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学习与实践》2005,(10):5-5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著名的“奥肯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然而,在中国却出现了相反的“奥肯悖论”现象。尤其是1991年以来,我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些年来,我们总是强调发展大企业。但是,发展大企业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从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格局来看,全国65%-81%的劳动力人口在中小企业中和第三产业中得到了就业。  相似文献   

2.
王逊  周群 《长江论坛》2009,(4):76-80
李维桢是后七子后期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与复古、革新两大阵营的人物都有交流,对双方的不足都有深刻认识,因此,他融“师心”、“师古”之长,兼顾学问、世运与才识,形成了具有“折衷”特色的诗论。通过对其“折衷”特色的探讨,也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晚明文学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男女平等与性别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妇运2002·11“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判断。“平等”告诉我们“是什么”,“公正”告诉我们“应该是什么”。比如:男女劳动者之间工资有高低,有差别,不平等,这是可以用货币单位来度量的。那么这种“不平等”是否公正呢?这就要看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贡献大小而有工资高低,那就是公正合理的,如果是因为男女同工不同酬,那就是不公正不应该的。又如:服兵役基本上以男性为主,虽然“不平等”却是公正的。再如:让女人登高架线下井挖煤,干与男人一样的活,虽然“男女都一样”却不公正。男女平等可以分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机会平等”或“结果平等”既是衡量尺度又是行事原则。机会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各个领域各项事务上具有平等的参与竞争的资格。机会平等只重视男女在竞争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4.
组织建设     
“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  相似文献   

5.
陆铭 《传承》2012,(3):91-93
最近的“占领华尔街”和“占领哈佛”等一系列事件也指向了经济学。经济学家不关心不平等问题吗?错。经济学家不仅关心不平等,而且非常关心不平等。差别在于,经济学家并不简单地将不平等看作是个“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是更关注不平等是否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不平等往往与一系列的政策管制有关,要减少不平等,恰恰需要更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6.
平等 这里说的“平等”不是结果均等,而是建立在权利平等上面的机会平等,所以,要特别致力于教育及无障碍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邓敏 《湖湘论坛》2002,15(5):50-50,61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若干原则和方法,“平等论理”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原则,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平等相待”,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相尊重,互相交换意见,真理面前互相平等;二是“充分论理”,即通过充分说理教育,以正确的、先进的思想,克服和战胜错误的、落后的思想,使工作对象确立正确的思想,从而为产生正确的行为奠定基础。一、平等相待是使被教育者提高和端正思想认识的前提条件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同被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既不能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计算机犯罪众说纷纭的定义,可分为广义说、狭义说和折衷说三种。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应在“折衷说”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计算机犯罪是指刑事责任主体以计算机为工具实施的侵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的特征:犯罪主体和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形式的隐蔽性、犯罪动机的多面性、犯罪后果的多重危害性。应从技术、管理、法制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巴贝夫平等思想探析岑燕坤巴贝夫的平等思想,是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利益的表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巴贝夫的著作是“表达过无产阶级要求的文献。”①他的平等思想“成了法国无产阶级的所特有的战斗口号。”“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③既同资产阶级平等...  相似文献   

10.
结果平等不应摒弃复旦大学陈明明博士在时下对市场与效率崇尚日盛的氛围下,平等主义正受到激烈的批评。批评平等主义的人指控的平等经常被误读为“结果的平等”,“结果的平等”据说是个媚俗的口号,取悦于大众,却牺牲了效率,延误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他们主张摒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13,(1):36-38
“加强对法规政策的性别平等审查”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妇女与法律”领域的一条主要目标。在《江苏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妇女与法律”领域中,“建立并完善法规政策中的性别平等审查机制”同样列为重点目标。为落实纲要;规划目标任务,江苏省妇联、江苏省法制办积极协调争取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建立了江苏省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汪海霞 《前沿》2011,(11):107-110
“包容性增长”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主要是指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让社会成员拥有更公平、均衡的发展机会。倡导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强调机会平等就是要通过消除由个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从而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我们在程序的设计方面必须努力建构合理的程序,为资源分配的正义提供程序规则依据;必须充分运用“商谈理论”为解决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提供民主化程序基础;必须充分运用正当程序为权利受损者提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14,(9):33-34
“加强对法规政策的性别平等审查”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妇女与法律”领域的一条主要目标。为落实纲要目标任务,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动建立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后,北京、浙江等省市陆续开展了相关工作。现编发北京市、浙江省推进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工作的情况,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不仅仅只是交换主体间的“货币─—商品”交往,而且是在表现“物─—物”关系中蕴含着的“人─—人”关系。其中既有人与人的价值关系─—平等,又有人与物的价值关系─—自由,并且在这两种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升华和辐射出作为政治、法律观念的社会平等、自由观。可以认为,交换环节是平等、自由观念的真正起源,是社会平等、自由观的秘密之所在。市场经济的交换形式决定了交换主体之间的平等。所谓交换形式,就是把商品或劳动只视为交换价值,把商品之间的关系只视为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进入交换过…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平等的消解有赖于共享式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清 《前沿》2009,(12):71-73
当前,中国存在收入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医疗卫生不平等以及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平等等多维的不平等现象。亚洲开发银行总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共享式增长强调了经济增长、公平、平等、分享等。坚持“共同发展、按照这一新的增长理念,中国不平等的消解需要立足于“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坚持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把握好机会平等和社会救助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是刑事诉讼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立法者希望通过刑事诉讼程序的依法进行,最终实现的法律效果。法律和法律的目的只有通过程序的运行才能得以实现。关于刑事诉讼法目的的讨论,目前存在着“惩罚说”、“保障人权说”、“折衷说”等,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抑或保障人权?若从程序的视角探析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必然得出保障人权才是刑事诉讼法目的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08,(10):55-55
《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的文章说,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公平竞争和平等交易,机会均等、程序公正和规则对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可能造成“结果不平等”,但只要是机会均等下的“结果不平等”,那也是公正的。现实中之所以出现了许多不公正和不公平,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去推进公平对等的“市场化改革”,而不是市场经济本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当今的中国社会中,很多本应享受“人人平等”的人,却因为经济等多方面的原由,享受不到法律的平等,原因并非是法律不平等,而是他们根本跨不进法庭的“门槛”,或由于缺乏法律专业知识,跟诉讼对方当事人无法平等对抗,因此,平等也就成了奢谈。  相似文献   

19.
辨析题“在我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璃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答:(1)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巩固。(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认为我国“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的提法是不准确的。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杜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在经济、及化等方面,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上享有旱等权利,但是,在发展程度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别。为了使各…  相似文献   

20.
妇女就业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大量妇女下岗失业,女性就业受到歧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究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抓大放小,站稳脚跟求平等”不失为一种有效模式。在此,“大”即为就业机会的获得,“小”即为眼前待遇福利方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