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明,是指人类的进步与开化状态.政治文明,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形成的文明成果;从动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进程.其内容一般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部分.任何形态的政治文明都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对历史上和世界上政治文明的发展与继承,是有机的统一.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继承,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需要不限于经济,人类文明的分类也不应仅限于以经济为中心的旧分类。人类的文明进步在于人的需要的逐步满足。人的终极需要永远是幸福。由此看来,从古至今,人类文明有三种基本形态,这就是普遍辛苦的原始文明,少数人幸福主义的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以及普遍幸福主义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一个与野蛮、愚昧和无知相对应的概念,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明的多样性是指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一种客观现实.正是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也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内在诉求和应然结果,在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造文明的历史,人的文明是社会一切文明的前提,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永远鲜活的力量,是社会一切文明的核心.现代社会要稳定、持续和健康地发展,必须以人的文明为其引导.  相似文献   

5.
产业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论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锋 《新东方》2002,11(5):62-66
文明是在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最先出现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人类社会迎来了工业文明;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以后,生态文明将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很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人类文明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维科、孔德、马克思等人都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变革进行了整体把握和界定。从文明变革视野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即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新形式,但它还不是共产主义文明本身,只是共产主义文明的“初级版本”。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有力地驳斥了人类文明终结论、打破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神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形态理论,将推动和引领人类未来的文明变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崛起植根于其正在加速的社会转型.近代开始的中国社会转型,有复杂的引起“冲突和转变”的内外因素,也有文化与文明的多重力量在历史进程中的博弈;其路径选择既要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制约的自身特色.中国当代全球化进程的社会转型,需要在改革实践中化解文化的特殊性与文明的普遍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崛起的速度、方向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这里需要的是开放包容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东西方文明的相济融合,是本土文化对世界现代性文明的回应超越,是多元文明的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间正道》精要观点摘编90年奋斗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超越这一切,即只有超越中国传统文明、马克思的理论、人类现代化的经验,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发展、超越中国传统文明和马克思的理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但在近代落伍了。从文化上看,则是由于旧的传统文化不能应对现代挑战所致。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文化成就之一,就是革了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进步状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历史性任务必然要落实到城乡社区中来,并推动社区建设深入发展。本文拟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区建设的互动关系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嘉 《前沿》2007,3(8):213-216
卢梭是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中最特殊的一个思想家。他通过对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中人性和人与人地位的比较,发出了"回归自然"的呐喊。卢梭的思想影响了后代许多思想家,他的重感性、轻理性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如何认识文明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文臻  ;秦廷国 《求索》2008,(4):101-103
管理文明是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目的性就是合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是管理文明的核心和价值诉求。管理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会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忠 《探索与争鸣》2023,(7):156-166+180
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把握文明本质、反思文明兴衰。文明兴衰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相互纠缠的复杂行为过程,文明之兴源于人的正向行为,文明之衰源于人的不合理行为,行为是生成、理解文明的关键。打磨、涂层、编织三种原型行为的不断更新、转换构成了文明的变迁。转换的结构合理,也就是文明的合理化;在变迁中保持合理性,也就是文明的兴盛。行为的目的未得到有效厘清,行为的演进、创新被制约、压抑,不同行为间的融通、互鉴出现失调、隔断,是造成文明出现问题的行为学根源。现代性语境下,导致文明衰落的结构性原因是行为与制度的涂层化,即行为以及社会体制机制服务于营建表面光鲜的暂时繁荣。防范文明衰落,需要对“行为-环境-制度-主体”这个文明运行生态进行自觉的行为伦理调适。反省行为的目的,增加行为的公共性、质朴性、弹性,对于推进文明进步、防范文明衰败,具有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夏目漱石小说之所以受到日本国民的喜爱,除了它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外,还因它的深刻的东方式的文化内涵。从他早期三部曲中,读者可以感受得到夏目漱石在艰难的探索中对明治社会及国民精神状况的深深忧虑,还有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烙印。本文拟从审美的传统取向、个人性格培养及特点、作品中形象的特征三方面着手,站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三部作品,得到对其传统美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城邦制度是希腊文明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的威胁、宗教的需要等两大因素促使古希腊形成了初期城邦。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海外殖民主义的迅猛发展,在多里安人的殖民浪潮中,希腊城邦制度进入成熟期,即为后期城邦。  相似文献   

15.
政治理念包括了文明的或进步的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政治心理、文明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的政治道德等方面。政治理念文明作为整个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最终的目标是促进人类这一总的政治文明主体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以实现民主政治制度和人获得最大化的自由和发展为终极目标,反映在现实社会中,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已经深切认识到,人的生态生存是人的实践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内在包含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不是与之并列.人类正在力图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尚不存在.思考和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坚持把重心放在保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上.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必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得以保障前提下,谋划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文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系统整体性、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互补性、发展的知识性和实现目的的条件性等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7.
王治河 《岭南学刊》2010,(3):112-117
生态文明是一种后现代文明,其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更,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改变,而且也需要生活方式的变革。因为源于近代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构。我们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现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发展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后现代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以追求诗意存在和创意存在为内容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样一种后现代生活方式虽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于抵抗现代人时生存事实的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过度迷恋,视缺乏创意的生活、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的囚徒境遇,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这样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建构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正确的自然价值观教育,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具有深刻的人学意涵,从人学视角出发,阐释其中的人学逻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在要求。文明的本质在于人的进步。现代资本文明的开创,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代资本文明具有典型的二重性,资本文明的弊端和缺陷,决定其是一种历史的和暂时的形式,人的进步将在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中达成。人类历史步入“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时代,将开启人的自由解放的理想生存状态。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依循,在实践中开辟了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底色,凸显出人的主体价值,实质性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文明的人本意蕴和价值逻辑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20.
回眸北京城市公共文明发展历程,通过连续8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发现,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表现呈现出一个特点,即由早期的大幅度快速进步提升,到总体稳定,小幅进步,再到总体稳定,不文明现象略有反弹趋势。公共文明建设原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人的惯习不能一朝一日建立,也不可能一朝一日改变,一旦松懈,已经取得的成果就可能淡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