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素娟 《求索》2014,(3):108-11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部视角,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特征、企业特征三个维度,提取12个因素,系统分析其对高管薪酬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内部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确定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公司规模、总资本结构等五个因素是决定高管薪酬结构的最重要因素。董事会规模和公司规模增大,会提高高管风险薪酬的比例;总负债率提高也会增加高管风险薪酬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提高或监事会规模增大,会导致高管风险薪酬比例下降,其他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高管薪酬结构激励性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业“天价薪酬”与金融监管体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金融行业中上市公司高管天价薪酬备受关注,在国家鼓励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激励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这种对高管人员薪酬的大幅提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在制定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标准时,也要考虑到公司的性质及其所分担的社会职能,不能光以营利性能力和规模为依据审视高管人员薪酬标准,要把加薪的重点由高管人员向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转变。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掀起限制高管高薪的浪潮.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公布一系列对高管薪酬的限制措施,其中规定凡接受7000亿美元救援计划援助的公司高管们的薪酬上限为50万美元.而德国对接受救市计划援助的公司高管则限定薪酬最高为50万欧元.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性别差距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男性高管总薪酬和货币性薪酬均显著高于女性高管,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对CEO为男性组和CEO为女性组公司的对比检验显示,两组样本公司的业绩并无显著区别,说明女性高管获得的薪酬激励相对不足.此外,CEO为男性的公司其核心高管人员的薪酬差距显著高于CEO为女性的公司,表明男性CEO更倾向于营造公司的竞争氛围,而女性CEO公司更偏向于建立合作的高管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管薪酬管理向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企业高管的薪酬支付水平存在严重的无序化和非合理性。那么,高管薪酬的设定到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否存在一个可供所有企业参考的标准公式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企高管薪酬长期以来都是国企改革的难点。近年出现的高管天价薪酬,不断挑战公众敏感的神经,使得高管薪酬改革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及社会大众不能再回避的话题。当下,我国政府力图通过对高管薪酬管控范围的持续“扩容”逐步改善高管的激励体制。此举是否奏效,我们拭目以待。近年来,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话题一直比较敏感。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薪酬、福利科目复杂,内部层级差距不合理等现象让国企高管年薪制度备受争议。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有垄断企业高管收入更是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郑楚光 《世纪行》2009,(3):22-22
近年来,民众对国企高管的高薪酬越来越关注,异议也越来越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目前的薪酬制度于2002年制定,高管与职工最高的薪酬差距控制在大约10-12倍。但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曾于2003年下半年表示,这一比例在当时已经拉大至13.6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型薪酬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调控与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使高管薪酬的决策机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使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和激励高管人员。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由董事会主观定价的制度性缺陷,提出了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型薪酬模型,意在促使主观定价模式转变为客观定价模式。同时,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模式作了对比选择和适当改进,分析了EVA激励模式的缺陷和相应的修正激励模式以及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层级模式,提出了上市公司CEO与其他高管的薪酬差距有助于增强CEO的责任感、经营压力和管理权威。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的企业为工业企业。根据2003年6月18日《新财经》贺宛男的《居然?猛涨?翻番?看不懂的高管薪酬》[1]一文归纳,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的高管薪酬存在着门类繁多、标准混乱、管理无序的严重问题,说明统一制定企业薪酬标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出自对企业的关心,本文也参加对企业薪酬标准这一课题的探讨。等级层次分明的群体结构,决定企业的薪酬标准必然是分等级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等级薪酬标准都是以最低一级薪酬标准作为基数来确定的。各等级薪酬标准等于最低一级薪酬标准乘以薪酬等级系数。这当中,最低一级薪酬标准由国家在国民…  相似文献   

10.
国企高管薪酬规制的路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薪酬作为国企高管激励机制的核心议题,关乎国企改革的成效.然而,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管薪酬与业绩缺乏相关性,以及薪酬水平与垂直差距过大,有效规制高管薪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基于薪酬规制路径的分析视角,无论是政府规制抑或自我规制,均由于程序机制的缺失或不足而导致无法实现规制目标.因此,有必要引入正当程序原则与薪酬决议程序,借助程序机制融合规制路径,以期有效地实现国企高管薪酬的规制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玉珍 《山西政报》2007,(10):38-38
2002年薪酬制度改革后.吕梁网通分公司已建立了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走上了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之路.人工成本也由原来单向的工资总额控制逐步转变到人工成本与工资总额双向控制的管理轨道,基本上适应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美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和过于倚重期权激励所带来的会计舞弊等问题,还是中国企业高管激励不足所导致的“59岁现象”及高管团队出走等问题,都表明了高管激励的重要性和难度。尤其平安保险高管由2007年度6600余万元的巨额年薪到如今的“零薪酬”更是引发了频频热议。究竟该如何看待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及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高管薪酬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价值及其管理要素贡献的货币体现,对于满足高管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家庭成员体面生活需要,调动高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高经营业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某国企高管认为,工人们只看见他们拿高薪酬的一面,而忽视了高管们所承受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李斌宁 《岭南学刊》2009,(5):110-11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而经理层治理的缺陷是阻碍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经验性的分析揭示了农业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的微观机理.从而为经理层治理的改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聘任、薪酬机理和约束机制要素对经理层治理的改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总经理聘任、执行保障和股权激励等因素没有发挥实质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晓旭  刘慈音 《求索》2011,(12):75-77
本文分析了公司高管团队异质人力资本的特殊性,根据这些特殊性基于博弈论视角分析高管团队异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表明:(1)随股权的不断分散,现代公众公司实质上已成为拥有异质人力资本的高管团队与物质资本拥有者所形成的“不完全契约”,无论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多大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都少不了异质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公司生产经营的直接控制。(2)动态博弈表明,对经营管理团队进行“他者”监督,精炼贝叶斯均衡不可能达到,此时,给予异质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分享权以提高其自我监督的积极性是必要的。(3)拥有异质人力资本的高管团队对公司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剩余价值索取权,该权利可以用薪酬水平来衡量。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9,(6):58-59
多年来,央企高管收入问题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据国资委披露,2004年~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和47.8万元、55万元,年增长14%左右。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09年9月初称,2008年,央企有1500亿元的年增长利润,1500多位央企副总以上的高管总薪酬每年增长4600万元左右,有媒体报道。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2008年创下了1200万年薪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有些公司,如果让大家给他们的薪酬制度画一幅像,俨然就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的形象:小气、吝啬,自私虚伪,冷酷无情。我们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理念原则和基本思路是:让薪酬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公司高层管理的更迭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现在公司独立董事与企业高管之间存在动态博栾:在公司业绩处于正常以上状态时,独立董事一般不会提议或同意更换高管;而当公司业绩较差时,独立董事具有强烈的倾向进行高管更迭。公司董事内部独立董事数量的增如会提高绩差公司的高管离职率。  相似文献   

20.
S公司是一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金融服务企业,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产品竞争,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一直以来实行“岗位+福利+奖金”三结合的传统薪酬体系,员工个人的薪酬与福利按岗确定,奖金由月度及年度工作表现考核确定,整体薪酬分配注重一致性和普惠性。近年来,人力资源部发现这样的薪酬分配方式已经逐渐失去激励作用,员工在领取工资及奖金时反应平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