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李亮 《人民论坛》2014,(12):155-157
教育政策具有导向、调节和管理的功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主导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是保障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而,需要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透过政策文本变迁从主体需要、客体属性和实践活动三方面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印华 《传承》2010,(27):110-111
教育政策伦理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教育政策活动过程中主体和对象的道德观,也包括道德性评价对教育政策的作用。教育政策的伦理缺失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之一,其表现在教育政策不公平和教育效率不合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基于教育政策公平原则、教育政策人道原则和教育政策道德性原则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教育均衡问题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中,现已成为我国当下制定义务教育政策的一种主导性价值基础.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上,我们都需要对教育均衡问题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以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保证我国教育事业能够获得持续、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鸿 《前进论坛》2009,(4):28-28
一、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倾斜 发展农村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  相似文献   

5.
陈祥东 《求索》2013,(4):218-220
在考察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与发展中国家(以印度为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教育立法、政府职能边界划分、转移支付制度、城乡师资统筹方面总结国外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的基本经验,并基于我国国情,从完善法规政策、界定各级政府职能边界与落实政府职能几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由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与社会过度需求之间的矛盾、就近入学政策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择校问题普遍存在、乱象丛生。政府应当通过完善义务教育择校机制、优化择校政策、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规范和引导义务教育择校行为。  相似文献   

7.
王贺 《人民论坛》2014,(8):83-85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由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与社会过度需求之间的矛盾、就近入学政策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择校问题普遍存在、乱象丛生。政府应当通过完善义务教育择校机制、优化择校政策、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规范和引导义务教育择校行为。  相似文献   

8.
《政策》2015,(3):61-6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近年来,当阳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城乡教育均衡、学校布局均衡、教育设施均衡和教师资源均衡上均迈出了坚实步伐。2014年9月,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督导评估小组验收。一个理念:把教育作为头等民生大事义务教育均衡化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老百姓  相似文献   

9.
《湖北政报》2010,(6):17-20
<正>鄂政发[2010]1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普九"后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现就推进湖北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2)
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以来,江苏坚持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标准化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强化督导为抓手,以教育惠民和人民满意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余新洲 《政策》2011,(9):67-6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  相似文献   

12.
<正>海府办[2014]25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我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体制,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成绩斐然——自2012年国务院印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区全面实施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截至目前,全区1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了自治区督导评估验收,今年将向国家提出申请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整体评估认定,标志着我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面收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陈安丽 《政策》2012,(4):78-80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近年来,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保障受教育者权利、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出发,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来抓,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势初显,正在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三思三创破解难题,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深化教育改革,科学调配资源,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成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之一。——突出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财政投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我市提出以下意见:一、围绕义务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3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试点。二、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到80%。三、统一城乡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城乡学校干部教师交流面达到15%以上。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质量标准。五、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六、培养照顾好110万农村留守儿童和3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七、实施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全面改善315万城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八、多形式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努力缩小区县(自治县)域内城乡学校发展差异。九、新增财力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财政教育支出按照政府核定的比例增长。十、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区县(自治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完成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佘宇  孙飞 《时事报告》2014,(4):47-4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现途径,现状却不容乐观。公众反映强烈的“择校”问题,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亟待解决。“择校”的根源在于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对于家长而言,“择校”的背后更多的是“择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投入、教师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但关键仍然在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8.
熊承良 《世纪行》2008,(2):25-25
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规划。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同时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意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冯大生 《群众》2013,(5):I0040-I0041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省政府于2012年11月17日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管理体制和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20.
胡玖明 《政策》2013,(8):68-69
近几年,郧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关键是均衡、底线是安全、保障是师资、基础是投入、出路是整合、责任是发展"的理念,锁定"2013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争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的刚性目标,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极大促进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