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我国的法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法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法医学教育模式,法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为我国法医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尽管如此,它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医学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相适应。尤其是当今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创了一门以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与应用医学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EBM在其诞生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现带…  相似文献   

2.
袁丽 《公安学刊》2010,(6):104-106
我国法学专业开展法医学教学已近20年,但目前仍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无侧重、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为此,应通过比较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课程与法学专业法医学课程的异同,进一步明确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目的;从法学专业学生具体情况和积极适应法律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对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进行系统改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精深的法律思想,至今仍有其价值,对我国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现代刑事诉讼法观可从古代法律文化的视角寻求突破。从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发展与特点入手,分析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对现代刑事诉讼法观的影响,探究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对现代刑事诉讼法观的启示,借此给我国现代刑事诉讼法观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法律精神医学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这两个学科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和附属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因为二者在法律依据、学科渊源及发展历程、学科基础(包括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鉴定人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鉴定的目的和任务、鉴定意见所依据的证据性质、鉴定过程中对案情的了解程度、鉴定所涉及的时间、法律关系、鉴定意见的性质及法律效应、鉴定人的检查思维方式、鉴定人的隶属关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意见作为法庭证据之一,其质量与当事人权益保障和司法公正直接关联。如何生成高质量的司法鉴定"产品",关键取决于司法鉴定人的执业素质和能力。循证医学为应用医学提供了临床医学研究和健康关怀的新模式。法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医学有必要借鉴循证医学方法促进法医学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司法鉴定人需要强化证据意识,提高循证素养。在鉴定过程中选择最新、最好的证据,为法院审判、调解服务。但对于基层鉴定机构中的鉴定人,因受硬件配置和鉴定人自身素质的制约,如何培养和运用循证思维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 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本质及特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专制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消亡是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始终的,监察权受封建皇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法医学鉴定制度问题日益突出,存在着鉴定机构重叠设置、鉴定权混乱、鉴定规则各不相同、自审自鉴等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医学鉴定体制的分析及与国外法医学鉴定体制的比较,提出对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改革,从而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法医学鉴定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法医学教学的几点感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医学是专门研究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人体的一些问题的学科。作为刑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依法诉讼、定罪量刑提供科学的依据,也是刑事侦查人员知识构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者在公安院校从事法医教学十多年,总结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就公安院校法医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及见解,与诸位同行商榷。 一、教学思想 我们国家的法医学教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别:其一是医科院校的法医系,它是我国公、检、法各级机关法医的培养基地,学员先经过两年多的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然后学习法医专…  相似文献   

9.
以特定的天法关系为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产生了诸多以自然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法律思想 ,主要围绕刑德观、刑罚观展开。其自然主义的刑德观强调刑德并用、先德后刑、德主刑辅 ;自然主义刑罚观则强调刑以秋冬、明慎用刑、灾异赦宥。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 《前沿》2008,(9):117-120
拜占庭通过征战贸易、基督教传播以及保加利亚王国作为媒介这三个途径对古代罗斯法律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罗斯法律汇总了瓦里亚格人和斯拉夫人的部落习惯法、继承了10世纪初奥列格时期颁布的《罗斯法律》,吸收了罗斯与拜占庭条约的部分内容,借鉴了拜占庭、保加利亚、基督教的重要法典和文献,发展成为一种混合的法律文化。以此为基础,古代罗斯法律结合新的社会情况做出了发展和改进,成为世界法律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戍部分。  相似文献   

11.
法医学课程在我国公安院校普遍开设,是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和治安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法医学内容涉及公安工作多个方面,在公安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公安院校学生学习法医学,必须把法医学理论知识与公安实践相结合,重在实战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前關於‘鐘錶装置……完全是歐洲的發明’的說法是錯誤的。使用軸葉擒縱器的重力傳動機械時鐘是十四世紀在歐洲發明的。可是,在中國許多世紀之前,就已有了裝有另一種擒縱器的水利傳動機械時鐘。”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作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蘇頌把時鐘機械和觀察用渾儀結合起來”,“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先行了七個半世紀。” 蘇頌(一○二○——一○一年),北宋進士,從出任地方官到宰相,連任五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五朝元老”;在半個冬世紀的仕途生涯中,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他博學多才,精通天文、醫藥、機械、繪圖、教育、法律,諳於詩文,發明、著述眾多,傳世之作有《蘇瑰公文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等六部,為中華民族留下了珍貴而豐富的科學文化遺產。近年來,海峽兩岸學術界和海內外蘇氏後裔中研究蘇頌的學術活動日趨活躍。據統  相似文献   

13.
清代初期以前的贵州古代史事,和当时境内各地土著的当权人物关系密切,今天整理贵州的史料,对于他们也不可缺少。所谓土著首领当权人物,为各个时期地方势力的代表,近今著述,称谓不一,或叫做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或叫做居统治地位的家族。他们除非发生重大变故,按政治习惯都是世袭的。元、明两代称土司,宋以前谓之大姓,称“大姓”的时间最长,故本文用“大姓”名目。贵州历史上的大姓,现能查考出线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亲属免证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在中国古代历代法典中则具体体现为“亲亲相隐”或“亲亲相为隐”等原则,这种亲属间相互容隐、相互免于作证的特权在我国被沿用了两千多年,由此也折射出其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本文拟从我国古代亲属免证制度的历史发展入手,就我国刑事诉讼免证制度的立法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确立我国亲属免证制度的构想,以期对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古代书院教育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管理、教学等对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的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活动是讲学,兼作藏书和祭祀场所。中国古代的书院萌芽于唐朝,本义是把院子用院墙围起来用以藏书,所谓"院者,取名周垣也",最初的书院即是藏书之所。随着书院的发展,其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按照功能来划分我国古代书院的种类,有用于读书的,有用于藏书的,有用于著述的,有用于讲学的,有用于会讲的,有用于科举应试的,有用于军事教育的,名目繁多。按照级别划分,书院有家族的、有乡村的、有县级的、有州级的、有府级的、有道级的、有省级的。书院  相似文献   

16.
原美林 《求索》2012,(1):240-241,236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古代家国组织的社会形态及其法律文化传统是古代司法二元性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制国家,以家为基础,集家成族,合族成国,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态的二元组织形式;国有国法,治理国家,族有族规,约束子孙族众,故家国二元性决定了古代法律治理的二元性,古代法律的全部内容都反映出政权与族权联合统治、家族法和国家法相互融合的特点;古代家族司法与国家司法两者内容不相龃龉,基本精神一致,作用完全相同,是中国古代司法二元性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最神秘的莫过于人。农工党中央委员、江西科技出版社编审胡会林创作的长篇小说《半醒》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后 ,即受到文学界和传媒的关注 ,纷纷发表文章予以评论。与胡会林以前的著作不同的是 ,这部小说一改以往对医学科学的关注 ,而转向对人性的探索。胡会林是位著述颇丰且又风格独特的作家。他原本不是学中文的 ,读研究生时专攻医学 ,拿到硕士学位后当过临床医师。1985年调至江西省科技出版社 ,1996年被破格评为编审 ,成为江西省出版界最年轻的正高级知识分子。至今 ,共编发书稿近百部 ,约3000万字 ;出版专著15部 ,发表论文2…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医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先秦时期就有法医学的萌芽。在2,400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各个时期的检验人员的组成、分工、职责等有了一系列的变革,而且在不断的完善中发展着。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空前发展时期,形成了一整套调整海外贸易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限定了海外贸易主体,规范了海外贸易程序,规定了政府监管机构和监管措施,并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一方面适应了外贸发展的需要,为政府增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由于过于严格的政府掌控,也抑制了海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研究宋代海外贸易法律制度,对于全面认识宋代经济社会状况和我国古代商贸法律体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亲属特权制度比较研究——刑事诉讼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亲属特权制度源自中国古代先秦儒家“父子相隐”的理论学说。随着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其最终成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持续至清末民初。本文通过考察其思想的源起、历代的立法以及西方法律中的亲属特权制度,以探讨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建立适合国情的现代亲属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