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剧了某些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两者的关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解决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来减缓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是值得探讨的。本文先从现象和数据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医疗事故鉴定的成本过高和医疗事故鉴定公信力的缺失导致医疗事故鉴定无法起到应有作用,最后对于如何解决好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医疗事故罪是1997年修订刑法新增加的罪名,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的频频发生,医患纠纷日益突出,医疗事故犯罪案件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中,医疗事故的鉴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明确医患双方当事人责任、妥善解决诉讼争议的关键环节.其结论决定着医疗事故的定性,也决定着是否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12,(4):6-6
医患纠纷频发,关键在于协调处理机制失去公信力,如果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公信力更高一点,如果医疗事故诉讼案件不会变成“马拉松诉讼案”,如果医患双方在信息上更平等一些,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惨案。应从鉴定组织与鉴定人员的独立超然地位、明确鉴定人和机构的责任等方面,重建医疗事故鉴定的公信力,同时努力缩短医疗事故诉讼案审理时间。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医疗事故导致的医患纠纷已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医疗事故的鉴定又是重中之重,且争议最大,同时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全社会都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合法的鉴定机构。最近,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同时,废止了1987年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为此,笔者试通过检案实际与医疗事故鉴定的比较性研究,力求剖析新条例之进展,探讨其不足,并进一步阐明完善医疗事故鉴定之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学会作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定组织机构,肩负着社会和人民的重托,必须做到依法组织鉴定工作,才能有效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强调医鉴工作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法律理念,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指出当前营造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解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我国处理医患纠纷的唯一法规,与原法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比,有了很大得进步,内容更具体完善,更便于操作了。然而,在适用这部行政法规的时候,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诸如:条例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医疗事故鉴定是否作为提起民事诉讼的必要条件?医疗事故的概念和范围是否局限于过失行为?医疗事故的等级是否全面?医疗事故的赔偿规定和程序是否完善?等等,应当在详尽解读条例后,予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实施,各种医疗纠纷的处理也越来越规范,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案例越来越多,然而,在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尤其是在鉴定过程中,往往要涉及病历资料真实性认定的问题。病历资料是否真实,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能否进行的重要根据,所以对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认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医患双方对病历真实性的争议给医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正确对待病历,如何处理争议病历,已成为医鉴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重视病历的接收根据《医疗…  相似文献   

8.
蔡春  李晓康  罗昌水 《证据科学》2007,14(3):168-168,167
作为省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大多接手经地、市级鉴定.医患双方仍相持不下的案例,找到医患双方都能认可的客观依据,方能使医疗纠纷终结。现报告以药物副作用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客观依据终结的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疗事故纠纷日益增多,而在这类案件处理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医疗事故鉴定。由于医疗事故的鉴定标准及鉴定程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所以在审判实践中,相类似的案件却常常出现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这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明确损害程度和损害责任,对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医患纠纷投诉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鉴定、解决及到法院起诉要求赔偿的案件不断增加,使我们不能不开始关注医患纠纷的法律问题。但处理医患纠纷的有关立法叉相对滞后,除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1988年5月10日卫生部的《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说明》(1988)卫医字第20号文件外,至今无一部适合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规章或有效的司法解释,无疑给正确解决医患纠纷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在法律性质上,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鉴定为:医学专家评定医患双方争议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专业性结论意见,其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中,用来作为认定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过错的核心证据材料,其在性质上属于证据材料的范畴。在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中,法院在处理医疗事故鉴定问题时,应注意区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在医院方未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情况下,不能简单的据此判决其败诉。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障医学科技的发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规范予以立法,并建立和司法诉讼相接轨的医疗事故司法鉴定制度.实行链条式的司法鉴定模式,有利于我国对处理医疗争议和裁决医患矛盾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有利于建立一个具有平等正义、公序良俗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刘镓 《行政与法》2003,(5):96-96,F003
医疗单位在何种情况下负何种责任,应负多大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争议。弄清这些问题对合理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顺利处理医疗纠纷有重大意义。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相对87年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医疗事故的性质、概念、技术鉴定、举证责任、赔偿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更为准确的规定。本文结合《条例》一些相关的规定,对医疗事故作出解释并把医患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对此合同的成立,合同主体,主体义务及责任赔偿种类及数额作出分析,同时对医疗事故中的鉴定制度及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旨在能够清楚的划分责任,对等的保护医患双方权利,为公平合理的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理论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医患关系也许是众多关系中最为尴尬的一种,其上演的是一条恩怨的心路历程、自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施行始,整个90年代,医疗事故充斥着新闻媒体,并成为舆论长久关注的焦点。在横穿历史的十余年,众多不幸的平民家庭孤独地咀嚼灵与肉的苦痛,即使偶而抗争的英雄,也是倾家荡产地跋涉在充满荆棘的维权路上。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已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也随之交由各地医学会全面负责和具体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涉及死亡原因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必须有法医参加专家组。笔者拟通过对常州市这段时间在这方面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说明法医在医疗事故鉴定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就其权利和义务做出适当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事故争议的不断增多,对医疗事故争议的鉴定随之增多.在我国,对医疗事故争议的鉴定可分为非诉讼活动的医疗鉴定和诉讼活动的司法鉴定,由于医疗鉴定和司法鉴定这两种不同的鉴定活动的性质、目的、启动方式、鉴定机构、鉴定主体等各不相同,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初步比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依据和证据,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公正、认同性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系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当前鉴定体系中存在对证据的采信困难、鉴定机构的行政性色彩过浓和鉴定程序的缺陷等弊端,笔者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规定较好地规范了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责任与义务,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较以往更趋合理;但也存在某些缺陷和理论误区.如《条例》第49条第2款的规定就有悖于形式逻辑的一般原则,有悖于过错责任的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不利于强化医疗机构对医疗风险的注意义务.探讨、澄清这些问题 ,有利于医患纠纷的正确处理.审判机关在调处医患纠纷时要正确适用民法原则和《条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省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大多接手经地、市级鉴定,医患双方仍相持不下的案例,找到医患双方都能认可的客观依据,方能使医疗纠纷终结。现报告以药物副作用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客观依据终结的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南通市医学会受理的52例骨科医疗事故争议在各类医疗机构、病种分布及鉴定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骨科医疗事故争议高发的原因主要是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操作方法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当,固定材料质量问题,用药不当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作者也提出防范骨科医疗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