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追求。社会发展从民族国家逐渐扩大延伸到全球范围,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和水平也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的。  相似文献   

2.
张彦金 《法制与社会》2012,(14):275-276
虚拟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给人类生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相应的人产生了分化:虚拟的人和现实的人.虚拟世界改变着人类现实的生存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矛盾关系中如何将生命关怀体现出来,使人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理性思维方式对人类社会进行规划和设计,给人类带来的结果不仅是人类个体价值受到压抑,而且压抑了个体的道德中对他者负责的伦理意识,人类社会政治越来越依靠科学化和程序好的方式来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抛除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就是社会的发展,丰裕的物质增长就会带来民主和社会的想法,寻求人类对社会主体的关注度,构建公民本位生存模式,回归人类政治生活世界的本真向度。  相似文献   

4.
一、严重危害国际环境罪概述 所谓“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和资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解释,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即人类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殿兴 《中国律师》2003,(10):64-64
面对来势汹汹夺人性命的“非典”,有人疾呼:血,不能白流。有人提出:要建立防疫应急机制,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依我说呢,要让血真的不白流,光这些“要”可不够———要在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上做文章,在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也应当清楚生存更是硬道理。生存与发展,是人无法离开的两大课题。确切地说,该是人类、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全部过程。什么是生存?是与死相对的活着。他自然不同于人的发展———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运动、变化过程。二者有区别,也更有联系。比如说,生存为首,发展为次,位序颠倒不得。联系到实际来说,就是人民生…  相似文献   

6.
人权保护与人权概念,观念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变化而变化.从发展趋势上看无论是人权概念,观念中的人性,理性,科学性,还是人权保护的手段和范围越来越具有人性,理性和科学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整个人类社会运转状况,机理机制,逐渐呈现出和谐充满希望,整个人类社会将更加文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8.
白小平 《时代法学》2013,11(4):12-19
人类生存的维护形式,经历了原始社会集体维护,到特殊关系(家族、身份、家庭)内部维护和个体维护,最终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完全崩溃。在完全的私有制和极端的贪欲下,生存所依赖的相关资源配置发生严重的不平衡,权力、财富、报酬分配过多地向社会强者聚集,社会弱者生存资源单一且微薄,生存与发展问题十分严重。当国家和社会把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义务背负起来,形成生存的社会维护,并使再次分配成为生存的基本资源一部分时,社会立法回应了这一新状况,西方国家的社会法就是在此中产生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道德本质上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理性标示,它既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又立足于现实生活来构建属于人的价值意义世界.社会道德的混乱甚至沦丧,根本上是人的生存方式出了问题.解决道德问题,必须着眼于改善人的生存方式,即在社会意义上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合理性变革,在个体生存意义上自觉加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自然资源为支持、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资本逻辑为机制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直接根源。传统经济伦理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是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它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排除在伦理学之外,单纯探讨实现人类内部的经济行为,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公平正义法则。从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角度看,这一法则不利于捍卫人类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因此,当代经济伦理应该把生存法则确立为经济伦理的最高法则。  相似文献   

11.
法哲学视野中的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跃 《现代法学》2002,24(6):35-41
人是属人世界中的一切存在和关系的中心。以此出发 ,人理应也是法的关系和法的世界的主体与中心。法的构建与历史演进、法的底蕴、法的根本价值指向和评价都应当在人中寻找。法哲学是对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法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和关系 ,对主体的人又产生重大制约作用 ,法使人成为法的存在物、权利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12.
张中秋 《中国法学》2005,(4):186-191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类最本质的属性,从人的文化原理出发,是我们认识人类文明包括中西法律文化的基点。依人生论哲学,人的文化原理是心主身从,即理性控制非理性,精神支配物质,神灵指导人类。人类文明共同遵循着这一人的文化原理,法律文化亦不例外。中西法律文化内贯共同的人的文化原理,在人的文化原点、原理及其展开的轴心和结构模式上有其共同性,因此两者的交流本质上是可行的。虽然理性内涵的差异导致了交流上的困难,但难题依然可以克服。这一原理性认识既可检讨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历史实践,又可分析和推论中国法律文化构成的当下实践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人与社会存在及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为最高追求。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中蕴涵着忠孝、诚信、贵和求安、关注生命、化解争端等内容丰富的和谐精神。通过对以"天人合一"、"贵和"、"以德配天"为原点的和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发现中国传统法的传承,均以和谐作为价值追求的首要目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所追求的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法中,和谐价值内涵是通过礼治、德治来体现的。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的基本体现就在于,既肯定冲突与不和的现实存在,又在不和中求和,在维护君主专制政权长治久安的前提下,整合一个个对立的矛盾关系,以天理、国法、人情的融合来定分止争,谨慎用刑,息讼止讼,分配社会资源,稳定社会秩序,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江宜怀 《政法学刊》2008,25(6):107-112
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警察权的缘起等警学基本问题进行解析固然应该,但以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对警察权问题进行多维视角探讨更加必要。需要是警察权产生的内在动机和驱动力;秩序是维系社会群体存续的基础.警察权应社会共同体维护秩序、控制冲突的诉求而产生。但并不是任何时态下的社会秩序都是合理的、有活力的、合乎民意的,人们更需要警察权所维护的是一个正义的秩序。基于正义的普适性特征和人类对于正义秩序的追求,警察权被赋予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主义法学引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文主义法学是指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人文主义法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人作为目的。人文主义法学的基本原则及对法律思想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促进了权利、人权、自由的产生和发展;防范人的恶性原则促进了法治概念、民主政府、分权、法律程序、法律监督的产生和发展;宽容人的弱点原则主张法律对人的行为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鼓励人的优点原则主张法律允许人们参与法律实践活动、鼓励人的奉献行为。人文主义法学的兴起将促进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two traditional ways of thinking about justice at the global level either limit the applicability of justice to states—the only distributions that can be just or unjust, strictly speaking, are within the state—or else extend it to all human beings. The view I defend in On Global Justice (Risse 2012 ) rejects both of these approaches. Instead, my view, and thus my attempt at meeting the aforementioned challenge, acknowledges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grounds of justice. My purpose here is to explain what my view has to say about responsibility. First of all, I explain what my view implies about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tat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justice. Then I explain that in addition to obligations of justice, my view also gives rise to obligations of account‐giving. I end by sketching what all this implies for institutional reform at the global level.  相似文献   

17.
发展权视野下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清瑕 《河北法学》2005,23(10):18-22
发展权强调发展是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它将发展纳入国际人权标准的框架之内,以实现人类普遍自由与权利作为发展的手段与目标,规范发展方向。《发展权利宣言》在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价值、实现发展的方法以及发展的责任人等方面对发展加以规定。发展权视野下的发展被凝结为实现具体人权的行动,转化为现实力量;它一方面保障了发展以人为本的宗旨,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理解可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Blake’s book conveys a straightforward directive: the foreign policy of liberal states should be guided and constrained by the goal of helping other states to become liberal democracies as well. This much is what we owe to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this much but nothing more. The primary addressees are wealthier democracies, whose foreign policy ought to be guided by the idea of equality of all human beings. My approach in On Global Justice bears important similarities to Blake’s, but with those similarities also come equ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is piece is to bring out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in the process articulate some objections to Blake.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We argue that all human beings have a special type of dignity which is the basis for (1) the obligation all of us have not to kill them, (2) the obligation to take their well‐being into account when we act, and (3) even the obligation to treat them as we would have them treat us, and indeed, that all human beings are equal in fundamental dignity. We give reasons to oppose the position that only some human beings, because of their possession of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their humanity (for example, an immediately exercisable capacity for self‐consciousness, or for rational deliberation), have full moral worth. What distinguishes human beings from other animals, what makes human beings persons rather than things, is their rational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are rational creatures by virtue of possessing natural capacities for conceptual thought, deliberation, and free choice, that is, the natural capacity to shape their own lives.  相似文献   

20.
鲁洁教授在学术论著中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对自我超越的艰难性进行了分析。当她认定自我超越是人之生存本性同时又痛感现时教育对人之自我超越形成严重桎梏与障碍之时,她对教育产生形成人之超越性的期待也就成为一种逻辑的必然。这样的逻辑关联也铸就了鲁洁教授心中的教育理想与教育信念。这不只是鲁洁教授一人的期待,也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期待,甚至也是全社会的期待。从鲁洁教授对美好教育的殷殷期待中,我们能感受到并且也分享着一种深邃而又博大的教育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