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予欢 《黄埔》2011,(4):26-29
国民革命军上将钱大钧,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武装起义活动,致力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其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黄埔军校创建时期有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陈予欢 《黄埔》2013,(2):103-106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和杰出领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他在黄埔军校工作一年多时间,曾经担负军校政治教育与训练重要职责,是中共早期最先懂得军事重要性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他对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仅次于周恩来,是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埔》2007,(3):62-62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为迎接革命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建校时全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0月2了日宣布成立,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生移往武昌就读,同时向全国招收新生。1927年1月,黄埔本校第五期炮兵、工兵科学生陆续到武昌学习。1月19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该分校在所有分校中规模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陈予欢 《黄埔》2020,(3):53-59
胡汉民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孙中山长期的得力助手。历任广州大元帅府代帅,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广州、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曾任黄埔军校初创时期政治教官,第7、8、12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对黄埔军校的教育影响深长,贡献颇多。  相似文献   

5.
陈予欢 《黄埔》2014,(2):74-77
正1927年7月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复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下令在广州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员赴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同年8月15日,黄埔军校第五期第一、二、六大队学员共1480人在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操场举行毕业典礼。11月5日,军事委员会颁令将军校改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方认为教育是国家之百年大计,而军事教育又更有胜于此,为适应未来国际间紧急局势之演变,故对军  相似文献   

6.
李岚 《黄埔》2006,(6):38-41
苏联顾问是黄埔军校中一个特殊的教官群体。黄埔军校从筹建、成长到壮大,无不凝聚着苏联顾问的心血和汗水。在他们指导下创建的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制度,军事和政治并重的原则,使黄埔军校从一开始就与旧式的军事学校有了本质的区别。1923年1月,波利亚夫、格尔曼、捷列沙托夫、切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7,(3)
正戴季陶是中国国民党首席理论家,黄埔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复校南京时再任校本部政治训练处主任,广州黄埔本校改称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时仍发表他为政治训练处主任,他还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20世纪30年代有关党国、军校政治教育训练决策导向皆集其身。嗣后连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7至第22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是文官续任黄埔军校校务委员最长者。长期以来缘于朝野党派歧见,对其在黄埔军校政治教  相似文献   

8.
陈予欢 《黄埔》2013,(6):56-59
方鼎英是黄埔军校初建时期有过重要影响与作用的著名军校人物,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行校长等职,主管黄埔军校入伍生教育与训练,其在军事与军校教育方面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9.
于欢 《黄埔》2012,(1):62-63
三、黄埔军校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的作用与影响 从铁甲车队到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最早的铁甲车队队长徐成章,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叶挺独立团除叶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工兵科外,其余主要干部,包括中共党组织领导成员、各级主官乃至连排长,绝大多数系黄埔军校教职员及前五期生充任。  相似文献   

10.
正程潜是黄埔军校创办前后有过重要作用与影响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重要职务,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均有贡献。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教育家,他主持创办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党办军校的先行楷模;他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开始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4,(3):45
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开学1926年5月10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开学。该校设步兵、炮兵、工兵、政治四科,校长是国民党左派将领俞作柏。该校为广西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干部。第一期的学员何莽、甘湛泽、刘健、何?、陈可福、陆启富、林景山、钟祖熹、唐浚、黄光照等后来成为红七、八军的重要骨干。毛泽东就全国抗战问题复电李宗仁1937年5月13日,毛泽东复电李宗仁,电文中称“和平、民主、抗战为今日民族解放斗争不可分割的方针。和平虽已实现,然非民主不足巩固和平。抗战迫在面前,然非民主不足保证抗战。促成全国政治之民…  相似文献   

12.
<正>八、中山舰事件1926年1月8日,蒋介石根据国民党"二大"的决定,呈请任命邓演达为黄埔军校教育长,原教育长王柏龄被调任教导师师长。l月12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军事政治教育体系,将黄埔军校和各军所办学校合并,组成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归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设军官班、军官预备班和入伍生班,校址仍在原来  相似文献   

13.
东秀萍 《前沿》2011,(24):44-47,135
恽代英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时撰写的《政治学概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地位。该书初步阐释了"政治""政治学""国家""国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政体""人民参政的方式""人民的权利"及有关政党的基本理论,为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辛亥革命元勋石醉六(1880-1948年),又名石陶均,字玉峰。1880年3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原属邵阳县和安乡)。清末炮兵科举人。先后师从江建霞和梁启超,并留学日本、美国、德国。曾任广西讲武堂学生队队长兼战术教官,汉阳革命军督战指挥官,云南护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日内瓦裁军会议中国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他是黄兴、  相似文献   

15.
正何遂将军是广州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最后一任负责人,是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军知名将领,民国早期知名军事教育家和理论家。对于黄埔军校1927年至1929年之军事教育与训练有过重要贡献。时值黄埔军校成立九十周年之际,特撰文予以纪念。一、参加辛亥革命致力军事教育何遂(1888—1968)别字叙甫,别号溆溥,笔名贱夫。籍贯福建侯官(也有说福建闽侯)。1888年农历三月十日生于闽侯县城灵响路祖宅。祖父念慈早年中进士,曾在四川泸州做县官,父濬先早年中举人,曾在南昌做试用知县。何遂6岁入当地私塾启  相似文献   

16.
陈予欢 《黄埔》2014,(1):64-67
程潜是黄埔军校创办前后有过重要作用与影响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重要职务,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均有贡献。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教育家,他主持创办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党办军校的先行楷模;  相似文献   

17.
说起黄埔军校,人们自然想到它在广州。其实武汉也办过黄埔军校,虽为分校,其规模一度与本校相当,这里也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孙中山先生首创的陆军军官学校穴后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雪,校址在广州东郊的黄埔长洲岛上,一般人习称它为黄埔军校。东征时期,黄博军校两度在潮州办分校,后在南宁建分校。北伐军光复武汉后,又在长沙、武汉创办分校。在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和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的领导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穴后亦改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雪继承和发扬了黄埔军校的革命传统,不仅成为当时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  相似文献   

18.
单补生 《黄埔》2014,(3):83-85
在南京朝天宫旧货交易市场,有一“锦绣阁”经营民国时期的军事纸品居多。笔者在此淘到一纸“黄埔军校派令”,尺寸为380×265mm,内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派令,办人字第九号。兹派苟履之为本分校教育处上校战术教官,此令,校长蒋中正,主任宋希濂,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钤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关防),监印刘福远”。  相似文献   

19.
“要不是日军侵略,怎么会有那么多家破人亡?”时隔半个多世纪,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年代,90岁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民革中央顾问林上元不禁感慨。林上元的外公张难先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元老,与严立三、石瑛并称为“湖北三怪”,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湖北财政厅长、浙江省主席等职;其父亲林薰南,是国民党中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作为黄埔军校第18期学生,林上元毕业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军队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49年投奔解放区,先后任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民革中央常委兼祖国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20.
黄埔军校作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造就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批精英。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历史。”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和《黄埔军校将帅录》记载,在1955年授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中有45人出身于黄埔军校及其分校,其中有5位元帅、位大将、10位上将、11位中将、16位少将。他们是:元帅:林彪,黄埔军校四期学生;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党委书记;徐向前,黄埔军校一期学生;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