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虚拟解剖在法医尸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PM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比较PMCT与传统尸检结果的差异,分析虚拟解剖对于法医学尸检的价值。结果 PMCT在积液、积气、出血、骨折等检查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死因、损伤机制及死亡方式的判断亦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结论 虚拟解剖在法医尸体检案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传统尸体解剖的重要补充。建议国家加大设备投入,促进虚拟解剖在法医学尸体检案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30日由吉林省公安厅、长春市公安局、吉林大学、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多方共同建立了虚拟解剖联合实验中心。本文综述了该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检验流程、案例分析、研发方向、标准制定、教学应用等内容,阐述了虚拟解剖联合实验中心的前景及实战意义。基于CT和MR检测手段,以两例真实尸体为分析对象,探究了虚拟解剖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针对CT和MR设备的高级功能,以传统解剖信息作为金标准,探索并拓展虚拟解剖影像在扫描方案、成像方法、临床诊断、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和场景,不断提高医学影像数据的多样性和影像质量,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总之,各合作单位取其所长,定能产生更大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死后尸体变化于死亡后立即出现,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尸体原有的结构特征,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表现出特异性改变,有时易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影响损伤或疾病的鉴别。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死后尸体CT影像学的变化特点,以进一步拓展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为鉴别损伤、疾病与正常死后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危尸检(High Risk Autopsy)是指对患有或者可能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该传染性疾病可能传染给尸体解剖检验的法医及其他高危人群,从而导致严重疾病或引起死亡。本文对高危尸检中的感染风险、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论述,在个人防护、解剖室防护、虚拟影像方面提出安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基于虚拟解剖的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肝脏三维切片(three dimensional slicer,3D slice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体积重建辅助法医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中心20例同时进行虚拟解剖及传统尸检的死者,对其进行3D slicer法、多田公式法、文献法进行肝脏体积分割,并与传统尸检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准确率。结果 与多田公式法及文献中提及的方法相比,3D slicer法得到了更高的一致性(95%置信区间)、更低的体积变异性(标准差)以及较小的不确定区域(方差齐)。结论 基于虚拟解剖的3D slicer AI重建可以对虚拟解剖进行可视化,有助于增加传统尸检诊断准确率,辅助进行病理诊断,并对虚拟解剖的影像组学发展提供新方向、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肠穿孔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例肠穿孔(和4例对照案例)的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肠穿孔的诊断能力。结果 PMCT对于肠穿孔引起的游离气体、液体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时还可观察到腹盆腔低下部位的脓性分泌物,PMCTA能够发现肠穿孔部位造影剂的渗漏,因此可用于穿孔部位的准确定位。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肠穿孔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法医学肠穿孔诊断或解剖前穿孔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索离体脑血管造影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种手动注射方法(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玻璃滴管、注射器+鲁尔接头),对15例尸体离体脑进行血管造影剂灌注。使用16排CT获取离体脑断层影像,比较不同注射方法的脑血管造影效果。结果 3种注射方法中,利用注射器+鲁尔接头所得脑血管影像更为完整,3D重建影像可以显示丰富的脑血管解剖细节,在脑损伤案例中可以提示出血区域。结论利用注射器+鲁尔接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离体脑血管灌注方法,在尸体脑血管损伤或病变检验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染病死者的尸体解剖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原因限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者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的数量较少,使法医学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虚拟解剖(virtual autopsy,virtopsy)对传染病死者尸体的检验具有独特的优势,积累虚拟解剖影像学资料对COVID-19的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COVID-19的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以及虚拟解剖在传染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旨在为法医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中开展虚拟解剖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虚拟解剖与尸检结果,分析两者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死后在医院行全身CT检查并完成尸检的3例案例,将CT影像资料交给放射科医师判读并与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两者结论较为一致;在心源性猝死案例中,虚拟解剖提供的信息价值有限;虚拟解剖显示某些病变如积气、骨折等更有优势。结论虚拟解剖在交通事故案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某些猝死类案件的鉴定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脑梗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脑梗案例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讨论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陈旧性脑梗或急性脑梗的系统诊断能力。结果 PMCT可用于陈旧性脑梗塞区域大小、部位和形态的记录,死后变化引起的脑组织密度改变无法完全掩盖生前陈旧性脑梗死。PMCTA能进一步满足狭窄、闭塞脑动脉血管的精准定位,通过观察狭窄闭塞血管对应供血区域是否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可用于是否存在急性脑梗(<24 h)的判断。利用尸体影像学单一方法判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原因尚具有挑战性,未来通过影像学引导进行尸体脑病变血管的精准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尸体脑梗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将其作为法医尸体脑血管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联合虚拟解剖(PMCT和PMCTA)和传统解剖对1例高坠死亡个体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虚拟解剖和传统解剖证据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可进一步提高高坠死亡个体的法医学检案质量。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61岁。2021年4月,在房屋建设工作从铲车斗中跌落后死亡(铲车斗与地面垂直距离2.5m)。在征得家属书面同意后,对尸体进行PMCT、PMCTA、尸表和解剖检查。  相似文献   

13.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2014,30(5):360-366
尸体解剖是法医学传统的、经典的技术手段,但由于需破坏尸体,尸体解剖有时会遭到抵制和排斥。虚拟解剖技术为法医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验途径,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软组织损伤、创道、器官损伤等,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证据。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从虚拟解剖在法医损伤鉴定、机械性窒息、溺死、高低温死亡、疾病诊断及其在法医有限元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这一新的法医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尸体断层影像学(post-mortem cross-sectional imaging,PMCSI),也称虚拟解剖(virtopsy)或解剖画像(Ai),是法医学的革命性技术。较国际而言,我国PMCSI领域发展相对缓慢。进行系统的PMCSI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对于厘清国际PMCSI发展整体概貌和制定我国PMCSI发展战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2013-2019年PMCSI领域下27个专业术语不同组合进行在线文献搜索,并对文献的年份、作者、研究领域、发表杂志、作者单位、发表国家等系列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世界PMCSI发展迅速:PMCSI已成为国际法医学的研究热点;瑞士、日本和英国PMCSI研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尸体磁共振成像三个领域研究最为深入;PMCSI研究已得到相关学界的认同;法医日常检案中普及PMCSI是世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于溺死尸体,尸表检查和解剖检验所见有时会缺乏特异性,溺死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中最为困难的工作之一。本文从病理学征象、实验室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及虚拟解剖技术等方面对溺死诊断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细致的综述,并展望溺死诊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三维螺旋CT对尸体进行检验,探索其对机械性损伤尸体的诊断能力及其优势,同时积累尸体CT检验的经验。方法对机械性损伤致死的10例尸体在解剖前行全身CT检验,随后在CT诊断的指导下进行尸体解剖,比较两者在损伤的诊断、显示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尸体CT检验可以清晰显示身体各部位骨折及体腔内出血的三维形态特征,而且可以敏感的检查到全身各部位的积气,对于非常规解剖暴露的部位,在解剖前行CT检验可减少骨折的漏诊;对软组织内出血、器官破裂等未能形成明显X线密度差异的损伤,CT检验效果欠佳。结论对机械性损伤尸体的检验,CT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作为尸体解剖前有效的补充,避免损伤的漏诊;对于某些无法进行尸体解剖的案件,CT检验所见可作为死亡原因判断以及致伤方式推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虚拟解剖技术作为传统尸检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无创性、精确性、高效性等独特优势,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案件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可明确死因,但实践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尸体解剖率并不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的辅助或者替代手段。本文通过介绍2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后经死后尸体CT(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确定死因的案例,探讨了虚拟解剖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致死或引发的其他法律纠纷可能涉及法医学病理解剖或者法医临床学鉴定。在日常法医学解剖中时有遇到因传染性疾病死亡患者的尸体,法医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应当有风险识别意识,充分认识到在解剖、检查这类尸体时的被传染风险。法医鉴定人需要采取充分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新冠肺炎属于新型传染性疾病,相关研究成果、信息资料更新快,鉴定中的信息参考要慎重选择。同时本文对因传染性疾病死亡患者的尸体解剖中常见的职业伦理、知情同意、保险理赔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腐败尸体的病理检验价值。方法对楚雄州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100例腐败尸体的组织病理学检验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尸体腐败后,虽然组织结构发生了破坏,但仍可将部分生前病变和损伤保存下来,对查明死因或死亡方式仍有一定价值。结论对腐败尸体进行系统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对判断案件性质和分析死亡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初步建立经颈内动脉介入注射造影剂的尸体脑血管显影方法。经颈总动脉TERUMO 6F鞘管穿刺置入颈内动脉后,分别采取单侧和双侧动脉注入碘造影剂,经CT扫描获取脑部血管图像。单侧颈内动脉显影剂注射后,仅显示同侧大脑内动脉血管走行;双侧颈内动脉显影剂注射后,可获得较完整的脑血管影像。双侧颈内动脉介入方式注射造影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尸体脑血管造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