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湖南省娄底市,因房地产开发商砍树毁绿、占用人行道建临时售楼部,引发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政府的质询,体现了人大监督的“硬度”2006年4月29日上午8时30分,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严肃而紧张的气氛中开幕。常委会组成人员和30名列席会议的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提前来到会场。20名市人大代表、公民和新闻媒体记者应邀旁听。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对常委会委员质询的答复报告。这是娄底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委员提出的质询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质询案现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军 《人大研究》2003,(10):21-22
笔者对近期新闻媒体报道的 2 3件质询案进行了分析 ,归纳如下 :一、目前质询案的九多九少状况1.从时间上看 ,近四年质询案多 ,以前很少。 1980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宝钢建设质询案被称为共和国第一质询案 ,以后到 1989年湖南省才有一件 ,到了1999年、2 0 0 0年省市县的质询案逐步增多 ,说明人大的刚性监督在不断加强。2 .从报道情况看 ,不公开报道的多 ,主动公开报道的少。笔者接触到的案例肯定不是质询案的全部 ,一些案例没有被公开或详细报道 ,想必是公开报道对受质询机关有负面影响 ,或者质询程序、方法上还需要完善而不宜公开。3.从会议级…  相似文献   

3.
质询应成为人大常用的监督形式质询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种重要而有力的监督形式。但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很少采用这一监督形式。代表或委员联名提出的质询案不是转为询问,就是转作重要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甚至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未使用过质询权。究其原因,一是认为质询的质问责难程度很重,只能用于比较严重的违宪、违法和重大工作失误。二是害怕影响与受质询机关的关系,怕伤情面等而顾虑重重不敢用。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  相似文献   

4.
一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报纸,将我国三级人大20年来颇有影响的5项监督事件,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一是共和国质询第一案——1980年8、9月间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170多名北京团代表就宝钢工程分别向冶金部提出质询,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起质询案,史称“共和国质询第一案”。  相似文献   

5.
质询和询问是世界各国议会普遍采用的监督形式。在我国,由于诸多原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极少运用质询案,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两院"及其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和负责人员乃至广大民众往往对质询和询问不甚了解,这对质询和询问的正常开展是不利  相似文献   

6.
依法向"一府两院"提出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会议和人大代表的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监督方法。本文试就质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关于质询、质询案的关系及其目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将质询和质询案混为一谈,认为质询就是质询案,质询案就是质询。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质询,也叫质问,是指人大代表就某一具体问题向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属于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个体行为,不是人大的集体行为;而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由此可以看出,质询仅是个别或  相似文献   

7.
开展工作评议,对强化人大监督、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去年,重庆市各区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工作评议的新思路,创新工作评议的新方法,完善工作评议的新机制。使人大工作评议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质询案是更直接地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的一种手段,也更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效果更为直接。在具体操作中,虽然多部法律对其都有规定,但由于规定不够系统、不便操作,各地人大工作中真正发挥质询作用的并不多。就质询案的运用,笔者提出几个应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质询是代表履行职责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是一种刚性的监督方式。在荆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提出了该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26年来的第一件质询案。通过质询,推动了质询问题的解决,收到了圆满的效果。那么这件质询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它从程序到实体是否合法呢?笔者采访时相关同志作了讲述。范士强、周健(质询案领衔提出人):“退市进  相似文献   

10.
人大质询与政治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月15日.哈尔滨市滨江桥收费站的闭道栏杆被撤除,收费站“寿终正寝”。此举得益于万文国等10名省人大代表于去年初在黑龙江省人代会上对省政府的质询。如今,人大质询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地方人大保持几十年的“零质询”记录正面临着冲击。解读质询案例,我们发现:质询,事实上正在推动政治和谐。  相似文献   

11.
金山区漕泾镇人大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以专项工作评议为抓手,积极开展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评议,对进一步推动部门工作,不断深化乡镇人大的监督职能,提高监督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东营市东营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全面推动人大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在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中彰显人大作为。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一是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把推动项目建设作为人大服务中心、展现作为的根本着力点,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安排审议议题、组织代表活动,全力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工作评议。按照本届任期内,对区政府组成部门和相关单位普遍进行一次评议的目标,继续组织开展对5-8个政府部门单位进行工作评议,并制定出台《东营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评议办法》,进一步规范评议程序,督促被评议部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三是进一步规范人事任免。把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起来,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任免程序办事,坚持任前调查了解、法律考试,任中供职承诺、就职表态宣誓,任后监督等制度,促进了人事任免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挥"一府两院"在推进依法治区中的主角作用一是紧扣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监督。听取审议现代农业发展及今年工作安排情况报告,对"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进行视察,支持政府加  相似文献   

13.
质询,是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一种形式,如何运用好这一形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1998年3月25日,在当阳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十名代表联名向大会提出了一件质询案,引起了与会人员和新  相似文献   

14.
一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报纸,将我国三级人大20年来颇有影响的5件监督事件,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一是共和国质询第一案——1980年8、9月间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170多名北京团代表就宝钢工程分别向冶金部提出质询,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起质询案,史称“共和国质询第一案”;二是湖南省人大罢免副省长——在1989年5月中旬召开的湖南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就清理整顿公司的问题向省政府提出质询案,湖南省政府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杨汇泉在回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与动态     
《山东人大工作》2015,(2):59-60
潍坊市:制定质询办法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行使好这项权力,在近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质询办法》。该办法对制定依据,以及质询的涵义和把握的原则,质询的主体和对象作了具体规定,对质询案的提出、质询案的形式要件、答复方式、质询案  相似文献   

16.
2013年3月以来,镇平县电视台每晚都连续播放的《跟踪监督》栏目吸引着全县广大群众的眼球。这是该县电视台正在对县人大一年一度的"一府两院"年度工作评议后部门整改落实情况,实时向社会公开报道。如此"高调"监督,在该县不是第一次。如何提高监督质量,实现有效监督?镇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凡斌认为:"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人大放弃监督就是‘自废武功’,消弱监督就是失职缺位。只有坚持‘铁腕’有为监督,人大才会有位、有威,依法  相似文献   

17.
人大工作评议,是地方人大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监督形式,也是过去几年地方各级人大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监督形式。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没有将工作评议列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方式中。工作评议何去何从,引起了地方人大热议。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质询案提出或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答复的极少。质询权极少运用的原因质询权在宪法、监督法、组织法和代表法中都有明确的条文,而且法律对质询行为都有程序上的规定,但多年来,质询这一项法定职权并没有得到有效行使。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宣传不到位;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认识不到位;三是代表履职不到位。  相似文献   

19.
秦洁  郑连虎 《人大研究》2003,(10):15-17
一、人大监督不力及质询案操作现存的问题与原因各级人大监督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法律不完善的问题 ,有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但最根本的还是体制上的原因。(一 )现存有关质询制度运作的基本法律框架195 4年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质询权 (当时叫“质问”) ,195 4年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质询权。现行宪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 ,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受质询的机…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要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提高水平。"对"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进行专项工作评议,是各地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行使监督权和贯彻落实《监督法》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监督方式,其设立主要源于增强人大监督职能的需要。基层人大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实底座,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因此,加强和完善基层人大专项工作评议制度不仅是制度需求,也是现实需要。基层人大专项工作评议制度,既是"法律监督形式的创新"[1],也是民主切实落地的助推器。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