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犯罪外动力,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犯罪动机概念内涵不清、应用混乱的状况,文章对犯罪动机概念提出本质和界定方面的质疑。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内部起因;预期的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根本属性;犯罪动机不是犯罪行为的共同属性,而应该是犯罪心理学的通用概念;犯罪动机概念应修订为犯罪的动机,可划为犯因性动机、一般性动机、无意识动机和有意犯罪动机、模糊犯罪动机、无意犯罪动机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从现场分析到犯罪重建与犯罪画像--犯罪分析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场分析技术在理论基础、运用条件和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严重缺陷注定了其必然被科学合理的犯罪分析技术所代替.犯罪分析技术由犯罪现场重建、归纳式犯罪画像与演绎式犯罪画像所构成.其中,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以此为前提,就可进行归纳式犯罪画像与演绎式犯罪画像.由于犯罪现场重建、归纳式犯罪画像及演绎式犯罪画像各具优劣,且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的犯罪分析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刑法学中,犯罪的定义有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之分。如何看待我国刑法第十三条给犯罪下的定义,刑法学界有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一个实质性定义,它从阶级本质上回答了在我国什么行为是犯罪,指明了各种犯罪行为危害的内容。多数同志认为,这个定义是从犯罪的阶级实质和法律形式的统一上给我国的犯罪行为下的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具体分析,犯罪具有几个基本特征或哪些特征,却存在明显分歧,有“三特征说”,有“两特征说”。文章同意后一种观点,即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是我国犯罪的两个基本特征,并明确指出,“应受刑罚处罚性”不是我国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盗窃犯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 ,是当前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与其他犯罪不同 ,盗窃犯罪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同进步的犯罪 ,其犯罪对象、犯罪行为方式能够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节奏 ,并正成为决定我国犯罪增多与减少的关键。当前我国盗窃犯罪的表现出诸种形态和不同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犯罪行为作为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决定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不仅要比较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的绝对高低 ,还要权衡自身犯罪需求、犯罪偏好以及犯罪欲望的主体满足程度 ,其追求的是最大犯罪效用的获得。由于犯罪人的需求多样性和心理钝化效应 ,致使犯罪边际效用呈现递减特征。从犯罪效用的视角 ,运用犯罪边际效用递减特性 ,可以对一般犯罪现象和犯罪规律作出较好的解释或说明 ,并折射出降低犯罪人的犯罪效用是遏制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情绪具有动力性,不良的情绪可能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是指犯罪人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直接引起或加速犯罪动机的形成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可分为激情犯罪和应激犯罪。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情绪型犯罪。  相似文献   

8.
由于警察执法活动特别是案件侦查工作的性质与特点,需要从不同犯罪动机的表现特征角度去理解各类犯罪心理,这对于认识案件的发生原因与性质,分析犯罪动机对于犯罪行为过程的作为方式以及程度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犯罪行为发生动力倾向特征的不同,相应区分为单一型动机与复合型动机、渐变型动机与突变型动机、机遇型动机与转化型动机三种相互对应的犯罪心理类型。  相似文献   

9.
犯罪在时间、空间以及犯罪行为类型上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表现出特定的分布特征,即存在犯罪热点.犯罪热点具有时间性、空间性、聚集性、层级性以及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等特征.犯罪热点分析结果为精确打击犯罪提供决策支持,为防范控制效应提供评价依据,为犯罪转移规律提供研究基础,为犯罪预警提供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0.
群体犯罪是指以地域、行业为犯罪区域,以村落、街道、社区不特定多人为犯罪个体,在社会劣迹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行为规范而同时实施相关犯罪行为的犯罪形态。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定时期人们社会心理的突出表现,是新形势下团伙犯罪的又一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1.
对网络犯罪罪因系统进行系统机制分析,有助于探明网络犯罪产生的原理,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对网络犯罪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及犯罪场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涉及机制性的问题。事实上,犯罪心理尤其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作为方式和心理过程就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在网络犯罪的犯罪场分析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的分析也是机制论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机制论是通过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来进行犯罪本体范畴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具有愈加鲜明的独立人格和权利地位。同时,女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相应的转变,女性犯罪率急剧增长,社会危害也更加严重。女性犯罪因其特殊的心理、生理因素,形成了区别于男性的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和犯罪手段[1]。因此,犯罪现场痕迹会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某些稳定而特有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3.
"报复社会型犯罪"是指一种无指向性的犯罪行为,是面向公共群体的暴力恐怖报复。这类案件的行为指向不特定对象,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报复社会型犯罪的特征、原因等若干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资源是指能够使犯罪行为主体对犯罪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犯罪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衰落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按照犯罪行为获取犯罪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将犯罪现象分为不同的阶层。各个阶层共同构成立体的犯罪现象结构。  相似文献   

15.
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改变,是犯罪行为的逻辑结果在现实中的展开。犯罪结果有其规定性,它不包括犯罪行为的间接结果及现实危险。我国刑法理论在对犯罪结果进行分类的时候,把本不属于犯罪结果的量刑情节也归入到犯罪结果当中,因而总体是欠科学的。犯罪结果与犯罪行为、犯罪目的、犯罪对象及犯罪客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犯罪学对犯罪人的假设是“理性犯罪人”,理性犯罪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是一种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性犯罪人在动机冲突过程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犯罪收益,二是犯罪成本,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犯罪动机的产生并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同犯罪收益成正比,同犯罪成本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计算机犯罪众说纷纭的定义,可分为广义说、狭义说和折衷说三种。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应在“折衷说”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计算机犯罪是指刑事责任主体以计算机为工具实施的侵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的特征:犯罪主体和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形式的隐蔽性、犯罪动机的多面性、犯罪后果的多重危害性。应从技术、管理、法制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形成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道德水准的多层次化,使未成年人在成长中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错误、消极的影响,形成犯罪心理,进而可能实施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决定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和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和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 ,是我国刑事司法的打击重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活动的组织性、犯罪目的特定性、犯罪活动的腐蚀性、犯罪行为的破坏性等特征。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过程中 ,除了要正确把握每种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外 ,还应注意该类犯罪与有关犯罪问题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学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恐怖主义犯罪 ,世界立法、司法实践对其称谓、定义不一 ,应予以归类 ,以免混淆视听。恐怖主义犯罪是指任何个人、团体为制造社会恐慌 ,有组织、有预谋地使用胁迫或危险方法随意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行为。其特征表现为主体的一般性 ,客体的复杂性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行为的危险性、危害结果的严重性和扩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