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图书文献的"原生态",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图书文献的"原生态"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毁损.原生态保护涉及图书文献自产生之初提供的主体内容以及在收藏过程中留下的种种历史痕迹.因此,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者来讲,图书文献的原生态保护是极其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图书文献进行原生态保护有很多可行的方法,预防性保护,控制和改良存放环境,防生物损害、防酸等.以保护图书文献的原貌;再生性保护,通过缩微复制、扫描复制、原本影印、数字化处理等方法使原有图书文献得以再生;抢救性保护,包括对破损图书的修复、水淹图书的干燥、酸化图书的脱酸、脆化图书的加固等,以实现图书文献的整新如旧;对于受赠图书加以集中保存与展示,以充分体现其史料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方 《两岸关系》2002,(9):35-36
假期打工挣钱,是全世界学生通例。在刚过去的暑假里,台湾大学生也“各尽所能”或“各显其能”,在职业场里品尝一番酸甜苦辣。 学生打工的变迁也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台湾大学生打工的主流“工种”虽然还是做家教、在超级市场大喊“欢迎光临”、在餐厅端盘子、沿街发广告页和上门推销图书等  相似文献   

3.
阿兰 《两岸关系》2002,(7):56-56
随着两岸民间文化往来的密切,以及大陆文化产业版图的不断扩大,台湾民众已经愈来愈迫切地想读到大陆书籍,而台湾的出版业者也越来越迫切地想在两岸图书交流的市场上一试身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出版业向为"文化宠儿"和"高尚职业",然而,目前中国图书出版业存在五大"病根"图书出版的动机愈来愈呈现出非文化传承取向;有限的学术出版资源被滥用浪费;为读者出书的比例不高;贪大求多的浮躁风气愈来愈烈;出版业诚信度差强人意.这五大"病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混合体,是中国图书出版业面临的深层次困境,需要引起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任万霞 《北京观察》2021,(12):64-67
国之交,在文化相通. 图书"走出去"是国际文化交流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连续14年主持或主要参与重大国际出版交流活动,同时探索数字时代图书阅读新路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助推中国出版的"走出去"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街道成立了社区互助"时间银行"和"图书银行",对于全面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提升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应奎  代孔利 《创造》2006,(8):56-57
与畅销书的爆发性销售相比,长销书是一种长流水式的热销,即通过不断的重印或再版,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在图书的重印或再版次数的累积中,打造图书及出版社的品牌。图书重印和再版,也是云南图书出版界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一是年度图书出版计划,都要考虑重印和再版书目在计划出版总量中的比例。二是年度图书出版总结,都要总结年度出版的重印和再版书目在出版总量中的比例。三是凡重印和再版图书比例高的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好。四是在目前书号仍是新闻出版总署重要的调控手段的情况下,书号紧缺始终是各出版社的难题,而重印书不占新的书号,就有利于克服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一对我国出版业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是与一种“两重性”论分不开的,这种“两重性”是指图书或出版的两重性。“两重性”论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图书具有两重性,因为图书“具有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功能”,因此图书不仅是一种产品,它更是一种精神产品。第二,因为图书具有两重性,因而图书的生产即出版也就具有两重性,因为出版活动生产的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由这种图书及其出版的两重性引伸出来的就是“两个遵循”和“两个符合”,即第三,出版既要遵循物质产品生产规律,又要遵循精神产品生产规律。…  相似文献   

9.
赵狄娜 《小康》2023,(27):69-70
<正>图书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困境逐渐浮出水面。未来如何解困与破局?这是所有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盛夏时的一次极端天气,不仅让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涿州,也聚焦于图书行业的库房。2017—2019年,图书企业、纸厂、印刷厂开始逐步外迁,共同组成了环京津冀图书出版产业带,也给北京周边的城市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成为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江苏政协》2012,(9):53-54
图书馆是文明的标志、时代的镜子。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管理人员被喻为知识领航员和智力咨询师。现代化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给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带来重大变革,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网络信息时代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自觉增强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处理能力。较早开始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美国教授PaulDorsey提出了七种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与方法,这七项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与方法也应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图书管理人员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