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樊丽红 《前进》2014,(4):45-47
<正>理论是灯塔,实践是航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促进文艺繁荣,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认识当代文艺发展趋势,成为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文化自觉的主体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乃至个人。民族的自觉,首先是文化上的自觉,一个政党的力量和前途命运,也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我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如何认识文化、发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从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展现给了我们一个认识文化的视角。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自觉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承担文化建设使命;自信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自强于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打造优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发展文化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繁荣的向往和追求,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灵魂,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文化自觉缺失是制约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症结所在;提高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加强文化引领、推进文化共生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唐君毅被称为"伟大的中国文化运动者",在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特质做了深刻研究,对中西文化做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了多方探讨,其文化研究正是文化自觉。唐君毅的文化研究表明,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自觉激活创新意识,文化自觉赋予责任意识,文化自觉增加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识别文化优缺,文化自觉生成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是文化选择和文化发展的理性要求.近代中国各个阶阶、集团代表人物文化认识论的阶级局限性导致了各自文化自觉程度的有限性.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到文化建设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的革命文化形态,提升了民族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识论是文化自觉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孟耕合 《桂海论丛》2014,(4):106-110
文化自觉的意蕴是对文化的认知、传承和构建。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观念,也是一种文化实践,这是由文化的本质、地位、价值、发展的内涵所决定的。文化自觉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自觉,更是对当今时代精神的自觉,应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发展文化。哲学是文化的灵魂,文化自觉离不开哲学的自觉,当代中国文化的构建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的前提下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大众文化和民众生活层面的自觉,二是在学术文化层面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俊玉 《前沿》2006,(2):235-237
在全球化时代,提高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主要包括: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的自觉;对本民族文化优缺点的自觉;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以促进民族文化独特性发展的自觉。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文化发展应在文化自觉指引下走文化整合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担当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文化自觉不仅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立、国家自强的历史呼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源泉,是抵御文化侵略和"西化"、"分化"的文化堡垒,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条件。要热爱和学习民族文化,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吸收的关系,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盛敦荣 《中国发展》2013,13(3):38-4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的社会功能,开展书法教育,将大大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书法教育,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文认为,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书法教育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列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在列宁民族文化思想、教育科技文化建设思想、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知识分子理论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学术界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吴琳  张敏  刘丹 《桂海论丛》2013,29(5):88-92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任务,也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文化基本权利实现的具体体现。这对政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政府在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公平适度、需求导向、社会协作的三条原则。在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推进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储备优秀人才;推进制度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推进社会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载体。  相似文献   

14.
陆静 《桂海论丛》2013,(3):31-35
文化产品代表着当代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趋势,正在成为表达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文化载体。在学理上以抓牢党的文化领导权为前提、以文化产品的内容构建为核心、以提高受众基本文化素养为依托,深入挖掘文化产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探索、拓宽文化产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具体实践途径,是我们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莹 《青年论坛》2008,(5):119-121
深厚的文化蕴涵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散文最本质的特征。作为有着深厚古典文化根底、警醒的现代文化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冲击源远流长的古老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探究中国悠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6.
宪法意识是推动国家宪政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法治国家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宪政建设进程既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推进,更需要有宪法意识的公民力量自下而上的支撑。目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状况不容乐观,应从多角度分析,寻找提升公民宪法意识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力量,推进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在建国后能够在全民中形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原因就在于其确立了以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文化特质,文化特质的形成模式具有鲜明的国家特点。作为地域互为近邻、文化一脉相承的邻国,新加坡依靠理念指引、官员带动、制度保障、社会合作的文化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尤以培育国民精神为灵魂、以政德官德建设为指引、以法律法规为依归,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的文化建设经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是中国人民思想领域的巨大财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整合,会对高校党的建设及其他工作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功效。文章主要对传统文化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及高校党的思想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警惕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徐建 《青年论坛》2014,(1):56-60
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并日渐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大国地位要求中国文化生态建设在世界文化体系建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利。我们所主张的话语权应具有平等、共同发展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文化发展模式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从而探索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现代化建设道路来。  相似文献   

20.
胡芳 《青年论坛》2014,(1):61-67
马克思文化解放强调把人们的精神文化从现实的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其思想实践维度的丰富性。该思想具有整体性逻辑:它围绕"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心内容展开,以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揭示与批判为逻辑起点,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下东方文化的认识转变为逻辑展现,以无产阶级的文化解放为实践手段,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文化解放为应然归属。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本身又包含丰富的思想,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文化解放思想的系统性、结构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