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朗普上台后调整美国对阿富汗的政策,力求推进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其中的"挺印压巴"思维突出了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治期待。特朗普在综合各类因素之后调整了美国对阿富汗的政策,新政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预计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但阿富汗问题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特朗普的阿富汗政策将收益有限。  相似文献   

2.
美国气候政策的演变存在时代特征。从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再到奥巴马,美国气候政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奥巴马上台后,矢志打造"环保主义总统"旗号,将气候变化议题提到战略高度,通过大力的国内改革和积极的国际努力,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其气候政治遗产。然而,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胜出,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对化石能源发展的热衷令美国气候政策走向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可以预期,特朗普的气候政策将面临来自正反两方面因素的压力,其如何权衡将决定美国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美国气候政治的基调,并将对中美合作以及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45任总统。一年来,他不拘一格的执政理念和施政风格给美国政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美国对外关系也带来了巨大影响。作为一个分裂型而非举国一致型的领导人,一个民意支持率只有40%左右、表态常出状况、深受"通俄门"困扰、执政经验稀缺且不善学习的总统,特朗普能否在执政第二年继续大力推进"特朗普主义"并在在国内政策和治理上继续有所建树,以至为2020年再次当选作好准备,亦或因中期选举严重失利或受"通俄门"调查冲击而提前成为"坡脚鸭总统"?换句话说,特朗普的执政前景到底如何?本文试图从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政治生态的主要变化,2018年他要面临的中期选举和"通俄门"调查冲击等重大政治挑战两个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特朗普政府上任初期的情况显示,特朗普和选战期间以及早期的表态言行一致:自恋、善变且乐于利用群众的焦虑和偏见。尽管他的政府远未完成组建,至2017年2月中旬,特朗普仅确定549个职位中的34个人选;另外,其内阁成员只有14人得到确认,但政府政策的基本形态极为清晰。他选择的内阁和顾问组人员包括鼓吹增加贸易保护力度,增加美国商业自由度的人物,他们还曾表达极端的反穆斯林情绪以及社会保守主义态度,否认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总统本人的政策偏好对研究美国新政府的整体外交和对华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通过对其撰写的著作中有关外交部分的解读来定义和理解其"美国优先"理念的具体内容,可以勾勒出特朗普的外交理念和施政重点,并且通过其内阁成员的任命和施政加以佐证。特朗普将极端伊斯兰势力视为美国军事上最大的威胁,而将中国视为美国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时对诸如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合作予以否定。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受到来自美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双重压力,而中美两国之间有望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反恐领域开展新的合作,稳定并发展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6.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共和党在任者与民主党挑战者之间的"非开放式"竞争。从选情态势看,特朗普谋求连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特殊性共同增加了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从总统政治、政党政治以及政治周期等维度考量,本次大选具有关键节点意义。在当前政治生态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选可能引发的政党轮替未必快速引发美国内外政策大幅度调整。在对华政策上,大选难以改变目前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时代,美国的贸易政策、财税政策和利率调整都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很大风险.基于广泛和深入的访谈调研,本文通过财政收支和政治定位的两维分析,明确特朗普施政逻辑的“损”、“补”对象,并在财政约束之下推测他未来的政策方向和空间,进而探讨中国应有的对策.本文认为特朗普将继续实施逆全球化政策,并指望通过减息来为减税创造财政空间,这些举措最终都是以伤害他国利益为导向的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8.
2016年,美国最大的事件之一莫过于四年一度的大选“花落特氏”.特朗普的强势崛起不仅对美国意义重大,对世界而言也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尽管尚未就职,但从特朗普的一言一行、排兵布阵看,他的执政风格、路线变化很可能是历史性的,或者说将和传统华盛顿政治有天壤之别.不夸张地说,特朗普的胜选将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原有分析美国外交的方法和框架可能都会遭受革命性的颠覆,不能简单地把特朗普的外交风格或政策套入此前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之中.美国外交究竟会向何处走,成为众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其中美俄关系的走向尤其牵动人心.  相似文献   

9.
刁大明 《现代国际关系》2016,(4):31-39,63,64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初选领先的唐纳德·特朗普目前仍无法锁定党内提名,但其引发的"特朗普现象"已成为最大关注点之一.基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的剖析,"特朗普现象"可以归纳为当前美国民众对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国际环境等多层次不满、愤怒乃至恐惧之类民怨直接导致的、带有强烈"反智主义"与"偏执风格"的"本土主义"倾向.同时,美国初选制度、共和党政治生态、媒体议程设置以及个人特质等综合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化着"特朗普现象".虽仍在发展之中,但"特朗普现象"已凸显美国目前面临的政治与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政府对于印太区域的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愿景设计到政策实践的演变过程。自2017年提出"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以来,特朗普政府通过巩固政治联盟与拓展伙伴关系、加大对印太区域的安全介入力度、拓展美国的经济存在与影响力等方式予以推进,初步形成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基本框架。这一战略对中国在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地区影响力以及政治安全等领域带来了一定挑战。然而,缘于美国内政治的纠缠、地区力量的复杂心态、特朗普政府外交战线过长以及中国发展态势与中美关系等因素的制约,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影响与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具有多种样貌,存在多个阐释维度。本文通过剖析美国特朗普民粹主义,从制度基础、内在结构和政治风格三个维度考察民粹主义。其一,民粹主义是一种现代民主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永恒的"伴影"。民粹主义孕育于民主体制内部,但民粹主义者对民主的理解是简单肤浅的。特朗普民粹主义显示,民粹主义可发生于任何民主阶段,西方所谓的成熟民主体制也不能免疫。民粹主义未必反精英、反建制,但反多元自由主义。其二,所有的民粹主义形态内部都存在一个由民粹主义者所构建的"人民"与"他者"的对峙结构。特朗普的"人民"以白人中产阶层为主。他通过挑战当下的"政治正确"塑造他的"人民"。其三,民粹主义具有独特的政治风格,即"快感政治"。特朗普以网络新媒体为主要平台,发布大量负面情绪性言论,传播各种谎言,让真相变成"后真相"。研究认为,应认真对待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不仅应当被还原为不具有意识形态内核的一种政治思潮,还应将民粹主义者与其支持者、民粹主义者提出的问题与其解决方案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正特朗普总统于2016年1月23日按既定承诺宣布美国退出已经完成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期间,和他在当选前的举措一样,其强调对于双边贸易协议的偏好。他所签署的行政命令具有高度象征意义。总统只需要回避向国会提交协议。但他的签字标志其决定的坚定性。这个信息,不仅表明美国将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也表明美国无意"固定"协议。同样,特朗普强调双边谈判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表明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不会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智库与美国政府关系的现有研究中,智库影响美国某届政府政策的方式主要发生于总统胜选并组建政府团队以后,但从智库影响美国政府政策的现实情况来看,在新政府组建以前就通过参与前期政治运作建立与新政府的密切政治关系也属于智库影响政府政策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传统基金会在军事预算政策领域对特朗普政府的影响为案例,说明智库是如何通过前期政治运作来影响美国政府政策这个尚未被学界所重视的影响方式.传统基金会通过提前协助确定特朗普竞选团队的防务政策议程、提前为政府做好人员储备、协助竞选并参与下届政府成员遴选,多举措并举为其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军事预算政策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同时,本文试图打开智库对政府进行政策营销这个过程"黑箱",以传统基金会《美国军力指数》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营销为案例,从营销时间点选择、营销观点的具体程度、与政府人员的亲疏程度、营销者的专业信度以及营销力度五方面详细阐述传统基金会对特朗普政府进行政策营销的具体方式与营销技巧.  相似文献   

14.
2017年6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特朗普宣布美退出《巴黎协定》.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退出《巴黎协定》,称要摆脱其“给美国带来的极其残酷的金融及经济负担”.特朗普此举引起全球震动,遭到美国和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众议院民主党领导人南希·佩洛西批评特朗普此举是“美国领导人的惊人之举,对地球的未来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是一件令人极其失望的事”.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重新评估美国网络安全状况,检讨奥巴马政府网络安全政策,逐步进行网络安全政策调整。特朗普政府通过加强网络攻防能力建设,减少多边投入,并对中国单边施压来迎合国内政治需要,维持美国在网络空间主导地位。总体上,特朗普的网络安全政策调整符合其"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然而,国内政治生态的恶化与特朗普的举棋不定,使其政策调整过程出现反复。鉴于特朗普政府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中美网络关系正面临新的挑战,两国亟需加强对话、建立互信、管控风险。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在主流民调长期落后、精英阶层普遍持怀疑态度的情况下,在选举日实现大逆转,为戏剧性的美国大选画上了句号.有学者提出特朗普现象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失败,但事实上这是民众切身利益诉求的最终反映.民众利益诉求决定一国的政治,选票只会投给符合选民利益的参选者.特朗普能够胜选,究其根本,是因为其经济主张击中了美国普通民众对现状极为不满的痛点,而其反主流的成功者经历和非政客身份为他贴上了与众不同的标签,让民众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政治“局外人”唐纳德·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克林顿,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迈克尔·理查德·彭斯(Michael Richard Pence)作为特朗普的竞选搭档出任美国副总统,依惯例兼任联邦参议院议长.由于兼具联邦和地方、立法和行政的完美从政履历,经验丰富,政绩不俗,彭斯被视为特朗普和立法机构与党内建制派之间的沟通纽带,担纲特朗普政府中关键角色,①在白宫的人事和任命事务上操盘,并与华盛顿建制派展开合作.他将有可能打破美国政界以往惯例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  相似文献   

18.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击杀伊朗军事将领的行动及其反恐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担忧和激烈批评,拉高了对于特朗普政府反恐政策和战略的关注度.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反恐战略突出了预防性和全面性,并在战略倾向、重点领域和具体政策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深化.受其影响,反恐战略正在从全球治理选项逐渐转变为国内治理选项,大国反恐合作的效力进一步降低,国际反恐的合法性和政治基础将遭到削弱.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反恐中对军事手段的选择性使用以及各种工具性的反恐举措有引发“以暴制暴”的暴力滥用之虞;其减少反恐援助、以高压姿态分摊反恐责任和借反恐之名打压特定国家如伊朗的做法,更使反恐日益偏离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政权将如何改变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成为检验美国大战略的试金石。从"特朗普现象"来看,美国孤立主义倾向表明美国对霸权思维方式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战略收缩";从"特朗普冲击"来看,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思维范式、战略优先度的考量以及秩序塑造方式等,都有新认识和新变化。这些客观上决定了特朗普政权将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予以转变与重塑。总体上看,特朗普政权的亚太战略的调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亚太治理方式、方法的变革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美国霸权逻辑和战略理念转变或转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构成正在形成中的"特朗普主义"的关键内容。一年来的特朗普外交实践表明,"美国优先"以争取国内选票、斩获实际利益、打造双边交易、解除对国际事务的管理负担等为诉求,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政策实施面临政府内部意见分歧、实施制度乏力、国内议程牵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从目前看,特朗普外交已经给美国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美国与盟国的关系、一些重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整个国际秩序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长远看,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特朗普外交,可能增加美国在世界深刻变革面前掉队和成为输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