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警察职业既不同于普通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职业,也不同于具有完整国家司法性质的法律职业,是一种兼具行政执法性和刑事司法性的特殊公共职业。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法律职业化而言,警察职业化发展却相对滞后,与我国倡导的"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存在一定差距,警察职业角色与社会期望也存在一系列冲突。本文通过对我国警察职业与法律职业的比较,探讨我国警察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黎枫 《法治研究》2007,(6):14-20
法律职业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司法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结果。公认的法律职业包括律师、法官和检察官。在推进法律职业化进程中,检察官职业化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法律职业要求的自治、理性与检察官承担职务犯罪自行侦查权并不兼容。是放弃检察官的职业化?还是检察院放弃自行侦查权?这是个两难的选择。检察机关成立相对独立的主要由司法警察构成的职务犯罪侦查局来统一行使自行侦查权。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重要组成的检察官主要履行审查逮捕、公诉等司法职能,在必要的时候行使补充侦查权。这无疑是检察官职业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法律职业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司法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结果。公认的法律职业包括律师、法官和检察官。在推进法律职业化进程中,检察官职业化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法律职业要求的自治、理性与检察官承担职务犯罪自行侦查权并不兼容。是放弃检察官的职业化?还是检察院放弃自行侦查权?这是个两难的选择。检察机关成立相对独立的主要由司法警察构成的职务犯罪侦查局来统一行使自行侦查权,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重要组成的检察官主要履行审查逮捕、公诉等司法职能,在必要的时候行使补充侦查权。这无疑是检察官职业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法官职业化是中国司法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之一,处理这样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在理想和现状、目标和方法方面进行艰难的立场选择和策略安排。本文选自作者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以探讨法律职业在法治社会中的合理定位开篇,以《法官法》与法官的职业化进程收尾,其中论及中国法官职业化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夏锦文 《法学家》2006,(6):120-129
在司法现代化视野中,法律职业化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基本表征法律职业的专门化,即法律职业的分化独立、法律职业领域的专门化、法律职业职能的专门化;法律职业的分层化,包括法律职业的内部分工、法律职业部门的彼此独立和职能独立、法律职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法律职业的专业化,法律职业需要特殊训练,具有独立的传统与原则,拥有同质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式,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与执业经验;法律职业家的精英化,即素质要高而数量要精,作为社会精英的法律职业家必须同时具备深厚的专门知识功底和高尚的法律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6.
谨慎地看待法律职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职业化是国家法治化的内在要求。从历史考察和理性分析的视角来看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职业阶层首先是一个利益集团 ,其次才是一种“职业” ,是一个知识、思维方式和信仰共享的共同体。因此 ,在我们积极主张和推动法律职业化发展的同时 ,也应当看到职业集团与生具有的利己本能 ,在法律职业阶层同样根深蒂固。如果没有社会不同分工的普遍职业化以及法律职业本身对集团利益的超越 ,我们就有理由对法律职业化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1998年至2008年由法律人推动的司法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法律人的职业蓝图,追求权利至上的形式主义司法理念主导的"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并最终指向对司法体制的系统性改革究。这些推动实务运动的当代中国主流法学家们,都有意无意地将古典自由主义法学理论所形成的"权利--侵权--司法救济"理论模式作为其学术阐述的出发点或者真理式的理论假设。2008年以后,随着司法政策的转变、司法腐败以及司法技能回应社会需求不足等问题的持续恶化,作为其主要改革内容的法律人职业蓝图也显示出了阶段性挫折的一面:(1)愈行愈远的职业自治;(2)不尽人意的职业准入控  相似文献   

8.
再论法律职业化与法律职业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玲  何国强 《政法学刊》2009,26(6):5-10
随着法律职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现阶段基本形成了法律职业阶层,但并未出现一个法律职业共同体。即便如此,鉴于法治信仰并未真正被培育,现有法律职业阶层仍然存在被异化为“物化”法律职业利益集团的风险。因此,法治信仰的培育既是法律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以某种职业为依托.职业环境和工作职责需要从事某项职业者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素质,而法律职业者的基本素质是法治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就必须加强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支公正清廉、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执法、司法队伍,这样,才能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法律工作者职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随着职业准入考试制度的推行,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法律职业短缺现象。中国法律工作者包括正规化、半正规化和非正规化三部分,他们职业化程度不同,服务于不同人口的法律需要。正规化的法律工作者的发展决定着法制建设所达到的水平,但是它不应该以弱化、边缘化半正规化、非正规化的法律工作者的发展为前提,不应该把满足城市和发达地区人口法律需求建立在牺牲农村和不发达地区人口的法律需求的基础上。应该从我国纠纷解决的整体布局出发,全面考虑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解决法官大众化问题 ,中国正在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 ,法官职业特质是法官职业化所追求的目标 ,法官职业特质以法官职业化为外观 ,以法官思维为内在要求 ,法官职业特质必须通过系统的法官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并具体分析了法官职业及法官职业化的标志 ,法官思维的特征 ,法官职业教育的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reform and the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of China,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ly more litigation in China, which has stimulate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and greater public and private expenditure on the legal practice. Accordingly, legal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schem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pid increase in litigation has unexpectedly eroded the traditional means to resolve disputes of both mediation and judicial mediation. More alarming is that judicial credibility is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judicial corruption and poor enforcement of judicial decision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itigation-related complaints by the public,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vetoes against the working report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re two indicators of the crisis of judicial credibility.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litigation, legal profession, mediation, and the phenomena of judicial corruption.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suggests that,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quandary of judicial development, further reform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courts, but also on all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hat could collaborate one way or another with the judiciary, should not depend only 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but also on NGOs in resolving disputes and social issues, and should explore and develop innovative ways of soci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试析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之间的互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职业的产生与形成始终与法学教育有着不解之缘。为解决多年来形成的将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分解为位于不同阶段相互缺乏必要联系的结构失范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 ,从法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发、从法学教育的双重属性出发 ,尽快重构法律人才的宏观培养体制 ,使目前相互分离的法律学科教育制度、法律职业教育制度、司法考试制度、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和终身化的继续教育制度整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 ,进而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王明亮 《政法学刊》2006,23(2):69-73
西方社会法律自治理念包括规则、机构、思维和职业自治四个层次的内容。为实现排他性的法治目标,西方社会通过全面预设一套尽可能包容一切的法律规则,并辅之以“扩展机制”和“隔离-沟通机制,”保障法律的独立与自治。西方社会确立法律自治局面的历史进程及社会背景表明,西方法律自治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不具有当然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中国本土政治法律实践的重要成果,但该领域大量的权利救济却很难进入国家正式的司法程序之中。“有权利无救济”的根源在于部门公法学知识生产的分散性,这导致对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性质的判断以及村民自治内外权利救济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制度供给。“统一公法学”提供了一种整体化的知识生产模式,针对村民自治领域的权利救济需求发展出“社会公权力”理论和“统一公法诉讼”理论。这种整体化的知识生产明显优越于原来的分散化的知识生产,对于最大化提供公法领域权利救济机制,并表达中国自身公法文明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德明 《法学论坛》2005,20(2):24-26
法律职业化有其深刻的知识论根据 ,它建立在多种知识论基础之上 ,并与司法制度合理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为法律职业化的知识论根据所内在要求的司法制度合理化的基本方面包括司法独立、判决理由合理、司法权力中性化和司法程序正义等。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现实出发,寻找正确的司法哲学指导司法活动,积极回应时代的司法需求,是政法人的时代司法使命。作为中关司法能动的主要倡导者,沃伦和王胜俊都主张司法应积极回应政治和变革时代的民众权利需求,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关注社会实质正义,注重司法结果衡平。但由于生活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巨大差异,二人对于能动司法的理解当然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法的实质化"的背景,以司法制度史与司法学说史为双重线索,将法律职业化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转型期中国司法制度设计的主导理念——形式主义法学及其实践与当代社会现实错位的现象作了法社会学意义上的描述。进而,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对以"非道德权利观"为逻辑起点的法律人"职业蓝图"在当下社会阶段性挫折的根源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反思。最终,提出了将"契约式程序主义"作为填补"道德真空"状况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