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正>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湖南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从今年1月1日开始,向宪法宣誓统一"格式"。宪法宣誓成定制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要求,宣誓的具体组织办法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和负责组织宣誓的机关来制定。2015年12月...  相似文献   

2.
吴鹏 《人民之友》2016,(1):27-28
<正>溆浦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专题询问、跟踪监督溆水治理、组织新任命人员向宪法宣誓,创新履职,提升监督实效。2015年10月30日上午,溆浦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首次举行了新任命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在全市率先举行新任命人员向宪法宣誓,增强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和公仆意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生礼说。这是该...  相似文献   

3.
人大新势     
<正>呼吁多年的"国家宪法日"终于落定,这是"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的一个新标志。国家宪法日设立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以150票赞成、2票反对、4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对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弘扬宪法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确定每年十二月四日为国家宪法日,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完法宣传  相似文献   

6.
人大新势     
<正>张德江委员长强调"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加强乡镇人大建设",提出了新时期人大工作如何"顶天立地"的新期待。张德江: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12月3日,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司法部在北京举行"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座谈会。张德江委员长出席座谈会,他指出,  相似文献   

7.
"邹碧华现象"不是偶然的,因为人们期待好法官,时代需要好法官。2015年的岁末,虽然遇上阴冷的雨天,但大宁剧院的门口却挤满了等待入场的观众。12月10日是个特别的纪念日,2014年的这天,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在赶往司法改革座谈的路上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7岁。一时间,4万余人在网络上献花、点烛,10万余人参...  相似文献   

8.
媒体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连日来,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这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颁布时,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的王仲方委员就先后两次提出设立宪法节日的提案。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法官任免权是司法改革的关键,涉及到司法权运行的核心。在省级统管人财物的改革框架中,如何实现法官的依法任命是多方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谭芳 《人民之友》2020,(1):30-31
2015年以来,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加强任后监督,推进法官、检察官公正司法,探索司法监督新路径。“对法官、检察官履职情况开展评议,既是对目前存在不足的鞭策,又是对今后工作的提醒,我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监督我。”  相似文献   

12.
郭百顺 《德国研究》2004,19(4):55-59
宪法权利原则上不具有"第三人效力",既可避免不同性质的宪法权利在当事人间摩擦,又可保持宪法权利的公法性质和"领域界定"功能.但社会的发展为宪法具有"第三人效力"提出了内在要求.在宪法权利的传统定位和现实社会的内在需求冲击下,德国司法审查中出现的"第三人效力"有其必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陈弘毅  罗沛然  杨晓楠 《港澳研究》2020,(1):13-31,M0002
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得到国际社会和香港本地社会的高度评价。本文阐述了香港司法制度的结构,包括法院的架构、规模以及双语法制;介绍了香港的法官制度,包括法官的任命和服务条件,法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行为守则,对法官的投诉机制,法官的任期、薪酬待遇以及司法行政等;梳理总结了香港对司法独立和司法公义的制度保障。在“一国两制”的宪制安排下,香港司法也体现出特殊性。香港享有终审权,各级法院对基本法亦有解释权,但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基本法的解释,香港各级法院必须遵从。  相似文献   

14.
著述巡礼     
《美国研究》2004,18(2)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 5个司法大案》 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4年1月第1版。全书共6 12页,约4 9.3万字。几位作者中,任东来为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陈伟为旅美学者,2 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白雪峰2 0 0 1年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三篇精彩的宪法论文与2 5个司法大案组成,一共2 8节。这三篇论文是《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渊源》、《保守的美国革命产生了长寿的联邦宪法》和《美国宪政法治捍卫者:最高法院的九尊护法神》。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三篇文章分别扼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国际仲裁只有具备充分的公正性,才会具有执行的权威性。受理菲律宾政府单方提起南海仲裁案的临时仲裁庭,从其性质和它与权威国际司法、国际仲裁机构的联系可见,它并不是具有广泛认可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国际仲裁机构,与联合国没有关系。仲裁庭的成立利用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及附件七仲裁制度设计的缺陷,其活动利用了与某些国际司法相关机构的模糊关系;仲裁庭违反国际司法、国际仲裁机构组建的普遍原则,运行程序缺乏法定性;柳井俊二法官未回避仲裁庭的组建工作,不符合法官中立性原则的要求;仲裁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随意更改自己的立场,缺乏独立性;仲裁庭作出的所谓"裁决",在法理适用与事实认定方面存在明显谬误。临时仲裁庭的公正性严重缺乏,其活动和最终"裁决"结果也是非法无效的。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正>4月10日,冷水江市2014年度人民陪审员培训班开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英俊出席开班仪式。参加培训的85名陪审员来自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机关、民主党派及社区,进行了为期2天的脱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理学、法官职业道德及司法礼仪、陪审制度等。(阳月能)4月15日至17日,桑植县人大常委会机  相似文献   

17.
罗皓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36-37
我18岁时,站在党旗下宣誓入党,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热爱。平时我不爱拍照,连新闻报道中用的图片都是自己临时拍的,但等这场"战疫"打赢了,等我们的祖国好起来,我想好好和家人吃顿团圆饭,拍张全家福。我是罗皓,今年44岁,是一名退伍军人,2019年3月,我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调配到崇阳县下属的天城镇,成为了一名四级主任科员。2月4日,我突然登上了新闻头条,传播最广的那篇文章《这位湖北干部,火线提拔》刷屏,让大家开始认识我。  相似文献   

18.
<正>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和"五四宪法"精神的确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权力机关为轴心,按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运行机制运行的新纪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确立到实行,已经走过了六十  相似文献   

19.
胡国成 《美国研究》2004,18(4):7-14
近日偶然读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 1)》① 和《历史 :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 2 )》② ,发现有关美国的论述部分存在错误和问题颇多 ,特在此指出 ,并与编写者商榷。一 关于美国宪法和国家制度《历史 (必修 1)》第 10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在谈到美国 1787年宪法时这样写道 :“宪法体现了如下原则 :中央集权原则 :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即总统 ;一个全国性的议会 ,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 ;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  相似文献   

20.
试论美国最高法院与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7,21(2):28-47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世界上最有权威的法院之一,这一权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对美国宪法的最终解释权。以司法审查这一制度形式体现出来的宪法解释,一方面使得美国古老的宪法得以与时俱进,适应美国不断变化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最高法院是否越权的永无休止的争议。最高法院的历史表明,貌似中立的法院及其大法官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时代潮流的影响和政治势力的干预。无论是对司法自由主义还是司法保守主义,司法能动还是司法克制,人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才能理解。同样,司法审查所具有的反民主、反多数的难题,也只有在美国独特的联邦制和选举政治的制度框架内才能得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