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09-112
一直沿用的法医学概念未能反映法医学学科体系特征和本质属性。本文从法医学学科发展战略角度,解析了法医学学科体系,完善了传统法医学概念。法医学的科学技术体系基本架构是:以鉴识科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法学为理论基础,将理论研究成果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通过应用研究转化为法医检案技术,以生物识别、物理识别、化学识别、关联分析为法医鉴识科学技术体系。基于此,法医学概念的定义应表述为:法医学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损害、死亡、身份鉴识等问题,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的医学学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法医学鉴定意见的案情趋向性;法医学鉴定中的案情资料价值;法医学鉴定的科学局限性。从而说明法医学鉴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案情,对法医学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张益鹄 《法医学杂志》1992,8(4):166-169,192
法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生物学及医学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的.随着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ytochemistry,简称IHCC)的迅速发展,它已经开始,并将越来越深入地推动法医学各学科的前进,使法医学在深度和广度上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更好地发挥其为刑事侦察和司法审判服务、以及推动其他有关医学科  相似文献   

4.
常林 《证据科学》2007,14(4):311-3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法医学鉴定意见的案情趋向性;法医学鉴定中的案情资料价值;法医学鉴定的科学局限性。从而说明法医学鉴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案情,对法医学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法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含混笼统的医学怪圈中运行,造成了教学、科研、实际应用上的种种误区和缺陷,法医学的研究和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和社会法制民主化进程的节拍不协调。笔者立足于法医学检案实际,对法医学名称的由来、法医学教学、科研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斗胆提出摒弃法医学名称,重建证据医学学科的理论构想,是为抛砖引玉,求教于法医学界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法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含混笼统的医学怪圈中运行.造成了教学、科研、实际应用上的种种误区和缺陷,法医学的研究和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和社会法制民主化进程的节拍不协调。笔者立足于法医学办案实际,对法医学名称的由来、法医学教学、科研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斗胆提出摒弃法医学名称,重建证据医学学科的理论构想.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法医学界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7.
裁判医学在中国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并在此后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以湘雅医学院裁判医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为主线,阐述了裁判医学的演进,包括科学理论基础、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探求裁判医学在湘雅医学院的发展历程,呈现中国近现代法医学的缩影,并为中国法医学发展提供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法》实施至今,质疑法医从事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并因此主张医疗损害鉴定应回归由医学会主导的论调有所抬头。本文从法医学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内容、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法医学专业设置和学位授予、法医与临床医生的教育背景和从业情况、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与医学会鉴定意见的实证比较、法医主导司法鉴定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习惯等多个角度论证了法医从事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合理性、科学性,指出法医参与和主导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才是正确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杨敏  李昌钰 《政法学刊》2013,(2):96-106
"法庭科学"萌芽于古代中国,兴盛于近现代西方国家,最终发展成为具备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庭科学学科。法庭科学证据的应用与发展显然与法庭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美国司法制度中关于法庭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可信度、可采性的分立质疑对法庭科学本身的发展无疑起到鞭策与促进作用。美国法庭科学证据的司法制度以及常用的一些传统与高技术法庭科学证据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理解法庭科学证据标准,对我国法庭科学及其证据的研究与应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不断深化,数学在各门科学包括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无论在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中,都出现了一批数学模型,它们反映了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标志着医药学已从定性研究进入到定量分析的发展阶段。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它自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法律上有关问题的一门医学学科。随着数学在  相似文献   

11.
《Science & justice》2020,60(3):263-272
Recent advances in forensic science, especially the use of DNA technology, have revealed that faulty forensic analyse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In this study we build on recent research on the general public’s perceptions of the accuracy of 10 forensic science techniques and of each stage in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We find that individu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ld a pessimistic view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investigation process, believing that an error can occur about half of the time at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We find that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forensics are far from perfect, with accuracy rates ranging from a low of 55% for voice analysis to a high of 83% for DNA analysis, with most techniques being considered between 65% and 75% accurate. Nevertheless, respondents still believe that forensic evidence is a key part of a criminal case, with nearly 30% of respondents believing that the absence of forensic evidence is sufficient for a prosecutor to drop the case and nearly 40% believing that the presence of forensic evidence – even if other form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the defendant is not guilty – is enough to convict the defendant.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RNA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研究的日渐深入,RNA在法医学体液鉴别、斑迹形成时间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死亡原因分析、损伤时间推断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大法医学研究者的重视,逐渐成为目前法医学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合介绍了mR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主要规范的是司法鉴定管理体制问题,对于刑事诉讼制度中司法鉴定启动权配置的问题仍然未有明确的规定。在《决定》出台后刑事诉讼中仍存在的司法鉴定启动权配置的问题和弊端的基础上,对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启动权改革进行一定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法医学是当前司法鉴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广泛,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增加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医学必然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对诉讼证据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鉴于此,在法医学领域应建立起循证的理念,通过循证的方式在法医学以及相关领域内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法医学实务中具体问题的证据,循证不但能够及时解决法医学领域的现行问题,其对于法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也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循证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作用,以及循证的途径、方法、证据的评价,并探讨网络环境下法医学循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Summa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forensic evidence processing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tate and local law-enforcement agencies (n = 3,153). For a 5-year period, agencies reported that 14% of all unsolved homicides (an estimated 3,975 cases) and 18% of all unsolved rapes (an estimated 27,595 cases) contained forensic evidence that had not been submitted to a forensic crime laboratory for analysis. Approximately 40% of these unanalyzed homicide and rape cases were reported to have contained DNA evidence. The lack of a suspect in the case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reason for not submitting forensic evidence for analysis. Policy Implications Despite an increase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value of forensic evidence in the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of criminal cases, the investigative capabilities of forensic science are not being realized by law enforcement. Additional training for law enforcement on the use of forensic science to develop investigative leads is critical, as is the creation of departmental policies that prioritize and streamline the analysis of forensic evidence for homicide and rape cases—even in “no-suspect” cases. Ensuring adequat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forensic processing especially of violent crimes, is also critical.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司法行政机关全面履行司法鉴定管理职责,加强管理工作,规范执业活动的管理年。建设年,也是实现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要求的关键一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抓管理、打基础、促发展”上。为促进法医类、物证类和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规范和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本文对“三大类”司法鉴定情况作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领域中,标准规定笼统、术语弹性较大以及技术规范差异等因素,使得鉴定人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自主判断权。自主判断权的应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需通过必要的措施予以约束与制衡。否则,很难保证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公正,同时也会损害作为证据的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明效力,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法医学鉴定的对象是人及与人相关材料,因此在法医学检案实践中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基于法医学鉴定中的公平正义、尊重、真相告知三大基本原则,进一步衍生出法医学检案实践活动的具体伦理要求,即法医学鉴定的称职性、对鉴定涉及案件及其当事人伦理考虑、如何处理案件检材。然而当前法医学鉴定却存在部分法医鉴定人不称职、重技术轻程序、鉴定机构选择出现争议、利益输送与利益冲突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重点讨论三大矛盾,保证法医学鉴定称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