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心理困惑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引导贫困生积极开展心理自助、开展贫困生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初等教育学院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状与自我解困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自我解困方式问卷对该群体的94名贫困生(按西部家庭平均月收入300元以下,月消费200元以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体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尤以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两因子分均值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2)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状况与自我解困方式有密切关系,心理健康者积极的自我解困均值高于心理有问题者,消极应对方式则相反。讨论:寻求工具性与情感性的社会支持与支助是积极的解困方式,而贫困生较少使用这种解困方式,师范院校在大力建立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的同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情感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扶贫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往往重视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并努力为他们解困,却忽略了关注他们因物质贫困而造成的心理贫困。为此,在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须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改变社会资助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4.
李宗建 《传承》2009,(10):46-47
经济贫困导致心理失衡、环境的突变引发心理冲突、巨大的就业压力带来心理上的挫败感等是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健全资助体系、加强心理辅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良好校园文化和引导贫困生"自我疗养"等途径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视域中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贫困导致心理失衡、环境的突变引发心理冲突、巨大的就业压力带来心理上的挫败感等是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健全资助体系、加强心理辅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创造良好校园文化和引导贫困生"自我疗养"等途径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系列设置合理规范、操作科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了融洽、团结、安全的团队气氛,能够在成员的心路历程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能够促进他们转变认知,树立起自信心,产生对他人、对团体和对社会的信任感,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日渐增多。贫困生们面对种种压力造成的心理困扰使他们在大学校园里举步维艰。经济、环境、学习、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评价、就业、特殊群体等是造成贫困生压力的几个重要方面,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压力和成因,帮助他们正确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单元,构建和谐社会,具体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校园。贫困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校贫困大学生已经达到三百万之多,而且有不断增长的势头。由于广大贫困生在经济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化解他们的心理矛盾,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一、做好心理普查,建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档案针对目前贫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较多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本着“对症”治疗的方针。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贫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坚持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并重,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境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人群,主要是指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普遍制约作用。校园环境的和谐与否决定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贫困大学生和谐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罗丹 《传承》2009,(4):132-133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贫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坚持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并重,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境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帮护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倍受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社会对此愈来愈关注,也愈来愈担心。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以来,全国大学生中的贫困生比例明显上升。贫困生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趋凸显。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1.自卑、自悲心理。由于受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贫困大学生容易形成自卑、自悲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受大学校园里“拜金主义”、“高消费”、“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刺激,贫困大学生对“没钱”的困…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是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一所高校的调查,得出了目前大学生贫困的分层状况,认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应为大学生贫困的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申请随意和资源挤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向“分层资助”的模式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他们的生活、学业与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家庭供给的不足和贫困生获助资源的有限使得高校贫困生在巨大的经济开支压力面前非常脆弱,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及其构成的心理上的压力是导致部分贫困生学业困难的直接原因,而能正确认识到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压力的高校贫困生在态度和交往上都表现得更为主动、积极。这一结论对我们的助学工作如何从解决经济困难到经济、心理和学业并重有着丰富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大,由于物质的贫困引发的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成为制约他们成才的瓶颈。只有帮助贫困大学生在解除物质贫困的同时解除精神贫困,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真正的摆脱贫困。帮助大学生解决精神贫困,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贫困;同时还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17.
谷慧玲 《前沿》2011,(4):100-102
经济上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使他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高校生活。因此,需要深刻分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成因,剖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引导农村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高校适应性,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问题,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多层面,深受各界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教育公平、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角度,结合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际,以精神与物质为观察视野,从精神解困与经济解困两个维度入手可以帮助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走出困惑。  相似文献   

19.
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2·23血案”,随着杀人嫌疑犯马加爵的落网终将逐渐淡出大众媒体的视野,但这一事件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尘埃落定。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论坛在对马加爵杀人原因进行分析时,“贫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关键词。“贫困”与“杀人”并没有必然的社会逻辑关系,贫困导致杀人是极端事例,但统计数据与研究证明“贫困”与“自卑”、“抑郁”高度相关。去年,宁夏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涉及贫困生217名,其中,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共有159人,占总数的73.27%;有140位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的自我解困及其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贫困、心理贫困、社会知识贫困、社会活动能力贫困构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内外交困式的贫困结构。现行资助体系只是解决贫困生贫困的外部力量,自我解困能更深层次解决贫困问题,两种方式结合,才能彻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贫困问题。自我解困能力主要由自我解困意识、自我解困的决策能力、自我解困的行动能力三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