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乐山市沐川县自2011年被列为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以来,始终坚持以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为载体,加大扶贫投入,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成效。但是沐川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差、扶贫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依然较突出。要加快沐川扶贫攻坚步伐,就要理清思路,明确扶贫新目标;科学规划,坚持精准化扶贫;整合资源,坚持多元化投入;突出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健全机制,坚持长效化攻坚。  相似文献   

2.
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战略思想之一,也是提高扶贫开发效果的必然路径选择。通过阐述精准扶贫的内涵、外延和理论基础,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精准扶贫和大规模减贫所经历的扶贫治理体系变迁过程。可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目标呈现多元化特点,扶贫治理体系围绕片区精准和个体精准建立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战略格局。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要实现精准扶贫目标仍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就是要精确拔除穷根,需要将扶贫与扶智相融合。扶智是扶知识、扶技术,是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之策。针对扶智中教育扶贫存在短板、职业技能培训不强、贫困人口科学素养不高、贫困人口参与不足等问题,要加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加强科技扶贫,提升科学素养水平;加强参与式扶贫,实现赋权赋能。  相似文献   

4.
旅游扶贫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扶贫体系。当前,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具体化为"旅游精准扶贫"。其主要特征是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贫困人口充分参与旅游开发并切实受益、贫困人口有尊严地实现可持续增收。各地在旅游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许多经验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入推进旅游扶贫精准化,应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脱贫攻坚要求,对贫困人口的资源、意愿和能力进行精准识别,构建分层帮扶体系、实现精准施策,对帮扶主体、项目实施过程及区域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管理,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以专业化队伍对旅游扶贫进行动态化精准考核,以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旅游扶贫是重要的治贫方式。当前,旅游扶贫应体现精准化,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毕节的旅游扶贫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扶贫精准度不够、开发模式单一、经营水平不高、贫困人口受益机制欠完善等问题不容忽视。深入推进毕节旅游扶贫,应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旅游扶贫精品,走特色发展道路,才能使旅游扶贫更加精准、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6.
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与投资效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经历了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满足贫困人们基本需求与促进贫困地区工业发展并重",以及"满足贫困人口基本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政策演变.从财政扶贫资金、扶贫信贷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投入的效果来看,它使得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成绩是巨大的,然而用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来衡量,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这就对政策调整提出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治理农村返贫问题对于实现扶贫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湖北省W区L村脱贫人口返贫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贫困线设置不合理、贫困人口能力不足、保障体系和驻村干部制度不完善等是导致农村返贫问题的主要原因。构建相关扶贫政策协同机制,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驻村干部激励与保障机制,激活新乡贤的带头作用等,对于有效治理农村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农村扶贫而言,城市扶贫同样不能忽视。在现有制度下,城市贫困人口已能够享受一些社会保障和政府的援助政策。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城市扶贫已实现了从单一化到综合化,从偶发式到常态化,从主体一元到主体多元,从"一揽子"扶贫到精准扶贫等的转型。但城市扶贫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如"行政化扶贫"弊端突出、扶贫制度供给不足、贫困人群的存在权利贫困现象和贫困人群的自组织欠缺等,需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我国城市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农村扶贫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政策体系的变迁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基于政策范式的理论框架,借助NVivo11软件,整理并筛选了1978—2018年农村扶贫领域国家层面的305份政策文件,分析了农村扶贫政策的话语体系和范式变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扶贫政策范式已经历救济型、开发型、攻坚型、联动型四个阶段,当前正值"精准扶贫"新阶段;并呈现了从温饱难求到扶贫瞄准、从解决温饱到自我发展、从单一主体到多方联动、从强制主导到多轮驱动等变化态势。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未来发展将聚焦相对贫困人口及其能力发展,积极构建多方合力的大扶贫格局,通过多样化的政策工具综合施策,实现可持续的高效扶贫,进而促推协作性公共管理在反贫困领域的智识努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风险视阈下返贫风险的类型与防控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已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贫困人口从脱贫到真实实现小康生活目标需要一个过渡期,但在这期间贫困人口的发展将面临来自自然、社会、市场、疾病等风险的侵袭。要降低这些风险的损害,关键取决于政府、社会、基层党组织和贫困人口共同组建的风险防御体系的科学程度。因此,要真正实现精准脱贫,就必须整合各种力量对不同类型的返贫风险进行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是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决胜年,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成为突破现实治理阻滞因素的重要合作模式。精准扶贫是政社共同参与治理的典型场域,政府单一主体扶贫、社会组织严重缺位的现实困境必将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政社协同精准扶贫是有效破解精准扶贫场域中碎片化、复杂性等诸多现实困境的合理机制,提升政社协同扶贫效率需从政社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扶贫类社会组织培育机制构建、政社协同良性互动机制构建、扶贫量化评估体系机制构建及政社协同精准扶贫的法律体系构建等优化路径入手,以期突破政社协同扶贫治理的参与困局,寻求政社高效协同的有效契合点,从而提升政社协同扶贫效率,实现精准扶贫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政策应运而生。现阶段从伦理道德层面对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解读,重点在于遵循人道主义、平等与倾斜、发展等伦理原则,明确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统一、需求与帮扶相统一等价值取向,积极构建有效的伦理路径即“以生存为核心,完善精准脱贫机制的关怀体系;以发展为目标,强化精准脱贫的教育支持力度;以权益为保障,健全贫困人口利益表达机制;以尊严为目的,建设精神脱贫的道德新家园”,这将对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对扶贫资金和资源进行安排,扶贫项目的合理选择和安排成为扶贫绩效的前提和抓手。通过对某区(县级)项目扶贫的案例分析可见,缺乏行动者的充分参与导致项目扶贫的绩效偏离了扶贫目标。形成政府主导的、各方行动者各尽其能的多元扶贫治理结构,是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当前科层制度下的压力型扶贫模式应该向社会治理下的参与式扶贫模式转变;对扶贫机构和人员的"任务目标"亲贫困增长考核模式应该向以"贫困人口"为本的发掘贫困者资本的政策模式转变;要实现行动者在明确职能定位和责任这一前提之下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以来,铜仁市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作为实施扶贫攻坚的战略基础,作为精确瞄准到户到人的战略抓手,实行市、区县、乡三级联动,通过集中力量抓贫困户信息采集和调查分析,加大力度抓创新突破,抓体制机制创新,顺利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1基本情况1.1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全面完成贫困户、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识别工作。2014年4月10日,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电  相似文献   

15.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健康来凤"建设的重要基础。来凤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大胆作为,已专门出台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贫困对象按期脱贫,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乡村贫困人口是新常态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严峻的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高昂的迁移安置成本与建设配套资金供给困境,产业支撑不足与移民生计脆弱等问题是大规模移民搬迁的主要结构性制约因素。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不仅在于制度设计者的决心和能力,还取决于减贫政策的社会基础状况。结构性制约对精准扶贫方略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应引起公共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及时改变移民搬迁安置的政策导向,更多地通过"外部支持"、形成合力等路径,以解决移民安置的资金问题,有效卸载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从而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救助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两项并行主政策,二者同其他子政策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扶贫政策群。本文在对我国扶贫政策群的演化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对贫困线与低保线不一致、资格认定标准与周期不同、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缺乏沟通与合作机制等衔接矛盾进行了分析,并为实现精准扶贫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在统一认定标准、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西省G县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精准扶贫的政策执行情况的实地调查,从效率、适当性、公平性和回应性四个标准分析实际绩效,我们发现在效率标准方面,政府方面的效率低于保险公司,但在制度安排和监督机制方面与政策目标实现了一致。同时,贫困人口在医疗方面的过度保障带来了与非贫困人口新的不公平,贫困人口对该政策虽有较高满意度,但参与度不高,续保意愿不强,总体回应性较弱。为使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精准扶贫的政策更加完善,建议进一步明确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清晰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边界,要完善与其他医疗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并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逐渐弥合不同群体间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脱贫攻坚的成绩做出了令人鼓舞的评价,认为是"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同时对2020年做出了明确要求:"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将真正的贫困识别出来,但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往往出现"瞄不准"的现象,也就是说,扶贫名单上出现的并不完全是贫困户,甚至精确瞄准并不是按照收入水平来划定的。精准扶贫的贫困识别分为三个过程:瞄准贫困村、瞄准贫困户、贫困户核查,分别由扶贫办、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执行,在这三重对焦机制中,福利均分原则、村庄政治结构以及扶贫考核压力都限制了完全按照经济收入来进行贫困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