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缺足迹检验问题是刑侦实战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从赤足底花纹的分布规律及蹬、踏、压痕等步态特征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入手,首先研究如何确定残缺足迹的留痕部位,然后进一步根据残缺足迹进行年龄分析,为有效利用残缺足迹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足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是依据人们在站立和行走时,与地面或其他承受面接触形成的脚掌或鞋、袜等形象痕迹。足迹是刑事案件调查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物证。随着犯罪形式的变化,足迹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为公安机关重视,这是由于足迹具有的特性所决定。信息化时代,除了要大力提高足迹检验技术水平,足迹信息化是利用穿鞋足迹和赤足迹微物证破案提供数据支持,使足迹信息化应用破案的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足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是依据人们在站立和行走时,与地面或其他承受面接触形成的脚掌或鞋、袜等形象痕迹。足迹是刑事案件调查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物证。随着犯罪形式的变化,足迹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为公安机关重视,这是由于足迹具有的特性所决定。信息化时代,除了要大力提高足迹检验技术水平,足迹信息化是利用穿鞋足迹和赤足迹微物证破案提供数据支持,使足迹信息化应用破案的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现场足迹的检验对于确定作案人数、排除嫌疑人员、提供侦查方向等工作意义重大。本文通过一起特大盗窃爆炸物案中对现场遗留足迹的检验,阐述了现场足迹临场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反侦查的形式越来越多,犯罪现场遗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直接证据越来越少,单纯地沿用传统的提取和检验物证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侦查破案的需要。1微量物证在办案中面临的问题(1)思想上误区在侦查实践中,以人找物,以物找人是侦查人员深谙的法则。每个案件都离不开人和物,对人和物认识程度是破案的关键。怎样认识物,认识到什么程度,关系到能够给侦查提供多少信息,提供什么层次的信息。如果侦查人员对微量物证有充分认识,他们在侦查实践中就会提取更多的合理要求,会形…  相似文献   

6.
现场足迹能够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而目前足迹的利用却存在着许多不足,足迹的分析和检验也存在着局限性。在综合利用现场足迹时,应将形象特征与步法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结合气味和附着物质的运用,充分发挥足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指纹检验鉴定当中 ,常常遇到的是不完整且变形了的模糊现场指纹 ,这些指纹在侦查破案中 ,又往往起着关键的证据作用。然而 ,这些指纹 ,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人就多年的指纹检验工作经验 ,谈谈变形指纹的形成、特点及检验方法。  1 变形指纹的形成( 1 )遗留指纹的特定条件决定现场指纹经常是残缺不全、模糊不清的。如有的杀人案件中 ,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指纹可能是带血迹的 ,但多是不完整的指纹。( 2 )作用力引起的变形指纹。人的手在拿、提、拖拉、攀爬等动作下 ,留下的指纹由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而产生变化。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并案侦查的前提首先在于认定并安,而认定并案究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同一认定或种类认定,这种认定是通过对犯罪分子在其所作案件中的特征反映体的特征的比较而做出的。进而对认定的特征、认定的方法以及并案侦查的形式和侦查思路作了简要阐述。对以前有关并案侦查的理论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
在持枪犯罪案件的侦查中 ,侦查机关存在着以下失误 :一是领导决策不当 ,延误案件侦破速度 ;二是枪弹痕迹检验结论错误 ,导致侦查方向发生偏差 ;三是调查摸底不深入 ,漏掉了犯罪分子 ;四是侦查力量行动不协调 ,使犯罪分子漏网逃脱 ;五是民警麻痹轻敌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为了更有效地做好持枪犯罪案件侦查工作 ,必须增强领导者的科学决策能力 ,加强枪弹痕迹检验、枪支建档等基础工作 ,加强持枪犯罪案件的调查摸底工作 ,提高整体作战、协调行动能力 ,使民警增强“案犯手中有枪”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犯罪是现代社会一种危害极大的新型犯罪。文章对计算机非法文件的检验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相关的侦查方法 ,有效的防范和打击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1.
足迹,专业地说,是作案者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运动的痕迹。它是犯罪现场遗留机率最高的痕迹。足迹检验不但能给侦查破案指明方向,缩小范围,提供线索,而且还是鉴别、证实和揭露犯罪的有力物证。中国是运用足迹作为刑...  相似文献   

12.
犯罪分子在作案现场留有大量的足迹,提取足迹常规方法为照相,但照相形成的足迹图像往往有承受客体颜色的干扰,使足迹图像所表现的特征不够清晰,从而影响了检验鉴定,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说明黑色即时贴能提取平面客体上的灰层加减层足迹,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及大量侦探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智能化、专业化和广区域化。杀人案件的发案率明显提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明显加强,使传统的利用较好的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的现场遗留率大为降低。微量物证作为重要的物证,在揭露和证实犯罪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足迹是犯罪现场常见的主要犯罪痕迹,但在犯罪现场上经常表现为残缺足迹。研究分析足迹的形成条件,有利于分析残缺鞋印的部位、种类及特征的可靠性;分析鞋印的类型及大小,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现场鞋印的种类;分析鞋印的遗留部位、步态特征的位置、动作特点可作为参考依据;比对细节特征,作为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假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但广泛应用于科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侦查实践之中。在侦查实践中,通常把假说称之为侦查假设。侦查假设是一般科学假说与侦查工作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应用理论。侦查假设这根思维链条,将侦查实践中的每一方面和环节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侦查假设的运用贯穿于侦查工作的始终。侦查假设的构建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检验。通过逻辑这种科学的方法去检验所构建的侦查假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侦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通过逻辑的方法去检验侦查假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命案现场勘查是刑事技术人员勘验检验工作中最最挑战性的工作。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打击,通常会伪造、破坏现场,加大案件的侦破难度,但无论在作案过程中还是在伪造现场过程中,却都会用不同方式在犯罪现场留下犯罪信息,只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现场勘验,选用适当的命案现场勘查保障设备,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收集犯罪物证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完整的物证信息链。  相似文献   

17.
诱惑侦查是侦查机关在侦查破案中实施的一种谋略,是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一种特殊侦查方法,它对于打击那些作案手段、方式特别隐蔽、狡诈,证据收集极为困难的犯罪和无直接被害人、难以查证的犯罪有着重要作用。但诱惑侦查是一柄双刃剑,在合法性鉴定上,第一,要看被告人在被侦查人员引诱之前是否存在犯意。第二,要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与引诱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三,要看引诱行为是否遵循了正当程序的其他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场中及时、规范、科学地提取微量物证,是案件最终侦破的切入点,能改变以往因犯罪现场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指纹、足迹等痕迹物证而致使侦查工作陷入僵局、侦查活动难以推进的局面。现场勘查工作需加强微量物证意识,强化证据意识,确立犯罪现场保护新理念。同时,利用相关微量物证检验鉴定结论时,应该对仪器检验鉴定结论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评判,避免盲信。  相似文献   

19.
鞋底整体分离痕的检验是刑事技术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鞋底整体分离痕的形成机理不同于一般足迹,不同种类的鞋底整体分离,其形成的痕迹特征亦各有特点。刑事技术人员在应用鞋底整体分离痕时,要重点做好案件现场分离体的发现、提取、保存和分离痕的分析、比对检验工作,为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服务。  相似文献   

20.
伪装历来是犯罪分子作案时常用的反侦查手段,侦查与反侦查、伪装与识别贯穿于刑事侦查工作的始终。犯罪分子伪装作案的目的在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便逃避法律的惩罚,其伪装行为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众多障碍。刑事侦查部门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识另ll作案人的各种伪装行为,揭露其真实面目是侦查破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