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我国公债政策的协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债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以要正确运用好公债政策,就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一五"计划时期,中央政府决定连续发行5期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借此来筹措一部分建设资金.本文以上海为例,从推销公债机构的建立、宣传动员、公债的认购情况分析、推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公债的还本付息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分析,从总体上看,这5期公债的推销情况是比较顺利的.另外,上海工商界承担的认购任务数和中央历次分配给上海的总任务数都呈急剧下降的趋势,也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海私营工商业的力量逐渐被削弱以及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实现场所,在当代全球经济演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的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如何发挥其特有功能,使公共财政框架得以顺利建立;财政活动如何通过其收支及其它干预活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下文将聚焦于当前财政改革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一、资本市场是公债发行的交易场所公债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的一种特殊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公债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通常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募集,或由政府委托银行代募。外债是国家在国外举借的债。鉴于我国资本…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在这一过程中,陈云同志所作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是全党公认的.本文仅就他的公债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切从国情出发是陈云公债思想的基本点;唯物辨证法是陈云运用公债的基本方法;利用外资、引进外资要与国内的配套能力和偿还能力相适应,是陈云"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这一著名论断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南萌 《理论前沿》2003,(24):36-37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举债行为,使得地方财政运行潜伏着严重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辨证关系出发,指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防范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当然,要发挥地方公债的积极作用,需要对债务的监管体制、发债主体、债券种类、发行时间、债券利率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所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关于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近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如果认真分析建立在1994年分税制基础之上的央地财政分权所存在的问题,就会发现破解地方债务黑洞的最为根本且亟须的策略并非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而是要依据立宪主义的基本精神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在相关配套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允许地方发行公债,不但不利于地方债务的化解,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经济与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8.
“其他有价证券”指国家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和保值公债等有价证券。彩票不能作为有价证券诈骗罪的行为对象。将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设立抵押、质押不属于本罪中的“使用”,此种行为不应当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等罪应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9.
一、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券的理论与实践(一)地方政府公债的种类与期限从期限上看,由于地方政府公债往往与特定基本建设项目挂钩,其期限通常是根据用款项目的期限而定的。而基本建设的周期一般较长,用款需较长时间,只有长期债券才能适应基本建设资金筹措的需要。因此,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地方公债绝大部分是一年以上期限的长期债券,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所占比例很小。如1990年美国州地政府3356亿美元的债务中,长期债券为3325亿美元,占96.1%。短期债券为131亿美元,只占3.9%。这和联邦政府债务的构成形成鲜明对比(1990年联邦政府可转让债券中…  相似文献   

10.
自1950年12月1日新中国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至今,我国的证券事业走过了40多年曲曲折折的漫长岁月。至1991年底,全国以国库券为主的各类有价证券已累计发行3300多亿元,各类证券的上市交易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化公共就业政策改革是推动我国公共就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注意力配置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变革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越来越重视公共就业问题;公共就业政策变革中经历了双轨制就业政策、市场化就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战略政策阶段,不同阶段政策措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经济发展形势、劳动力供给状况和党的执政理念是驱动公共就业政策变革的关键因素。未来中央政府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就业政策创新空间,各级政府在政策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党的执政理念、注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也是科学的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警察比较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尚不能满足公安教育、理论研究和公安改革的需要。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 ,必须加快公安改革 ,为此 ,应当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开展比较警察学研究的意义 ,同时遵循一定的原则 ,并对当前亟需的几个重点问题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基于政策的公共性指向、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初步确立及渐进改革累积的大量社会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共部门的迅速膨胀意味着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关系的根本变革。公共部门改革效率的问题成为目前理论研究的焦点。政策科学的应用性取向导致它寻求改进公共管理的方式。本文研究了公共部门的组织效率的定义及其改革的制度障碍,并且对公共部门改革的政治改革策略、缩减策略、分权与评估策略以及角色转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呈现出典型的功能双重性、价值多重性和技术非均衡性时代特征并呈现出体系化趋向。民生政治、制度创新、解构并重构固化的社会结构,是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价值导向、技术导向和目标导向,三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进路。体制性传递与“泛政策化”、选择性供给与失真性执行、政策供给与制度创新的弱耦合性,是当前农村公共政策供给面临的现实挑战。农村公共政策供给带来的政策泡沫和信任危机降低了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引发潜在的政治认同危机;涉农政策“打架”现象根源于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机制失调,导致制度性成本增加;制度创新热衷于制造概念并引致制度空转现象背离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要求。推动农村公共政策供给侧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政策社会监督体系,优化农村公共政策内部考核评估体系,是新时代优化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乡差距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公共治理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承担改革成本和分享改革成果上的失衡,造成了城乡社会发展水平的极大落差。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二元"结构是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主因,本文以福建省为个案,深入分析福建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为完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提供有益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改革已经由社会呼声转变为国家政策,尤其是中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最大,户籍制度改革必然促进中小城镇在发展上的变化。当前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力是农村功能减弱,不能再承担经济发展原始积累和就业"蓄水池"的作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拉力是中小城镇发展需要,这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将来中小城镇的发展竞争将由GDP的竞争转变到提升公共服务上来,中小城镇应根据具体情况分轻重缓急,逐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政府部门获得公共政策改革合理性的依据的来源,在聚焦网民行为结果的信息化数据表现之后,转向追溯网民参与行为背后的内源驱动力。行为是外显的,而思想是内在的,心理学科的动机研究体系为建立两者的联系提供了契机。群体的动机来源于需要和诱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虚拟社会中场景因素的差异成为个体行为动力差异的根源,由此建立起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从关注矛盾的主要方面、重塑参与主体的诱因环境的角度发现政府公共政策改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以城乡二元分割为特征的中国户籍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以户籍为标准的城乡之间、不同地域城市之间公共物品配给的不公平,阻碍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批判,户籍制度本身也在被批判的浪潮中自我尝试改革,从目前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调整来看,渐进主义的政策模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户籍制度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政府决策机制的内涵及其完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政策制定过程和我国确立的改革目标来看,政府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察觉机制、沟通机 制、公众参与机制、专家参与机制、制约机制和协调机制。目前,我国这些政府决策机制或多或少都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下一步的政府改革必须针对这些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