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大学的法律地位分析——研究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西方国家,大学的法律地位主要是“在与权力关系中的大学的存在形式”是关于大学与政府关系,大学自治的法律解释与规定,大学的法律地位因不同国家的化历史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等的差异表现出多种样式,如果依照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性由强斩弱加以分类,那么大学的法律地位主要有私法人、公法人,建筑物法人,非独立建筑物等四种,我国的大学在建国在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其法律地位没有被人们意识到,《高等教育法》中有关大学法律地位及自主权的规定是一次有重要影响意义的突破,但是如何将《高等教育法》中的有关规定落实在政府的政策及高等教育实践中,这还需要艰苦的努力,不仅在法律上,而且从制度上,观念上切实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或许是我们处理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与政府关系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对于培养人才质量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国大学中建立起有计划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专门人才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具有统一性、计划性、逻辑性的主要特征.1990年代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增长,促使中国大学开始新一轮的课程体系改革.校本性、宽博性、选择性成为正在构建的新大学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教学改革关注程度的日益增加,以及"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大学课程体系将进一步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基础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和教育市场巨大潜力的释放,它反映了社会平等的思潮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凸显了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有,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现实表现。在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过程中,演绎着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的范式转我,这种范式转换表现在招生规模、办学体制、质量标准诸方面。即从政府行为转变到市场行为,从单一政府办学格局转变到多元化办学格局,从精英教育质量范式转变到大众增长率质量范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范式也必须转换。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法律上的确立,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经商之潮席卷而来,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泛商人化问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兴办所谓“夜市”、“星期日市场”,勿需注册登记,勿需营业执照,人人可以得而为商,实施商行为,甚至有市长带头下市场之举.教师“下海”,商品交易进了校园、上了课堂,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做起了经纪人、中介商,政府机构、公安检察机关也都激起了公司,打入了市场。泛商人化及商行为的不规范化已经带来了许多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问题 市场经济是一种借助于市场交换关系,依靠供求、竞争、价格机制,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组织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历史地选择了市场经济。从对环境保护影响的角度看,与计划经济相比,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环境行为的主体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市场管理的法制化和宏观管理的间接化。 市场和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两种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并非万能,也有其弱点和不足,对环境保护来说,…  相似文献   

6.
重塑大学精神回归学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开始寻求新的发展策略,在我们感叹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一所大学的"隐性资产"——大学精神,尤其是一所大学的传统、大学的人文关怀、大学的批判精神的缺失。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圣地,而不是技术性的职业机构。一所大学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它特有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法制》2011,(4):1-F0002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医院在落实医改任务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医院护理工作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以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临床护理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和教育市场巨大潜力的释放,它反映了社会平等的思潮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凸显了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现实表现。在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过程中,演绎着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的范式转换,这种范式转换表现在招生规模、办学体制、质量标准诸方面。即从政府行为转变到市场行为,从单一政府办学格局转变到多元化办学格局,从精英教育质量范式转变到大众教育质量范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范式也必须转换。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是创造新科学、新知识、新化的机构;大学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是专家、学们公开追求真知、真理的场所;大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道德、健康情感、良好的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能力的地方。对大学本质和宗旨的误解、误读将使大学的信念扭曲、精神失落、功能异化,使大学不像大学,成为缺少大学品格和精神的职业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0.
大学有多重性格,也有多种用途,但就像没有万灵药一样,也没有哪个机构是全能的。现代以降,科学和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空前繁荣。这种过度的繁荣使诸多利益相关者对大学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企图。伴随政府和社会对于全能大学的不断追逐,对于大学的滥用不可避免。为了满足现代社会自身的合法性诉求,大学的规模不断增大,职能不断增多,甚至于被卷入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其结果,大学教育对于人性的培养被忽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职能被边缘化,大学的精神内涵日益空洞。  相似文献   

11.
韩天森 《现代法学》2002,24(6):134-136
市场准入原则是GATS中的一个非常关键性条款 ,也是成员国履行WTO所规范的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首要措施。要实现贸易自由就必须允许成员国间相互市场准入 ,这是成员国政府开放国内特定服务贸易市场承诺的义务。所以 ,我国加入WTO后 ,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就是作好允许GATS中所规范有关服务贸易的十二个行业中的各项准备。其中 ,至关重要的是属于事业服务中的法律服务业 ,这是为服务贸易各行业保驾护航的领头行业 ,也是搞好服务贸易的前提和保证。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 ,加入WTO后在贯彻市场准入原则的义务中将会给法律服务业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头17年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国头17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以模仿苏联模式进行改革为主要特征,第二阶段(1957-1965)的主要特征则是偏离苏联模式,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建立由单科院校与理科综合大学构成且以单科院校为主的大学体制;建立“大学一系”、系内设专业、教学研究组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以专业为中心、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公共经济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采 《金陵法律评论》2006,18(5):73-80,136
高等教育公平的特殊重要性是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从公共经济学视角阐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收入分层是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政策思路应是:尽力避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基本规律,即社会分层体系会通过教育体系去有效地实现自身的阶层封闭与自我循环,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4.
闾梓睿 《北方法学》2012,6(3):151-158
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做市商制度的引入无疑是必要的。而民事责任作为对投资者保护的最终环节,其完善对整个做市商法律制度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市商的民事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双边报价、融资融券与信用交易。这些与传统民法中的要约、承诺和消费借贷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做市商是一种特殊的券商,因此其民事责任制度也需要在现行证券民事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与扩充。  相似文献   

15.
市场极端主义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在这些发展阶段中,传统民商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自由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制度支撑,但是无法完全克服市场极端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端,这为经济法矫正市场极端主义提供了契机。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而不是二元对立的分析范式,市场极端主义的经济法矫正主要在四个层面发挥作用:一是在制度层面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进行功能性矫正;二是经济法所具有的回应性特质利于其对市场极端主义的克服;三是经济法调整方式的政策性为其克服市场极端主义提供了及时性的便利;四是经济法对平等、真实、公平的分享与发展权利的追求为市场极端主义的经济法矫正机制之建立提供了入口。  相似文献   

16.
试论政府干预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传领  金纯 《现代法学》2004,26(6):120-124
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两种基本经济调节力量,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二者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和经济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市场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使政府干预有其合理性;政府干预并非完美无缺,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干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法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保护市场免受任意的政府行为的干涉,需要规制政府干预,有效匡正政府失灵。经济法作为“干预政府之法”理所当然应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相应地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经济那种优越的信息机制和强大的动力机制,使得经济系统效率低下,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发起了市场取向的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其实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政府能否实现从过去的无限、低效政府向有限、高效政府转变是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好的市场经济”能不能最终确立的关键。为此,政府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增强自身改革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新的法律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贿赂犯罪作为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似乎愈演愈烈,甚至渗入被视为象牙塔的教育领域,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大毒瘤,严重影响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笔者在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贿赂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基础上,拟就如何采取侦查和预防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领域的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9.
转型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空间上的全方位,时间上的加速度,程度上的深层次。在众多影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背景因素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发展是具有根本性作用的;国家政府是又一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学习外国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则构成了一种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