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底,"苏州9·11"事件开始开庭审判. "9·11",一个黑色的泣血的日子,疯狂、残酷、暴戾、恐怖……全写在这天的每一声呼救里了.  相似文献   

2.
对外反恐引来本土恐袭"9·11"事件以来,世界跟随美国进入了反恐时代。一向和平宁静的加拿大也"不甘寂寞",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始终追随美国的脚步走在全球反恐的最前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反恐战略中最为坚定的盟友之一。据渥太华"里多研究院(Rideau Institute)"一项统计指出,自"9·11"事件以来的10年中,加拿大政府在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无疑是美国反恐斗争的转折点,它打破了美国国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给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重大创伤。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可能发生在本土的恐怖袭击,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反恐保障。其中《美国爱国者法案》是9·11事件后较早被通过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反恐法律,本文将以《美国爱国者法案》为例,介绍9·11事件后美国反恐立法的新特点,并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9·11之后,美国在签证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举措。但是,美国政府应对9·11恐怖主义的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对外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新书     
《小布什的关键时刻》作者:先洋洋定价:34元出版:2011年8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美国和世界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举世震惊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全球金融危机等。不仅如此,小布什还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冷战时期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其几乎参与了美国在亚洲发动的所有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美澳同盟关系日趋强化,本文就9·11事件后的美澳同盟关系作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签署法令,授权军方成立特别军事法庭,以审判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监狱从事"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其他恐怖活动的外国人。一名曾是本·拉登贴身保镖兼司机的也门籍男子哈姆丹,被指控在1996年至2001年犯有针对美国  相似文献   

8.
新书     
《小布什的关键时刻》作者:先洋洋定价:34元出版:2011年8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美国和世界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举世震惊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全球金融危机等。不仅如此,布什还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不得不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决。  相似文献   

9.
阿碧 《检察风云》2008,(4):34-36
1.利用微小遗骸辨别遇难者    在2001年的"9·11"世贸大楼遭受的恐怖袭击中,共有2749人遇难.自从"9·11"之后,纽约警方已经对遗址进行了长达4年的"地毯式"搜索,并在2005年宣布正式停止寻找遗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0,(19):34-34
美国“9·11”空难后的几年里,每逢纪念日临近,各个电视台都会制作节目反思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悲剧。2004年8月的一天,一位女士坐在演播室里,她是“9·11”遇难者家属,正在回忆起那段惨痛经历。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至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国际马拉松赛中连环爆炸案的案发,11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内,反对恐怖主义的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冷战以后剩下的当今惟一超级大国即美国,甚至不惜为此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但吊诡的是,随着美国从伊拉克与阿富汗撤军,战争的硝烟似乎将要散尽,但整个世界却陷入了一  相似文献   

12.
朱樱 《法制与社会》2014,(2):143-143,15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战争成为国际焦点,特别是布什政府抛出所谓的"预防性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道路上推行单边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法领域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张海波 《检察风云》2013,(12):55-57
2013年4月15日,美国当地时间下午2点51分,在波士顿国际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站、肯尼迪图书馆先后发生两起爆炸,一起位于费尔蒙科普利广场酒店终点线观礼台附近观众区,另一起位于一家体育用品店,造成三人死亡,183人受伤。这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在美国本土发生的第一起恐怖袭击,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紧张,也引发了其  相似文献   

14.
虚构在"9·11"事件中的经历   由"9·11"事件演绎出来的各类故事中,塔尼娅·赫德的更令人感叹:工作在世界贸易中心南塔楼第78层的美林证券公司办公室的她,当时衣服着了火.于是她缓慢地一步步穿过可怕的"炼狱",从高处下到了安全地带--成了被劫客机撞击点以上楼层成功逃生的19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是正义的行动。"9·11"后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以及后来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之一都是行使国家自卫权。但美国预防性自卫理论的提出给作为国家主权核心要素的自卫权的相关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突破。其自卫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令人生疑,滥用即是扭曲,在未来的国际法发展中,对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仍应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德美看似亲密的反恐合作关系却在德国法院审判"9·11"事件中的国际恐怖嫌疑分子穆特萨迪格和穆祚迪案中陷入了困境。两国政府在反恐策略上的差异为这两个案件的结局规定了方向。德国政府部门拒绝向德国法院提供关键证据,损害了德国检察官的指控能力。美国政府拒绝与德国法院合作,则直接冒犯了德国法院的自尊。由于审判是在德国民众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及阿尔布莱格监狱丑闻之爆发的背景下进行的,德国公共舆论同情被告人,积极影响并支持了法院的判决。这两个案件可以视为德国法院及民众对布什政府所实施的反恐策略的一次大审判,判决结果是布什政府败诉。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以来,美国不断提升反恐情报能力建设,在提高情报工作能力上下了功夫。美国情报界认为,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和情报预测能力是美国反恐情报能力建设的三大支柱。我们选取2005年、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四份《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作为样本,以"terror"作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涵盖terrorism、terrorist等词),发现该词在2005年出现两次、2009年出现15次、2014年出现22次、2019年出现23次(详见下页表1)。  相似文献   

18.
倪颖 《检察风云》2004,(23):11-13
“9·11”后,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 愈演愈烈,世界正在步入反恐时代。 布什的连任表明了世界警察美国将继续以强硬的姿态打击恐怖主义,然而对全球反恐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强硬或者怀柔政策,而是走多边主义的反恐路线。目前应及早建立一个非常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并确立一种反恐标准,各国的安全和利益才能获得保证。 美国:反恐急先锋  “9·11”给美国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更是对于自身安全问题无止境的忧虑。本次雅典奥运会,美国代表团严令禁止运动员在住所悬挂美国国旗,并要求运动员在进入奥运村前,不许身穿暴露美国国籍和…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各国加强了空中与地面的警戒力度,恐怖组织随后从海洋进行恐怖袭击。美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一新形势,于2002年1月宣布实行"集装箱安全倡议(CSI)计划"。该计划是美国政府实施的一项反恐措施,同时也是一项单边措施。这项措施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多边化的效果,使美国的国内立法产生了域外效力。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为保证法律的公正,即便是罪大恶极的杀人犯和恐怖分子也要有律师替他辩护。而"9·11"之后,许多辩护律师发现为恐怖分子辩护不仅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而且还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危险。本文中的女律师虽然曾经在1995年到2000年5月为恐怖分子辩护,但直到"9·11"发生后的2002年4月才受到指控。尽管这名女律师主观上有认同和支持恐怖分子的嫌疑,但对她的指控是与"9·11"后美国执法司法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