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针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起权力与司法的“隔离带”;中央政法委发布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建立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调查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阳县人大常委会以推进全县司法机关执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宗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探索司法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听取审议司法机关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途径实施有效监督,达到推进司法机关内部监督的目的,取得了良好成效。听取司法机关报告推动内部监督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仅靠人大对具体案件的监督,发现和督促纠正几个错案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具体案件监督工作要通过司法机关自身的监督约束机制来完成。近年来,青阳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司法机关具体案件与督促司法机关自身落实好错案责任追究制很好…  相似文献   

3.
王琳  阳立兵 《行政与法》2007,(5):119-122
“先刑后民”是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处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的原则之一。目前,立法上关于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处理标准的规定过于抽象,导致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对“先刑后民”原则适用较为混乱。因此,应当从明确适用标准和健全移送机制两方面完善“先刑后民”原则在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中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我国司法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即案件相关证人不愿作证、翻证和作伪证。但证人证言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准确查处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司法机关工作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此问题的解决思路,希望对证人"不证、翻证、作伪证"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解决起到积极作用,减轻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的证明障碍,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降低职务犯罪案件的黑数。  相似文献   

5.
疑案,是刑事司法中无法避免的、最为棘手的一类案件。司法机关如何处理疑案,是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能不能正确处理好疑案,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保障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试从证据理论角度,结合司法实践经验,探讨“罪疑从无”原则,以求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诉讼理论,健全我国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6.
4月23日上午,备受关注的杨新华交通肇事案在河南省陕县人民法院开庭再审,被告杨新华被当庭判处交通肇事罪,处有期徒刑3年半,被告当庭表示不上诉。此前因称"眼睛花"将交通肇事致3死2伤的杨新华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的法官,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相关法院的领导也受到了党纪处分。法官"眼花",司法不能"缭乱",公众相信,这起交通肇事案再审,能够维护司法公正,让法律的威严、社会的正义"以看得见的方法实现"。一起案件的公正审判,价值不  相似文献   

7.
从the"DG Harmony"案中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的轰动性判决入手,对英美法有关海上危险货物运输下托运人归责原则和承托双方责任分担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演进作一梳理,即从《海牙规则》与美国COGSA1936前普通法和一般海事原则下托运人严格责任的确立,到对《海牙规则》及COGSA1936相关条款下托运人严格责任的解析,再到以the"DG Harmony"案为代表的英美目前司法实践对突破托运人严格责任的探索。在此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目前英美法下裁判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纠纷的思路与原则。这种以托运人严格责任原则为基础,以通过"知识权衡"与因果分析确定的"未能提醒"的过失责任原则为补充的思路,对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岩 《法制与社会》2010,(19):65-66
我国的首例中国原告在美国起诉的国内空难案—包头空难案,系一种广义上的法律规避行为,这种法律规避行为损害了一国的司法主权。大多数国家采取"长臂管辖"原则,转化案件性质,利用各国及国际条约规定的不一致性来挑选法院,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适当借鉴不方便法院原则、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并促进国内立法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相似文献   

9.
冯世荣 《检察风云》2013,(18):35-35
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是近年来震动中国政坛和惊动国际社会的一起政治事件和高官贪腐案件。按照过去此类级别高官涉案审理模式,就是有指定的司法机关负责案件的审理,之后由官方媒体公布一个司法审理结果。但这样的模式总会被人吐槽为事先安排好的,甚至会被人质疑其真实性。这次济南市中级法院审理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采用官微  相似文献   

10.
赵秀莉 《法制与社会》2010,(32):100-101
本文指出"最低限度联系"标准为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提供了一个普遍准则,同时也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网络案件侵权管辖原则,能否采纳这一标准成为我国学术和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董坤 《法商研究》2021,38(6):3-16
从法律规定和办案实践看,监察机关与公安司法机关在案件管辖上的衔接主要涉及互涉案件管辖中的主办与协助、共有管辖权案件的分工与协商、移送案件在级别管辖中的对应与衔接.当一人涉嫌数罪,分别由监察机关与侦查机关管辖时,宜采以监察机关管辖为主,以分案管辖与主罪管辖为辅的原则;在法律规定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对某些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职务犯罪案件均有管辖权的情况下,两机关应加强沟通协商,原则上应优先考虑由检察机关管辖;当监察案件移送司法机关时,宜由承办案件的监察机关移送同级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以"体内循环"的方式进行系统内的级别管辖调整,同时应积极与监察机关沟通,与审判机关协商,以确保级别管辖的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12.
潘建安 《检察风云》2014,(11):32-33
2014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上指出,"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取得良好效果。"2013年对于我国司法公开的进程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薄熙来案、王书金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南京饿死女童案等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进行了庭审直播,撩开了我国司法的神秘面纱,在推进我国司法公开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艾冰 《政府法制》2013,(18):30-30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通报,去年,全同检察机关依法立案查办了薄熙来、刘志军等涉嫌犯罪案件。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也表示,薄熙来案已经移送司法机关,目前案件侦查工作正依法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何睿 《法人》2020,(2):65-68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2019年5月,最高法发布了张文中案、顾雏军案等"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社会反映良好。这些依法改判的案例为纠正涉产权和涉民营企业冤错案件、落实产权司法保护树立了典范和标杆。民营企业家卷入刑事案件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司法机关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要秉持平等保护精神,要慎之又慎。福建民营企业家刘某被羁押7年,两次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后,辽宁高院终审改判刘某无罪,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这些案例说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公正的法治才能使民营企业家获得更多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妙喻,称疑案像一部侦探小说,而最后的五页缺失。疑案,通常是指那些尚未侦破的悬疑案件;不过,也有些案件,虽然警方隆重宣称破了案件,甚至司法机关还兴师动众地该将案起诉和审判,乃至庄严定罪,但在明眼人看来,却仍旧是悬疑案件。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3,(24):10-10
《新民晚报》2013年7月15日刊发何小手文章:主持人孟非在微博上感慨"如果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一再突破,老百姓还有什么梦?"近来唐慧案、聂树斌案、刘志军案、曾成杰案等先后成为舆论焦点,其中涉及对判决结果和司法程序的质疑,大案云集,司法备受考验. 民众追求司法公正的热情从未像现在这么浓厚,这并非偶然,因为上述案件从不同程度展现了中国司法的痼疾.聂树斌案是中国司法的陈年旧账,在新闻媒体频繁的报道与追问下,此案至今没有结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因为案件过去多年,司法侦查难度大,另外则表现出司法部门在纠错与问责方面的迟钝.  相似文献   

17.
公正与效率是当今司法改革的两大主题。为了提高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司法机关一方面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对案件实行“繁简分流”、“简案简审”、“简案快审”,这确实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但笔者认为,简易程序案件办案速度过快现象是片面追求高效率的结果,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章文忠1959年8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曾任河北省宽城县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政法委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处长等职,现任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法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关键在于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重点在于防范和杜绝差错、瑕疵案件的发生,底线在于不让一个"带病"的裁判结果流出法院,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确保将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铁案。  相似文献   

19.
案结事了意即纠纷经司法机关最终裁决后,当事人各方均不再对此事有任何异议。本文指出要做到案结事了就要树立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公信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司法机关在处理纠纷时,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尽量让案件处理结果使当事人各方利益最大化,从而从实体上解决冲突;二是司法机关在处理纠纷时,司法人员通过正当的程序,运用法律知识、经验、素养、技巧等独立地做出裁判,裁判已经做出即产生既判力,任何人非因法定事由,不得"无理取闹",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法治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民众对司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日益增长,司法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