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戰略,並強調「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無疑,「法治中國建設」新戰略的提出,標誌著中國法治建設進入到一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意味著中國法治建設又一次極爲重要的全面提速與極爲深刻的轉型升級,同時也爲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務。本文擬結合《決定》所提出的「法治中國建設」新戰略及其新要求,對深化改革背景下法治政府建設的新任務重點作出三個方面的簡要分析和解讀。  相似文献   

2.
正一、互聯網金融不是法外之地建設法治國家已經成爲當代國家治理的共識,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成的條件下,相比清理、修訂和制定等立法工作,當下對於公民、企業和政府部門,更要重視和強調「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即遵守和執行現行的法律。新興的互聯網  相似文献   

3.
劉曉春 《中国法律》2013,(1):25-28,86,89
前海國際商事仲裁創新是中國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探索。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要「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作用」,「逐步把前海建設成爲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以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爲我國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並要求「充分利用全國人大授予的經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建設法治政府,規範行政權力已有觀念上的共識,並逐漸成爲政治議程中的核心議題。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任務。然而,政治綱領不會自動落實爲生活的事實。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形成督促各級政府按法治標準行事的壓力,建設法治政府的承諾才可能兌現爲民眾真實的福祉。正因如此,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寄  相似文献   

5.
李成鋼 《中国法律》2014,(2):18-20,79,82
正近年來,商務法制著力於加強市場流通法律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積極推動出台「走出去」戰略配套措施,爲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穩定透明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保障商務事業科學發展,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近年來我國商務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績過去兩年,商務立法工作成績顯著,配合國務院審議出台行政法規1部,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出台部  相似文献   

6.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3,(3):54-56,114,1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近日在山東調研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覆興的中國夢,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爲建設法治中國不懈奮鬥。張德江指出,我國法制建設經過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把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作爲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務,繼往開來、紥實推進,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新貢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是提高立法質量。要堅持科學立法、民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現行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由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1990年10月1日起實施。這部被稱為「民告官」的法律規定了行政訴訟程序的基本規則,實施以來,在解決行政爭議、推進依法行政、保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深入推進,行政訴訟制度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也日漸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適應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新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從2009年開始著手行政訴訟法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圳的第一站,就是前海。他詳細瞭解前海的開發建設,提出希望深圳繼續敢為天下先,依託香港、服務内地、面向世界進行建設發展。時隔一年,前海正以改革創新加速度,兑現着「一年一個樣」的承諾。全年27項基礎設施項目開工,跨境人民幣貸款啟動,國務院批復22條先行先試政策也大都落地。在積極推動制度創新、高速發展的同時,前海也在着力打造「法治特色牌」,已建立了商事法庭、深圳國際仲裁院和廉政監督局,均取得了實質性的工作進展。2013年12月3日,深圳市召開加快建設一流法治城市工作會議,並下發《實施方案》,在前海開展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被列為重點。深港合作是前海的特色,合作又並非局限於產業發展的概念。香港的法治、公開透明和契約精神,都值得前海借鑒學習。本期特選取深圳市法制研究所所長周成新的文章,結合合同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發展,剖析允許前海商事合同當事人選擇適用香港法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923年1月29日,孫中山發表了「中國革命史」一文,說:「從事革命者,於破壞敵人勢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於國民建設能力之養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規定革命進行之時期爲三:第一爲軍政時期,第二爲訓政時期,第三爲憲政時期。」憲政不僅是孫中山先生的理想,也是中囯共產黨人的理想。關於憲政的學術解釋很多,但是其基本含義一般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依照憲法和法律進行治國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關於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一節中特別提出了「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的要求。在行政執法中強調規範自由裁量權非常重要,它是確保依法、公正執法,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在行政執法領域,法律通常賦予行政機關非常廣泛的自由裁量權,這種「廣泛」可以說達到了「沒有行政裁量就沒有行政管理」的程度。「行政裁量是行政權的核心」。行政執法與行政裁量爲什麼如此密不可分,法律爲什麼必須賦予行政執法者一定的行政裁量權?既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底世界歷史意义在于:它对現代國际局势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总結了經济建設、國家建設和文化建設,規定了我國在走向共產主义的道路上進一步發展底远景和任务,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  相似文献   

12.
王利明 《中国法律》2012,(4):39-41,92,94
物權法是關係到重大國計民生的基本法律,是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物權法頒佈實施,是我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張建偉 《中国法律》2013,(1):35-38,97,101
我國刑事訴訟立法長期以來實踐著「立法簡約主義」。所謂「立法簡約主義」就是基於政治或者其他特定因素的考量,在立法中僅以概括、簡約爲目標,俗謂之「宜粗不宜細」。在我國,這種立法風格不僅在刑事訴訟立法中有所體現,在其他法律的制定中也有體現。不過,由於刑事訴訟法屬於手續法,具有很強的訴訟行爲的規範性,只有明確、細緻才具有可操作性。即使較爲詳實的刑事訴訟法,也需要大量司法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浙江法院陽光司法指数新聞發佈會,我國首部以獨立、客觀身份從審務公開、立案庭審公開、裁判文書公開等5方面對法院進行測評的報告由中國社科院法研所發佈。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發佈《關於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佈裁判文書的規定》,要求人民法院全面推進審判流程信息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報告的公佈,《意見》和《規定》的出臺,無不顯示出中國正集中力量以司法公開推動法治中國發展。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法治建設擺在更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實現這一目標,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這條主線,司法公開無疑是一條重要路徑。本期特選取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劉樹德的文章,深入分析司法公開在中國的相關規範和實踐。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語     
正十八大提出,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這兩個「建成」互相協調、互相促進,實際是相互依存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則將這一目標和任務作了進一步全面、系統、深入的闡釋與安排,這是中國從事法治政府建設的理論和實務工作者悉心關注的重要議題,也是全國人民情之所系、心嚮往之的共同目標。為了加強學習三中全會決定,深入領悟,深化認識,並貫徹落實於改革實踐,我受雜誌委託,邀請行政法領域的幾位權威專家,就三中全會決定中有關法治政府建設問題,從不同角度,具體涵蓋法治政府的新任務、中央政府權力結構、行政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人權保障事業再次迎來新發展。從1991年國務院通過《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對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關人權的基本立場和實踐,到1997年、1998年中國分別加入《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再到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文本,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經歷了數個標誌性時刻,推動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選舉法》等人權相關法律的立法、修法進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更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重要原則具體落實到制度當中,在強調以司法制度保障人權的同時,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期特選取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周其華的文章,通過分析刑罰的目的,闡述人權刑事司法保障的重要性和實現路徑。  相似文献   

17.
姜明安 《中国法律》2012,(4):2-5,60,63
國務院2010年發佈《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要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所謂「法治思維」,是指執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規範、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和法律邏輯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形成結論、決定的...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並就這一問題作出專門決定。這意味著中國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一一國家治理法治化階段。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概念。什麼是‘法治體系’?在過去的法律文獻和法學著述中只有‘法律體系’或‘法制體系’的提法,而很少有或幾乎沒有‘法治體系’的提法。‘法治  相似文献   

19.
胡健 《中国法律》2014,(2):44-48,108-111
正2014年3月9日上午,張德江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鄭重指出:「堅持把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更好結合起來,抓緊制定和修改同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的法律,從法律制度上推動和落實改革舉措,充分發揮立法在引領、推動和保障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先立後破、有序進行」前後呼應、一脈相承,進一步展示了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建設法治  相似文献   

20.
高銘暄 《中国法律》2011,(2):23-27,84-90
随著行刑社會化的發展,社區矯正在世界各國被普遍採用。我國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區矯正正式寫入刑法,使得「社區矯正」一詞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刑法條文的规定中。這是對社區矯正在我國試行七年以来積極意義的重要肯定,也是對我國刑罰輕缓化、行刑社會化發展的進一步考驗。筆者認爲社區矯正寫入刑法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