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9·11事件无疑是美国反恐斗争的转折点,它打破了美国国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给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重大创伤。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可能发生在本土的恐怖袭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反恐保障。其中《美国爱国者法案》是9·11事件后较早被通过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反恐法律,本文将以《美国爱国者法案》为例,介绍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立法的新特点,并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朱樱 《法制与社会》2014,(2):143-143,15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战争成为国际焦点,特别是布什政府抛出所谓的"预防性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道路上推行单边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法领域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以来,美国不断提升反恐情报能力建设,在提高情报工作能力上下了功夫。美国情报界认为,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和情报预测能力是美国反恐情报能力建设的三大支柱。我们选取2005年、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四份《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作为样本,以"terror"作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涵盖terrorism、terrorist等词),发现该词在2005年出现两次、2009年出现15次、2014年出现22次、2019年出现23次(详见下页表1)。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德美看似亲密的反恐合作关系却在德国法院审判"9·11"事件中的国际恐怖嫌疑分子穆特萨迪格和穆祚迪案中陷入了困境。两国政府在反恐策略上的差异为这两个案件的结局规定了方向。德国政府部门拒绝向德国法院提供关键证据,损害了德国检察官的指控能力。美国政府拒绝与德国法院合作,则直接冒犯了德国法院的自尊。由于审判是在德国民众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及阿尔布莱格监狱丑闻之爆发的背景下进行的,德国公共舆论同情被告人,积极影响并支持了法院的判决。这两个案件可以视为德国法院及民众对布什政府所实施的反恐策略的一次大审判,判决结果是布什政府败诉。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及其诱发的反恐"战争"对现行国际法提出了挑战。这主要是由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关反恐的国际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国际社会应在联合国法律框架内进行反恐斗争。  相似文献   

6.
反恐情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报形式,对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反恐情报体系是搜集和分析反恐情报的前提与基础.“9·11”事件以后,我国虽初步建立了反恐情报体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缺乏专业的反恐情报部门、缺乏专业的反恐数据库、缺乏专业的情报搜集和分析人员以及缺乏情报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借鉴“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反恐情报体系的改革,我国可以通过建立立体有序的组织构架、建立专业的统一的反恐情报数据库、培养专业的情报人员以及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情报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完善反恐情报体系.  相似文献   

7.
倪颖 《检察风云》2004,(23):11-13
“9·11”后,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 愈演愈烈,世界正在步入反恐时代。 布什的连任表明了世界警察美国将继续以强硬的姿态打击恐怖主义,然而对全球反恐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强硬或者怀柔政策,而是走多边主义的反恐路线。目前应及早建立一个非常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并确立一种反恐标准,各国的安全和利益才能获得保证。 美国:反恐急先锋  “9·11”给美国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更是对于自身安全问题无止境的忧虑。本次雅典奥运会,美国代表团严令禁止运动员在住所悬挂美国国旗,并要求运动员在进入奥运村前,不许身穿暴露美国国籍和…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各国加强了空中与地面的警戒力度,恐怖组织随后从海洋进行恐怖袭击。美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一新形势,于2002年1月宣布实行"集装箱安全倡议(CSI)计划"。该计划是美国政府实施的一项反恐措施,同时也是一项单边措施。这项措施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多边化的效果,使美国的国内立法产生了域外效力。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媒体9月28日报道,最新调查发现,曾经感动全美国的"9·11女英雄"塔尼亚的逃生故事竟全是捏造。按照35岁的"女英雄"塔尼亚·海德的说法,"9·11"事件发生时,她正在世贸大楼南塔内的美林证券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0.
9·11之后,美国在签证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举措。但是,美国政府应对9·11恐怖主义的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对外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