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思想主旨是树立理性科学和自由的权威。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从先验唯心论出发,铲除了上帝在自然中的地位;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把上帝贬为理性的假设,他的生平和理论渗透着反叛的精神、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学说是康德进行批判哲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对其整个哲学具有重要的定向作用。而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经历了从莱布尼茨一沃尔夫学派的神正论者到理性的道德信仰论者的转变历程,而这一转变对康德最终提出道德信仰的形而上学具有关键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如果说 ,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都曾经为哲学的发展指出全新的方向 ,那么 ,康德和维特根斯坦可当之无愧地承受这一称号。前者的批判哲学完成了西方哲学史上宇宙本体论向理性认识论的过渡 ,实现理性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后者更是两次为现代西方哲学开辟道路 ,其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对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产生巨大的直接影响 ;后期又批判了前期哲学 ,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语言游戏”理论 ,成为英国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思想源泉。康德、维特根斯坦分别是十八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两位哲学巨人 ,他们的哲学理论在基本思路、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从经院哲学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人的理性经历了一个由认识上帝的工具到黑格尔哲学中取得上帝身位的演进过程。本文在追溯这一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康德、实证主义、尼采等对理性局限性批判,提出尼采所谓"上帝死了"中的上帝,要么是依赖理性论证的上帝,要么是取得上帝身位的理性本身。据此,文章认为,"上帝死了"不是信仰的终结,而是理性与信仰分野的明晰,并敞开了人们探寻理性和信仰问题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论述实践理性时认为,道德领域存在一个德性与幸福的二律背反.要想解决这个二律背反就必须为实践理性"公设"--"上帝"是存在的,它是道德的一个必然要求.于是在批判了传统先验神学理论之后,康德认为,宗教是道德的铺陈演绎,如果没有道德,上帝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呼唤的是批判理性精神,这是当代文化中所缺乏的理性精神。波普尔的理性批判精神是对康德哲学自主性原则的“最后一点润色”,这是一个对康德哲学的沉思过程,同时也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和归纳主义的理论超越,“可证伪性”体现了批判理性精神和自主性原则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张志明 《前沿》2011,(23):95-98
宗教哲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形而上学及道德哲学一起构成了批判哲学,宗教哲学的独立性不容否定。然而康德的宗教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前批判期到批判期再到建构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展示了康德不同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简单否定宗教的反宗教立场,在批判与建构中,康德完成了对理性的道德宗教的先验论证。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和表象主义是知识论中的两种解决方案,而在康德哲学中,这两种方案是并存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通过主观演绎到客观演绎,最终得出了"知性为自然立法"这一结论。一方面,我们只能认识我们放到自然中的东西,认识对象是由认识主体构造起来的;另一方面,自然是表象的集合,通过表象对象才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形而上学体系实际上包含了道德形而上学和自然形而上学,而自然形而上学的主体是先验哲学和理性物理学。康德较多地涉及到纯粹自然科学和纯粹数学判断的第三者,但很少涉及对超验的自然形而上学判断的第三者,如何做到先天综合判断,就是需要一个将其主项和谓项联结起来的第三者,正确理解先验哲学和理性物理学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才能弄清自然形而上学的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才有资格去寻找使那些我们所认定的先天综合判断成为可能的第三者。正是沿袭这一分析进路,通过仔细推敲有关康德的研究文献,有充足的证据和理由证明,自然形而上学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就是范畴。尽管我们得到了"第三者是范畴"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相似文献   

10.
自然目的论思想在康德那里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出现的.康德认为自然界是有目的的,生物有机体也是有目的的.康德的自然目的论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生物学哲学结合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自然目的论的合理思想.并对其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金边 《长白学刊》2001,(4):51-53
至今为止,对康德"三大批判"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作"道德的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后者才是康德所真正关心的"未来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等书是为"道德形而上学"作导论,<实践理性批判>等书是康德以"伦理学"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的"至善论"和<判断力批判>是康德所"信仰"和"目的论"的形式大致完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德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在1781年前后,康德接受了理性心理学的人格概念,它有着两方面的规定:一是保持灵魂自身号数上同一的统觉的先验统一;二是意识到自身是同一的经验性实体。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康德强调人格性概念的实践运用,由此实现了人格概念的内涵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根本性转变。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到《实践理性批判》,康德除了进一步表明人格是以人格性作为自己的规定根据的这一思想外,还将人格概念置于不同的“关系”范畴下揭示出由一般实践理性向纯粹实践理性逐步进阶的自由范畴。到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对人格概念的解释进入到“模态”的范畴层面,明确其实质就是“归责”。深入地把握人格概念的丰富内涵,对于准确理解康德哲学的实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批判哲学或隐或显地对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将梅洛—庞蒂的文本理解为:基于生活经验的矛盾结构,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重述,而这一矛盾结构则清晰地存在于康德的先验美学和先验分析当中。尽管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对康德的第一版先验演绎的解读影响了梅洛—庞蒂,但是他还是发展出一个在康德、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独特视角。因为梅洛—庞蒂的涉身的(embodied)、生活的综合实际上瓦解了康德对感性和知性的区分,并且最终使得时间感和主体感成为矛盾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黄毅 《理论月刊》2015,(1):39-45
哈曼是近代非常重要的德国哲学家,是"狂飙突进"运动之父。他的《纪念苏格拉底》对康德为首的启蒙运动理性精神予以了深刻的批判,在那里他对休谟作了一种奇特的诠释。休谟攻击上帝存在的理性根据旨在攻击信仰,而哈曼则把休谟的论证颠倒过来,用以捍卫信仰。对哈曼而言,休谟怀疑论的价值不在于它挑战了信仰,而是它使信仰免于理性的批评。在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圣经的《果壳中的美学》中,哈曼有力地论证了艺术的形而上学地位,他认为唯有艺术,而不是科学、哲学具有洞察实在本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牟宗三沿着康德哲学的"超绝的形而上学"来重构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以此来建立他心中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基于这个理论动机,他对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作出了五个判定,指出海德格尔的思想存在着不通透和误置形而上学的倾向。本文试图指出,牟宗三的这种解读恰恰是"误置"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他在吸收康德批判工作的同时又落入到了康德所反对的"非批判的、独断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16.
与其批判哲学的立场相一致,康德认为,人们不能学习哲学,而应该学习哲学思维,因此,哲学教学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即采取怀疑或探究的教学方式。康德的这种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其理性能力(理论思维能力)视为哲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批判式的哲学教学方式,对于当代哲学教学具有重大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帝概念是康德哲学中尤其是在其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一个道德概念。这个概念对康德伦理学中具有双重作用即调节性和构成性作用,这显示了康德伦理学的神学向度。但上帝概念对康德伦理学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即神学服从道德的需要,上帝服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从康德哲学的思想来源看,休谟对康德哲学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休谟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出发点,休谟的因果经验是康德哲学的星星之火,休谟哲学的提示打破了康德的教条主义迷梦,使康德走向批判哲学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实践哲学将自由确立为人的一切行动的起点,政治和道德作为人的实践行动的两个基本领域,康德通过对政治义务和道德责任之基础的阐明,最终确立了政治与道德在实践哲学领域中的内在一致性.康德并没有忽视政治行动的特殊性,政治行动作为人类意志的表达和实现方式,规定人类意志的东西既可以是自然的必然性,也可以是自由的因果性,因此,康德是同时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这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展开对人类政治问题的思考.康德对于政治与道德之关系的阐明,从某种意义上展示了康德关于理性统一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和解释是海德格尔前期哲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海德格尔思想和康德哲学究竟有何渊源关系?查尔斯·薛奥弗认为,海德格尔毕生追求对存在意义的领悟,把本体论作为其哲学思考的中心关切,这与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所发动的哥白尼革命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康德通过批判地考察人类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