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和功能作用、促进基层协商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两个维度阐明了基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的制度逻辑。基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成熟期和全面发展期,从委员工作室主办的主体、委员工作室载体性质差异两个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新时代新征程,要从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委员队伍建设、宣传传播四个方面来推进基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创新发展,使人民政协更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协商民主、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2.
强大的基层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化探索与实践通过民意发现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制度与生活互动机制,协同推动和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生产过程蕴含着直诉制全过程治理思维,注重民意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强调全过程多维度的中国式民主治理,彰显出简约化、参与式的制度优势。新时代治理能力生产是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础上,组织动员多元治理主体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和资源集成式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于敏捷驱动的治理能力生产能够增强国家善治能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是党建引领推进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民民主的崭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城乡社区治理,既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又有迫切的价值诉求。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社区治理,是以自治与法治的共轨为逻辑起点,以连结程序与实效为过程保障,以统一价值与工具为现实支撑,以平衡民主与集中为根本原则,应通过主体赋能、程序赋能、技术赋能、话语赋能等方式,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生态,夯实基层民主根基。  相似文献   

4.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层面的体现,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人民代表大会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基层人大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和参与方式,尤其缺乏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基层人大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和机制的研究。基层人大及人大代表在参与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他治理主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以浙江基层人大的创新实践为例,剖析基层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和机制,如人大代表“亮身份”、代表联络站助力治理、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数字赋能人大参与治理等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主动参与治理机制、多元协同治理机制、民主监督下的科学治理机制和数字化整体治理机制。这些创新模式和机制为我国人大及基层治理实践工作提供相关经验借鉴和操作指南,必将进一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选准重点,以点带面。探索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党内民主的新路子,应该在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等关键环节上求突破,处理好发展基层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探索创新与稳妥实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也在经历着国家角色和政府改革的变化,尤其是公民社会的兴起、非政府组织的崛起,这些变化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传统的政治管理格局,治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如,中国的基层治理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范式,其运行的主体、对象、过程以及目标等与治理理论有着惊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因此,本文以成都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为个案,分析研究了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内在联系,说明协商民主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协商民主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基层治理之中,充分发挥其有效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践中,多元主体协同经常存在动力不足、总体分散、局部协作的问题。通过把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多重动因与过程性特征,建立“动因推动-过程推进”分析框架,选取50个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案例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战略要求、党建统领、需求驱动、问题推动、资源配备、权力配置是影响多元主体协同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表现为“双重聚合”:第一重聚合指战略要求、党建统领、需求驱动、问题推动下多元主体形成共同治理目标,实现“目标聚合”;第二重聚合指以资源配备、权力配置织成主体协同网,实现“主体聚合”。  相似文献   

9.
推进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从政治制度层面来看,人民政协是开展协商民主,促进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从基层民主和社会建设的层面来讲,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对于促进群众参与,提升治理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社会参与不足、合作治理乏力的现实困境。基层党组织如何通过空间治理路径促进整体性党建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当前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结构—过程—绩效"分析框架,从上海市J街道党建空间治理实践入手,探究空间治理实现整体性党建的实现机制。从而发现,党组织、政府组织和社会主体的多元行动者系统在党建公共空间网络体系建设和党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多种互动形态和内外互动路径,促进多元主体间的认知嵌入、情感嵌入和规范嵌入,进而实现整体性党建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对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基层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在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利益多元化和思想认识多元化的社会态势下,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对于达成共识,化解矛盾,形成合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省肥西县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新形势下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民主决策贯彻落实有差距,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有失科学性,民主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党代会和党委会履行职责不到位。而肥西县在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的实践值得推广:探索民主决策新途径,着力构建选拔任用的制度体系,采取多形式选拔干部。由此,对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建议如下: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培养党员民主参与意识,拓宽党员民主参与渠道,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革带来丰厚红利,同时也导致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基层治理难度和问题大量增加,仅靠传统基层协商手段已难以有效应对解决。县级政协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提升基层群众协商积极性等方面,具有嵌入基层治理的天然优势和逻辑必然性。协同治理理论为县级政协嵌入基层治理,在“协同的起始条件、规范的制度化流程、较强的领导力支撑”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对X县“请你来协商”的成功实践进行解析,建议县级政协嵌入基层治理,可通过以制度权威营造信任氛围、借助自身优势打造协商平台、以全程监督评价促进结果落实等路径,促进县级政协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民主建设是落实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基础工程。通过基层民主选举、基层民主决策、基层民主管理、基层民主监督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平衡国家对基层诉求的统一性与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流动性始终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持续发生,近年来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形式层出不穷。同时,在不断创新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背后,必然有着一系列的结构条件和制度基础。由此,面对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前沿发生的制度性变革与策略性创新,一种新的治理机制随之产生。“空间分工制”来自社会治理议题的空间化,即产生于总体性与实践性、制度实践和治理成本、多元绩效与过程考核三对复杂的关系之中。而在基层社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新治理机制的运作体现为制度环境、主体合作、关系网络、任务统合和时间纪律的多重实践逻辑,代表着不同社会行动者和不同空间的交互。“空间分工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基层社会治理产生了减负悖论与再组织化两种意外后果。新治理机制的运作,回应了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诉求。  相似文献   

16.
乡镇协商民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基层性、直接性、多样性等特征。发展乡镇协商民主有利于集中民意,促进科学决策;有利于转变治理方式,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有利于弥补选举民主之不足,扩大基层民主。发展乡镇协商民主,应坚持公平公正与简便易行、公民参与与公共利益、多元协商与注重实效等原则。在制度建构上,要建立协商组织,形成协商会议;明确协商主体及其产生方式;细化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民主的运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宪政应当是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宪政内涵和宪政特性。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独特的宪政路径和明确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18.
当前,治理资源不足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困境。内生性不足的农村社会亟需引入优质治理资源并进行治理机制创新。浙江省临海市在镇——村级协商民主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三大平台,进行了四种协商的分类和提供四大机制的保障。乡贤作为一种治理主体,对于乡土社会来说有一种外在性,这种外在性是其优势也是其局限和弊端所在。临海市"乡贤+治理"模式经验表明,乡贤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发挥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就得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而基层民主协商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有效保障,加快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当前,基层民主协商存在着协商主体参与能力低下、协商形式单一、协商程序随意和民主发扬不够、协商成果运用和反馈效果不佳等问题。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协商、提高基层民主协商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公正为民、公开透明、公平利民"为价值取向,遵循"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原则,不断完善并优化基层协商民主精神培育、协商制度体系创新、协商主体能力提升、协商质量提升等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城市基层社会需要在自主治理、协作治理、引导治理和智慧治理这四种维度上进行创新。为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应准确把握不同维度治理创新间的联系,通过划分主体职责、明确阶段重点、衔接整合维度三个方面逐步推进,进而在治理创新中形成合力,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