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中国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存在着立法理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完整、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调不顺畅、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反腐法律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应当重塑立法理念;协调国家反腐法律与党内反腐法规的关系;健全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制定《反腐败法》,健全对权力腐败的预防性治理法律体系,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的法律规范;重视反腐败立法的国际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完备的腐败治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是国际公认廉洁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反腐败方面具有许多较好的做法和经验。具体在法律体系、组织架构、反腐机制、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治反腐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也是现代国家治理腐败的必然趋势。遵循法治反腐的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建立法治反腐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评价我国党内法规和反腐败法律的完备程度、运行效果,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公民权利受到保障情况及对反腐工作的期待等,有助于摸清我国法治反腐建设现状,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明确法治反腐工作改进的方向,推动法治反腐进程。  相似文献   

4.
腐败犯罪的国际化促使国家间反腐国际合作不断深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填补了国际法在相关领域的空白。相比较而言,我国《引渡法》在某些方面与《反腐公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公约的各项原则和规则还需要通过国内立法加以落实。因此,建议比照《反腐公约》的规定,借鉴国际上引渡立法的先进经验,利于完善我国的引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反腐制度建设,形成了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制度构成的党内反腐败制度体系。党内反腐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坚持党内法规与党内规范性文件相配套,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6.
据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追逃会上公布的资料,有超过4000名中国外逃贪官在国外“自由主义”的天空下接受“荫护”,我国涉腐贪官外逃形势严峻。而我国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法规制定的视野不够宽,惩治腐败的法律呈现非系统化,反腐败机构具有非独立性等等。要构建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必须树立国际理念,法律制定要与国际法规相契合,积极探索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便利路径,完善国内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议题中方主席、北京大学法学院储槐植教授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有望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在中国构建一个国际反腐的合作网络。"目前,腐败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化的新趋势。因此,提高反腐成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决不能过高地估计国际合作的作用。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也不能过于盲目乐观。首先贪官外逃已经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被动,等贪官出逃后再抓回来,又无形中加大了反腐败的成本。由于国际通行的“死刑不引渡”原则和“双重归罪”原则等,都给引渡工作带来困难。而且,引渡…  相似文献   

8.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对反腐倡廉建设历史探索的思考,也是基于对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问题的反思。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内涵,体现为科学地认识反腐败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地设置反腐败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具体包括:关注反腐的阶段特征、确立全局反腐的战略、构建健全的反腐体系、整合反腐的主体力量和借鉴国外反腐的经验等五个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路径的着眼点在于:教育方式科学化,重在提高实效性;制度设计科学化,重在防范权力滥用;监督体系科学化,重在增强控制力;惩治机制科学化,重在增强腐败成本。  相似文献   

9.
面对腐败犯罪国际化的新形势,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反腐败领域同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加强了国际司法协助立法;逐步建立起对外逃腐败分子的‘全方位围剿’体系;追回了大量腐败资金、缉捕了一些潜逃腐败分子,对腐败分子形成威慑;注重向国际社会宣传我国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指导思想和显著成效。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要本着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尊重差异、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公约框架下,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建构国家廉政体系是新时期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新举措,也是我国反腐败的必然出路。当前我国廉政体系建设存在着体制不顺、法规不完备、问责机制不健全、公开性和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要进行体制改革,建立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的廉政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完善权利问责机制,建立立体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APEC《北京反腐败宣言》发布,APEC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正式运行,追逃追赃的国际合作网络已经形成。2014年11月9日,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京反腐败宣言》发布,该宣言明确指出,要通过引渡、法律互助、返还腐败获得的非法收益等措施,防止一些国家成为腐败分子的避风港。而中央纪委官网援引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消息称,APEC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已正式运行,旨在推动打击腐败、贿赂、洗钱和非法贸易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2.
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最根本的是制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反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着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反腐制度体系,是制度反腐的基础,包括做好党内反腐法规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完善反腐法律法规和推动党内反腐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对接;推动反腐败制度的有效执行,依纪依法惩治腐败,是制度反腐的关键,包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和推动执纪行为的法治化;推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发展,是制度反腐的重要保障,包括加强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教育、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方法和建立健全廉政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冠 《岭南学刊》2023,(1):37-42+57
反腐败国际合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新时代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国际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呈现出阶跃式、全方位的发展势头,体现了处于上升期的大国战略视野和思路,取得了卓越绩效表现在建构国际合作新秩序、深度参与国际治理,密织追逃追赃天网、保持国内外同频共振,强化反腐倡廉外宣、展现成就贡献智慧。新时代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主要特点包括:贯彻反腐战略配合国际战略、构建层次分明协同高效的工作体制、采取积极主动合作策略、有效遏制腐败分子外逃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陆克富  龚冬梅 《前沿》2003,(7):23-25
江泽民反腐败思想有着鲜明的辩证特色。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紧迫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方针 ,建立科学的反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开创全新的反腐工作格局。这一反腐败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连续性与间断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局部与全局等一系列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4,(1)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反腐倡廉建设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纪检监察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和国情实际,批判借鉴现代化国家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以法治反腐为核心,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陈志扬 《群众》2014,(1):52-5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反腐倡廉建设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纪检监察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和同情实际,批判借鉴现代化国家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以法治反腐为核心,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反腐侣廉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34):7-7
G20峰会加强国际反腐合作 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此次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加强国际反腐合作,与会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返还腐败资产,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  相似文献   

18.
论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反腐的探索与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宏 《理论月刊》2010,(4):136-139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一直高度重视利用制度来防腐治腐的探索。邓小平同志的关于制度建设的要求和指示为制度反腐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反腐不断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使制度反腐逐步完善,成效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制度反腐当前还面临着公民制度意识尚需提高、制度本身有待完善、制度执行力亟待加强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反腐,就需要大力弘扬制度文化,充分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制度权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反腐进程不断提速,实现了从禁令反"四风"到各种行政规范的约束趋紧、从党内法规到反腐败国家法律不断完善的大转变,基本建成自成体系、配套协调、互相补充的反腐败法治框架。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提高法治反腐水平,还需要提高法治监督的实效,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在合署中更好发挥国家监察委的作用,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接受监督的法治化水平,最终实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目标。  相似文献   

20.
腐败犯罪的国际化促使了反腐败国际合作法律制度得以建立。《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目前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中存在腐败犯罪法网不严、双边引渡条约数量有限、死刑不引渡立法模糊和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的立法缺失等法律障碍。对此,我国首先要严密刑法法网。其次,力争与更多的发达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从近、中、远期完善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缺陷,并积极探寻引渡的替代措施。最后,在刑事诉讼法中应当确立承认与执行外国刑事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