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固本培元法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遵循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基本原则,以培养顾护脾肾元气为核心的基本大法。王键在临证过程中,重视顾护脾胃与肾气,运用固本培元法治疗肿瘤术后诸证、不寐等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肿瘤组织持续不断地招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启动肿瘤特异性信号通路,促进组织损伤和异常修复反应,造成炎症微环境的恶性循环,为肿瘤组织创造有利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增强其不断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因虚致痰、瘀、毒,痰、瘀、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故扶正解毒、活血化瘀为临床治疗肿瘤的根本治则治法.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介导并增强肿瘤炎症微环境,进而增强肿瘤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能力.基于扶正解毒法和活血化瘀法干预肿瘤炎症微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血小板与肿瘤细胞介导的炎症微环境对肿瘤进展的作用机制,癌毒的物质基础及其与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具体关系,扶正解毒和活血化瘀法干预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具体机制,均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守宫散对肿瘤恶病质的疗效。方法:选择治疗前体质量下降的肿瘤恶病质患14例,应用中药复方守宫散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体质量、食欲、虚弱症状等3个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体质量稳定率71%,食欲稳定率57%,虚弱症状稳定率71%。结论:复方守宫散有减缓肿瘤恶病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平认为元气化生异常、正气亏虚、瘤毒内生、络脉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基于对肿瘤发生发展传变的认识,其提出“稳化生、扶正气、清瘤毒、调病络”治疗恶性肿瘤,即通过稳定元气化生的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结合各种清瘤毒治疗手段,调节肿瘤患者络脉瘀滞或过度增殖的病理状态,以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是目前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多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减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消化功能下降等,有必要在抗癌基础上加强扶正治疗,尤其对失去放疗和手术的晚期肿瘤病人更应如此。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扶正、抗癌、化瘀、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对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中医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住院部及门诊部中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厄洛替尼,治疗组患者服用益气养阴汤和厄洛替尼,疗程1个月。结果 两组基于体质量变化和食欲评分的疗效比较,以及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腹泻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食欲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腹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明显改善中晚期肺腺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的强弱密不可分,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更加重正气虚衰。徐经世教授以扶正安中之法治疗肿瘤术后患者,使其机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温脾活血解毒方对肿瘤病人脾虚证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陈连起凌昌全陈吉吉黄雪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关键词:温脾活血解毒方;肿瘤;脾虚证;细胞免疫我们在对消化系统肿瘤病人治疗过程中,发现这些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脾虚、血瘀和邪毒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 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立足于病机辨证,把握“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散郁解毒为基本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应用毫米波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已日益为医学界所熟悉和重视。但在取穴上往往按传统经络的取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发挥毫米波治疗肿瘤的独特优势。我院于1997年3月起用SKM 1型多源循经传导肿瘤治疗仪,采取全息穴位为主穴的毫米波辐照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肠愈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4只SPF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肠愈灌肠方组。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灌注法复制UC大鼠模型,在实验第12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肠愈灌肠组、美沙拉嗪组大鼠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TGF-β1显著上升(P<0.05),TNF-α显著下降(P<0.05)。结论 肠愈灌肠方治疗UC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促炎因子,促进抑炎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榄香烯治疗晚期肿瘤的护理李霞陈兴萍(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合肥230061)关键词:晚期肿瘤;榄香烯;护理中图法分类号:R730.53榄香烯是从中药温莪术中提取的具有活血化瘀、消瘤逐水的新型抗癌药,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史锁芳对肺系疾病中“痰”的治疗颇有心得,将治痰之法分为温化法、清化法、宣化法、通化法及补化法。其强调治痰应分清标本虚实,着眼五脏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活血洗剂熏洗对Ⅰ、Ⅱ期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高锰酸钾洗剂治疗,治疗组应用活血洗剂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第3天、第7天时创面分泌物、创面疼痛、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水平,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um contraction pressure,AMCP)及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Wexner评分)。结果 活血洗剂可降低患者的创面分泌物积分、创面疼痛积分、创面肉芽生长积分、ARP、Wexner积分(P<0.05),降低血清TNF α、IL 6水平(P<0.05),且以上指标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活血洗剂对AMC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活血洗剂可减少肛裂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肉芽生长,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随意按摩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GF-1、IL-1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F-1、IL-1、TNF-α含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能改善KOA的疼痛,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热敏灸和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肿瘤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统计肿瘤伴失眠患者高频热敏化腧穴分布。方法 将70例肿瘤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方案,该组于药物治疗展开前进行1次热敏化腧穴探查,并对热敏化腧穴予以记录;试验组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查并记录其热敏化腧穴后,依据探查结果选取灸感较好的两个穴位进行为期2周、每日1次的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治疗后以及随访时基于两组患者PSQI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PSQI评分以及治疗前与随访时PSQI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热敏化腧穴共计347个,其中高发热敏穴区敏感的腧穴有261个。其中位于前五的高频热敏腧穴分布区域包括内关穴(旁)、阴陵泉穴(旁)、手三里穴(旁)、曲池穴(旁)、阳陵泉穴(旁)。结论 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同时也可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在停止治疗后,热敏灸能维持较长期的疗效;肿瘤伴失眠患者的热敏腧穴为内关穴(旁)、阴陵泉穴(旁)、手三里穴(旁)、曲池穴(旁)、阳陵泉穴(旁)。  相似文献   

18.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是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水火气机升降失调或气虚、阳虚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法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甘温除热法为后世的内伤发热治疗提供了广阔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推衍出补脾胃清湿热法、益中气除余热法、健脾清肝治疗脾虚肝郁之热证法等,使发热的病机理论更趋完善与实用。  相似文献   

19.
李平认为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是肺癌形成的原因,瘤毒有其独特的致病特征,同时毒生病络是肺部肿瘤增殖的始动因素与基础。肺癌治疗应在攻击瘤毒、扶助正气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虫类药物,抑制病络的无序增生,阻断癌瘤的养分。此外,应当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论治,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治疗痹证为《伤寒杂病论》较有特色的内容,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治疗方法均有详细论述,其治疗特色主要为善用汗法、温法,善用麻黄、附子,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