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陈峰 《北方法学》2013,(6):66-74
在我国“全能政府”的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吸收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成为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然选项。同时,在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社会管理的行政模式也由传统的“机关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一种领导和被领导、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政社良性互动的关系。现代行政法也是以民主行政和合作治理为基础的行政法。更强调社会的自治和参与。因此,当代公共行政社会化背景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合作信任关系,相应地公共行政模式也就是“政社互动”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既定的行政改革目标。在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治理方略的背景下,我们大力建设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法治政府,必然是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政府。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完善行政监督,使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3.
申琪 《法制与社会》2012,(27):143-144
公共事务跨域治理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强调政府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的互动合作治理,在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成为解决区域问题的有效模式.公共事务跨域治理合作区域与区域间合作的发展是行政协议产生发展的母体和推动力,本文主要基于区域政府行政协议的视角来展开讨论,分析行政协议存在的基础和现实发展状况并结合美国州际协定来看我国公共事务的跨域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在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的启发下,行政学理论的"生态学"转向是必然的,它会触发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的诞生,即生态行政学.当下,中国政府生态管理职能的提出,一方面是以西方生态文化及其绿色政府运动为其背景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与自然的恶化把政府组织推向了前台.因此,我国学术界提出的"生态型政府",恰恰能成为一种新的解释当前政府行为合理性的理论,而"生态行政学"也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行政学的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5.
区域政府合作是区域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区域政府合作模式是不同层级的政府或其他组织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及协商一致的行动,围绕合作主体、合作组织形式、合作运作方式等方面内容而构建的有机统一体,其核心是合作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长江三角洲区域政府合作模式从被动的行政分割式管制模式走向积极主动的区域善治式政府合作模式,从主体构成、组织形式选择、运作方式选择三大方面对推进新形势下长江三角洲区域善治式政府合作模式的创新提供前瞻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介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活动后出现的一种政府管理现象,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框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地方民族构成、民族语言文字、民族传统文化和行政生态环境所开展的自治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化,以及引领地方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状态和发展过程.信息网络技术介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过程,必然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文化内容——信息文化.塑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信息文化,既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文化本身的时代要求,也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进行网络社会文化治理的功能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时代特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也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网络文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瑞萍 《河北法学》2015,33(4):12-19
京津冀一体化的现有过程表明,政府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不可或缺的.区域规划的制定、政策和规则的修改、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是政府作用的集中体现.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是区域市场的一体化,因此,从长远来看,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市场.京津冀区域的市场化问题最终可归结为政府行为方式和行为限度问题,也就是政府是否采取了适合市场一体化发展所需要的行为并做出了合理的制度安排.在提供了便利化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之后,市场主体会顺势而为.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而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要求相应制度的废、改、立.  相似文献   

8.
胡佳 《行政与法》2008,(1):39-42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是各城市政府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市场无界化、社会信息化多重格局下,解决跨域公共管理问题、弥补市场失灵、整合城市关系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当今国内外的城市政府合作蓬勃发展,但是城市政府的合作之路依然漫长,需要在合作理念、组织安排、政府职能、利益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虚拟政府——一种新的政府形式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政府是未来政府形式的大胆设想,该理念来源于企业经营领域,以互联网的使用为基础,以组织结构的变革为重点.虚拟政府是一种高品质的政府,它引入了企业式的竞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具有很高的运行效率.虚拟政府打破了传统政府与社会的割裂.企图消解政府与社会的矛盾,创建一种政府与社会合作生产的模式,从而彻底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对立.虚拟政府最核心的内涵与和谐社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视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林森 《法制与社会》2014,(9):143-144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在我国明显提升,中央下发了一系列指导规划,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地方政府合作的探讨,对实践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消除区域经济差异,改善区域循环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合作中却又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因此,如何合理的协调、促进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合作成为了当今行政管理领域研究值得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难以积极地发挥应有的机能,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而成为对现代政府实行监督使其规范行政的一种必然监督方式。本篇文章将从舆论监督的目的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放在规范和加强舆论监督作用的方式上,以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17,(5):13-20
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凸显以及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兴起,必然要求加强政府间合作以应对区域大气污染。落实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重在以《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确定的框架为基础,完善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法律制度。基于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检视,应当加以完善的制度有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制度、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制度、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之生态补偿机制建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在于统筹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其重要保障,而科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重在通过转移支付合理“弥补”生态功能区牺牲的利益而促使其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难题,主要是同我国现行体制相关的诸多问题的综合表征,其基础依托在于法律制度、政策机制、组织体系之三个方面,其中立法创制与政策创新是关键。相关实践昭示,当前既要克服生态补偿立法上的缺陷,又要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契机,推动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导的政府补偿政策机制的完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行政协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行政协议,是区域政府为克服行政区划障碍而进行合作的法律机制。区域政府间的行政协议,应当以区域平等为法治基础,是对话和协商的结果。行政协议的缔结,主要涉及主体资格、公众参与和主要条款等问题,关系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公众、公权与私权的界限,行政协议的履行,则涉及行政协议的效力、实施机构和纠纷解决机制。行政协议不仅适用于区域政府间的合作,也可适用于所有行政机关之间纠纷的解决与合作。但是它的运用和发展,需要以行政协议法为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基层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局限也逐渐凸显,如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去应对危机和风险便成为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后工业时代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不是传统的权治或法治为主导,而是建立在德治基础上的三种治理方式的结合,其目标是为实现政府与其他社会治理力量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6.
一、行业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导致城市中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增加.引发了城市建设中的交通、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等城市管理问题.今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必然将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与城市的经济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平安城市“建设的重点也就是要保障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人们人身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区域政府间的政治联盟和公民身份都获得巨大发展,成为区域法治的重要力量.承载着自由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公民身份,为区域法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从而成为区域人权保护原则的主体性力量;公民身份的结构性联系和基本权利的内在勾连意味着,公民身份的理念与制度的扩展必然要求在区域人权保护中坚持一体保护原则、多重保护原则和司法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8.
曾彦  曾令良 《时代法学》2012,10(5):12-17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这种经济合作模式,较之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态,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跨境经济合作区只覆相邻国家特定的毗连区域而非整个国家疆域;合作的主体是毗邻区域的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合作的内容以贸易和投资为核心,并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交通、通讯、旅游、环境等领域。跨境经济合作区应建立在由上位、中位和下位三级法律基础上并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拟定的中越河口——老街、中老磨憨——莫丁、中缅瑞丽——木姐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仍处在建设的初期,其法律框架的形成和管理机制的建立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涉及区域内地方利益冲突的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地方利益冲突的最直接体现.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表现在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收费权以及行政管理执法等方面.必须制定规范性文件以法律手段协调地方政府利益冲突,改革财政税收分权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合作制度体系和建立交通运输统一监管执法机制,并将这些利益协调机制纳入区域一体化立法中,才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法的合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乐民  高全 《法律科学》2008,26(4):59-65
行政合作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共同行动的实践理性活动,是对传统公私法划分理论和管制行政法的超越,是一种新的行政法理念和模式。行政合作是行政法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行政合作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价值,对建立和谐、信任的官民关系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加强对行政合作的法理研究,创新行政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