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韩国军方与乐天集团完成“换地”、美国将“萨德”系统部件运抵韩国,“萨德”入韩正式进入落实阶段。据韩媒透露,美韩两国已商定加快步伐、力争于5月上旬韩国大选前完成“萨德”部署。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韩国不顾中国、俄罗斯的坚决反对,执意在韩推进“萨德”部署进程,致使本已紧张的半岛局势进一步升级.在整个事态的发展过程中,极少有人关注朝鲜方面如何看待“萨德”,更多的人和舆论报道倾向认同,“朝鲜因素”或者“朝鲜不断增大的核导威胁”是促使美韩执意推进“萨德”部署进程的始作俑者,或者是根本缘由.鉴此,笔者拟从朝方关于美在韩部署“萨德”的评论切入,就朝方在“萨德”问题上的态度与立场做一梳理与分析,或许有助于了解事情的本来面貌与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反导系统"萨德"入韩,不仅增加了韩国政局走向的不确定性,更损害到半岛局势及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基于政治过程的研究视角,本文梳理了韩国政府、政党及社会对"萨德"入韩问题的认知与立场。前朴槿惠政府基于国家安全的综合考量,态度由"战略模糊"转为"战略清晰";韩朝野各政党却始终意见不一,社会舆论更是严重分裂;新上台的文在寅政府正在暂缓对"萨德"问题预置立场。此种多元对立的认知与立场,不仅是韩国国内各方权益博弈的外在表现,也反映出"萨德"入韩问题的演变脉络与复杂影响,并成为研判"萨德"入韩问题走势的前提基础。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萨德"入韩必将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激化大国战略博弈,推动地区格局分化重组,恶化半岛紧张局势,致使地区相关国家深受其害. 首先,“萨德”入韩激化大国间的战略博弈.中美俄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三大力量,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又是中美俄力量直接交汇的战略博弈场所.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唯我独尊,大搞霸权主义,但中俄继续保持战略报复能力,对美国构成一定的牵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患上严重的“霸权焦虑症”,将中俄牵制和反击美国霸权主义的行为视为“挑战”和“挑衅”,加大防范和围堵.  相似文献   

6.
朴槿惠政府和文在寅政府在部署"萨德"问题上的政策均经历了摇摆的过程,后来都倾向同意部署,主要受美、朝、国内政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为确保对中俄战略优势地位而刻意强力推动,二是朝鲜加快核导开发步伐及朝韩关系日益紧张,三是韩国民众视安全问题高于一切且保守势力积极推动。韩国"萨德"政策的变化,反映出其外交政策从试图在美国和中俄之间保持平衡向依赖韩美同盟倾斜。由于美韩将"萨德"与朝核问题挂钩,撤销部署的难度很大。"萨德"部署牵动地区国家关系演变,给朝核问题解决、南北关系走向以及半岛和平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6年7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韩宣布在半岛部署“萨德”系统.8日,美韩正式对外宣布,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13日,韩政府宣布,“萨德”将部署在该国东南部庆尚北道星州郡,购买、部署及运行费用将由美军方面担负.“萨德”是目前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高空远程反导系统.美韩明言“萨德”针对朝鲜,从而引致后者强烈反应.  相似文献   

8.
2016年以来,因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及美韩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固有的安全困境更加突出,并引起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密切关注。就当前而论,东北亚安全困境具体表现为朝鲜在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后,其核武器开发继续"跃马扬鞭";美韩以朝核威胁为由加强驻韩美军实力,包括不顾中俄强烈反对,决意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日本在进一步倚美的同时,趁势拉拢韩国,强化对华敌视政策,致使中日关系频现紧张;美国一方面以应对朝核威胁为由而加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和"前沿部署",另一方面又极力拉紧美日韩同盟,其在东北亚遏制中俄的态势更趋明朗。东北亚安全局势持续紧张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由于东北亚国家间存在复杂的领土领海及历史纠葛,二是朝鲜半岛南北长期对立,三是日本在历史认知及其与东北亚邻国领土领海分歧等问题上长期采取顽固立场,四是美国搞"亚太再平衡",利用东北亚国家间的固有矛盾从中渔利,企图通过对华进行"局部遏制"而长期维持其在东北亚的同盟体系及霸权。未来东北亚安全困境是继续加深、激化还是逐步淡化,取决于上述深层次原因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9.
“萨德”问题搅动东北亚和全球战略安全形势,损害中韩和中美互信,考验中国维护战略安全利益、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大国关系的能力.中国的反应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误解和批评,有观点认为,由于“美主韩从”的同盟结构,“萨德”落地是美国主导、韩国追随的结果,中国反制措施应以美国为主,对反制韩国为主的做法提出质疑.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反应过度,主张对“萨德”的反应限定于军事领域,不应扩散到经贸和人文交流等领域.还有观点认为,“萨德”落地与朝核问题有关,中国应反朝核而不是反“萨德”.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及其配备的AN/TPY-2雷达将提高其对中国战略力量抵消能力,将该套系统向前部署有助于提高美国全球导弹防御体系的效能.但中国并不是美国未来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的唯一理由.从美国为亚太尤其是东北亚盟友提供延伸威慑与协防的角度来讲,萨德部署朝鲜半岛有其战术与战略合理性.萨德系统的部署是美国全球全谱系反导布局与规划的一部分.这一布局将使相关国家围绕威慑与防御的计算与推演更加复杂,引发并加剧军备竞赛,甚至导致战略误判.  相似文献   

11.
2017年时值中韩建交25周年,当前中韩贸易高度集中于电子、机电设备和化工产品是由中韩在这些产品全球价值链上的优势地位所决定,贸易商品结构和流向是由两国相对位置所决定,这也可解释多年的中韩贸易逆差。"萨德"入韩改变了中韩贸易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贸易视角看,韩国低估了其对中国的非对称经贸依赖关系,而高估了韩国在全球价值链上对中国的优势。采用双重差分(DID)思路,发现在宣布部署"萨德"前,韩国对华贸易和出口表现都要优于中国整体贸易表现,而后韩国对华贸易和出口表现都差于中国整体表现。中韩贸易未来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可能会经历不同发展阶段,而"一带一路"倡议将可能成为两国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自2014年传出美国准备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以来,中美官方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各自立场,学界也展开激烈的辩论,但这些立场迥异的观点往往是隔空喊话、各说各话,即便是在中美核战略二轨对话等交流渠道,也往往仅限于表达各自看法,缺乏有意义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朝鲜半岛形势正经历深度震荡:朝鲜核导计划继续向危险临界点推进;韩国政局动荡增加其对外政策走极端的可能;朝韩对抗空前激化,双方以己为主统一半岛的明争暗斗进入新的阶段。"萨德"入韩集中展现了地区形势衍变的深层动因,即域外大国借助半岛推进针对其他大国的战略目标,恶化大国合作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的前景。为了重启对话进程,中国提出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构想,有待各方呼应以解局势之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韩最终选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安全形势趋向紧张,这使中美韩战略三角关系更加不平衡,美韩在安全上更加倾向迪特默所谓的"稳定婚姻"三角关系类型,中美韩三角关系正处于循环下行状态。因此,必须思考并发挥三国在解决东北亚安全困局中的作用。美方需要调整其东北亚政策背后防范、牵制和制衡中国的逻辑思维,韩国则需要反思其在安全政策上与美国习惯性"捆绑"的做法,中国需要以更大的战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半岛无核化进程。同时,三国也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平台、对话方式来推动中美韩三边战略对话议程。总之,中美韩需要在推动东北亚和平发展的蓝图上寻找超越现实主义思维的更高共识,只有积极探索、讨论和实践这些共识才能培养出包容、互谅的东北亚政治环境和"三人共处"式中美韩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美韩三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韩最终选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安全形势趋向紧张,这使中美韩战略三角关系更加不平衡,美韩在安全上更加倾向迪特默所谓的"稳定婚姻"三角关系类型,中美韩三角关系正处于循环下行状态。因此,必须思考并发挥三国在解决东北亚安全困局中的作用。美方需要调整其东北亚政策背后防范、牵制和制衡中国的逻辑思维,韩国则需要反思其在安全政策上与美国习惯性"捆绑"的做法,中国需要以更大的战略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半岛无核化进程。同时,三国也可以通过多种交流平台、对话方式来推动中美韩三边战略对话议程。总之,中美韩需要在推动东北亚和平发展的蓝图上寻找超越现实主义思维的更高共识,只有积极探索、讨论和实践这些共识才能培养出包容、互谅的东北亚政治环境和"三人共处"式中美韩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是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的需要,美国极力谋求削弱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为此采用了楔子战略,意在对中朝、中韩关系进行双重分化。美国分化中朝关系主要采取"以压促变"的方式,对中朝进行"拉打结合"的区别对待,不断加剧中朝两国内部的矛盾,使得朝鲜成为中国的战略负担而非战略资产。对于分化中韩关系而言,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签署美韩FTA、拉拢韩国加入TPP和阻止韩国加入亚投行等方式的效果有限,而在安全方面的楔子战略相对更加有效,"萨德"入韩便是明显的例证。美国在朝鲜半岛谋求双重分化的楔子战略加剧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性,也使得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导致东北亚分化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二度执政以来(2012年12月26日至今)的主要演讲及著作中涉华、涉韩言论,可反映出其对华、对韩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华、中、韩的政策。第二次组阁之初,安倍首相为了牵制因领土问题而与日本对立的中国,对韩国总统大加赞赏以向韩国释放善意的信号,并加强了日韩合作。然而,从2014年到2015年,安倍首相在领土问题上的对华强硬立场有所软化,并展示出和解态度。在其2015年2月的施政方针演讲中提到习近平主席,并在4月的万隆会议上与习主席进行了第二次领导人会谈。而另一方面,安倍二度组阁之初强化日韩关系的方针已经明显弱化,这从日本对韩国删除"拥有相同基本价值观"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安倍首相为了避免给日本国民留下向中、韩两国让步的印象,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对韩国继续维持强硬态度。2015年8月14日发布的安倍讲话,平衡考虑了各方期许,再度展示出顾及中韩的态度,尤其是对"侵略"、"道歉"等关键字眼的间接使用,但对韩国让步有限。安倍对中韩的整体立场并未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日本都在实行某种总体上对于对方的战略“双轨”方针,一方面谋求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关系,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对峙和战略预防。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定目前的中日关系,继续缓解对抗,防止军事冲突,同时依靠缓解对抗来阻滞日本行进中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美韩两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定导致中国强烈愤怒,中韩关系随之急剧和显著地恶化。然而,争取和维持韩国对中国的基本或起码友善这个重大利益依然存在,它密切地关系到防止和制止朝鲜半岛成为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军事堡垒,因而中国对韩国要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尽可能不主动损伤中韩关系多年发展造就的每一项已有的重大成果。中国在朝鲜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六项很经久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害,它们都对中国至关紧要,因而总的来说不能扬此抑彼,更不能舍彼取此。必须估计到,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总的来说有利的、基本和平地解决问题的时机早已过去,今后该问题的前途对中国来说都严重不祥。因而,从长远出发特别重要的是,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和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相似文献   

19.
一、双边及多边学术讨论会 1月8-10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第四次东北亚合作对话会”,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的外交、国防官员和学者(均以私人身份)及观察员40余人出席。会议就东北亚安全形势交换了意见,并就建立信任措施和国家关系指导原则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6月2-9日 我所代表团赴汉城与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第五次中韩国际问题学术会议”,就“变化中的世界形势与东北亚”、“对亚太地区四强作用的评估”、“亚太地区经济与安全保障的课题与展望”、“韩半岛的形势与南北韩关系”、“韩中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以及中美在亚太主导权竞争的加剧,作为地区重要的中等强国,韩国如何在中美之间进行战略选择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为例,分析了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特点及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战略定义不足以全面说明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特点,韩国的战略选择具有多样性。第二,体系压力、自身的安全认知是影响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对于韩国来说,抵御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优先于防范中美博弈给韩国带来的安全风险。具体来说,如果某一议题涉及朝鲜威胁,韩国通常采取跟随美国的战略;如果不涉及朝鲜威胁,韩国则会选择迎合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对冲"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