现状和趋势,以北京市农业局为例,描述了智能搜索引擎在政府门户网站的实现路径,并详述了其整体框架、工作机制和功能特色。智能搜索引擎系统在搜索体验的各环节均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和智能的特点,最大化消除了社会公众对政府业务的认知障碍,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网站的最佳切入点,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网站发展阶段论——政府网站理论基础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网站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阶段性,技术、内容和用户3个维度构成了判断我国政府网站发展阶段的重要框架,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将经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3个主要阶段.通过分析对比3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任务,指出了我国目前正处于以内容建设为主的内容导向阶段,以用户认知度、满意度为主的服务导向阶段是政府网站发展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顾客需求"导向理论框架下构建政府网站的新模式,阐述了"顾客需求"导向的政府网站的内涵,剖析了构建"顾客需求"导向型政府网站模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构建"顾客需求"导向型政府网站模式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四类主体、三种模式,指出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行政主管/效能监察部门、第三方机构和网站用户4类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视角和评估目的具有相异性;对应的评估模式也有内评估、外评估和内外评估相结合3种;政府网站处在不同发展时期,基于发展的主要需求和目的不同,选择的评估方式也不同。回顾了我国自2002至2008年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情况,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2009年开展中国政府网站用户调查工作的背景,详细阐述了2009年政府网站用户调查指标体系和评分方法的设计;依据网民留言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从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方面考察了省级和地市级用户对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情况,并汇总整理了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用户调查结果,提出了我国政府网站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关键点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网站公众使用意向的分析框架:基于持续使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网站使用率低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关于政府网站使用的研究集中在初始采纳,忽视了对公众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致使研究视角无法突破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框架。而政府网站的成功取决于公众持续使用意向,因此,本文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为理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层次,引入了信任、网络外部性、感知易用性和服务质量四个影响因素,构建了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政府网站持续使用产生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弥补有关公众持续使用政府网站研究的缺失。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满意度、网络外部性、服务质量、服务层次显著影响公众对政府网站的持续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月21日,由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和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写的《中国政府网站发展数据报告(2013)》在北京举行首发式。报告编写组组长、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施洋表示,编写这份报告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各级政府网站从现有的"供给导向"服务模式转向兼顾供给和需求、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需求导向"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政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2002年以来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历程,剖析了当前政府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时期政府网站面临的新环境与新要求,提出了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设计理念和指标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朱多刚 《电子政务》2012,(12):114-121
概述了当前电子政务采纳研究的现状:主要关注初始采纳问题,对电子政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TAM(技术采纳模型)、DeLone和McLean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了116份有效样本,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验证假设,并分析了影响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网站信息质量对公众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是决定公众持续使用政府网站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用户体验的政府网站优化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服务界面优化设计。明确了服务界面优化的重要性,分析了服务界面优化的核心要素和优化内容,并从功能界面、导航系统、信息组织和视觉效果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是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国际领先政府网站发展的普遍规律;提出了由用户、展现、内容和保障四个层次组成的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参考模型,并进一步阐述指出,民生服务、透明公开等用户需求是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导向,内容建设是网站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8):3
自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以来的十余年中,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政府网站已经成为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的重要渠道。作为政府网上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政府网站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赢得公众满意,就必须从当前的"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切实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整合网站资源,优化网站服务。本期专题报告探讨"基于用户体验的政府网站优化",分五个问题展开讨论:第一,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满成  石卫星  李晓慧 《求索》2014,(10):101-105
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通过添加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变量,构建老年人采纳为老服务网站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用SPSS、PLSGRAPH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研究表明,身体机能下降对用户采纳意图有显著性负向影响,从而弥补了TAM对外生性因素关注不足的缺憾;用户的自我效能对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和采纳意图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积极老龄化对采纳意图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从而突破了TAM理性行为的假设前提,使得模型对老年人用户对为老服务网站采纳行为概括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试析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作实践出发,通过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调研,从用户角度总结分析了政府网站在发布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内容以及检索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期各级政府网站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