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狱政思想是指导、影响监狱管理的思想。夏朝不仅有狱政思想,而且形成了一定体系。夏朝的狱政思想三个方面:一是从原始氏族社会继承而来的“代天行罚”的思想;二是建立新的国家秩序所必须的“宗法礼治”思想;三是对囚犯实施“幽闭思愆”的思想。而“代天行罚”思想则占居夏朝狱政思想的主导方面,“宗法礼治”、“幽闭思愆”思想与“代天行罚”思想相辅相成,构成了夏朝奴隶社会法制和狱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周朝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敬德保民”的政治主张,在监狱管理方面施以“明德慎罚”的狱政思想,同时,为了维护其宗法统治,又以“亲亲”、“尊尊”的“宗法礼治”为狱政思想,再加上从商朝“苦役惩罚”沿袭并发展而来的“幽闭苦役”思想,三者构成了周朝完整的狱政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狱政思想呈现出纷纭交织的态势,在狱政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人物主要有管仲、子产、老子和孔子等人。对狱政管理具有明显影响的狱政思想主要有郑国的子产提出的儒家和法家继承发展的“宽猛相济”思想,孔子倡导的礼仁结合思想,孔子主张的“德主刑辅’,和“为政在人”思想,其中,尤以子产的“宽猛”思想和孔子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影响最大,这些思想对春秋时的狱政管理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法律实践活动的状态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法律文化,它以法律思想为核心,包容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艺术诸方面。在我国,法律文化自产生直至清末,虽经数度改革与演进,但仍承前启后,不绝如缕,延数千年而未断绝,我们就把这种一脉相传、独成体系的法律文化,称之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起源于夏朝和商朝。在这个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时代,统治者利用人们普遍信奉的迷信,宣传“王权神授”和“代天行罚”的神治思想,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天的意志,把对奴隶和平民施行刑罚说成是秉承神的指令。由于受“神治”思想的支配,其  相似文献   

5.
儒家法律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生产方式、宗法家庭组织、君主专制政体三合一基本特征的历史产物。先秦儒家法律传统以“礼治”、“德治”、“人治”等思想为其基本内容。西汉以后又不断充实完善,成为支配古代法律实践的正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狱政管理工作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坚固的外在防御体系。监狱工作改革和发展、敌犯情态势严峻、罪犯心理现状给狱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树立以罪犯为本体的理念,以心理矫治手段为突破口,由“防守型”管理手段向“进攻型”管理手段转变,构建并推进心理矫治操作体系,使罪犯的犯罪思想行为产生“四个转变”。实现狱政管理的本位职能,提高狱政管理效能,维护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援法断罪、罚当其罪”是中华民族探索自我治理的具体成果,“援法断罪”反映中国古代司法的形式侧面,包含了丰富的技术内容与程序要求。“罚当其罪”兼具中国古代立法与司法的实质追求,强调了罚与罪应均衡。立法应追求文本、规范中的“罚当其罪”;司法则应通过法律适用,实现“罚当其罪”。“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丰富内涵不仅囊括了立法与司法等法律技术操作,还着眼于整个审判秩序的规范与建构;其思想渊源、发展脉络、制度形态蕴含着中华原生法治文明的独特创造力与理论魅力。当代法治实践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工作便与“援法断罪、罚当其罪”一脉相承,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将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并做了如下概括: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以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最具特色,儒家张主“为国以礼”,宣扬“礼治”,法家提出“依法治国”,强调“法治”;3.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形成并达定鼎的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以儒家经典为指导,以礼入律,在实践中出现了中国古代礼治思想法律化—一唐律,同时,此间也出现了一些非正统的法律学说和思潮;4.宋元明清依然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占导主地位,但围绕意在重整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统治的理学,曾展开过激烈争论,明末清初则出现了一股启蒙思潮;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法律思想随着历史的时期变更,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学说,中国法律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是承周秦之制度、启唐明之规模的重要历史时期。以汉律为代表的汉朝法律制度,在封建法制史上不仅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而且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最后确立。两汉狱政思想继承了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核心,融入了改造了的儒家内容,体现在宽缓治狱、恤刑悯囚,等级治囚、优礼长吏,秋冬治狱、春夏缓刑等方面,指导着汉代监狱立法及治狱实践,并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德慎罚”语出《尚书》的《康诰》和《多方》篇。《康诰》篇里周公称赞周文王“克明德慎罚”,《多方》篇里周成王褒扬商朝最初几位统治者(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今人治法律史者多把“明德慎罚”解为崇尚德惠、宽缓刑罚之意。  相似文献   

11.
崔永东 《北方法学》2010,4(6):133-139
“仁道”精神与“教化”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狱政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在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同情和怜悯的态度对待监狱行刑及罪犯改造等方面与现代的“人道主义”也有相通之处。这对我们今天建构一种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狱政文化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比较法的产生比较法的产生很早,可以说,自从有了法律和法学以来,就有人研究外国的法律,并对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的不同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形成了夏朝奴隶制国家,出现了《禹刑》.《禹刑》不仅包含调整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而且也包含调整所有权和宗法关系等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十一世纪的商朝,参考《禹刑》,有所  相似文献   

13.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是在荀子思想的基础上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思想。韩非以其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发展法家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性恶论”为前提,提出自己的治国修身之道。韩非的这种治国修身之道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为基础的,但其思想已经偏离了传统的“礼治”思想,表现出了“法治”的思想,其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重刑。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趋干成熟的历史时期,其法制的发达、法律制度的完备,对后世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大量唐代史料为叙述基础,探讨唐代狱政思想产生之大体渊源,综述唐代监狱维礼护法,礼刑结合;慎枉刑狱,缓刑议狱;宽严相济,德主刑辅的狱政思想,以及其在监狱管理中的宏观地位与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了唐代监狱制度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5.
在西周监狱管理中 ,形成了囚系制、圜土制和嘉石制等三大制度 ,展现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狱制的标本。西周监管制度的建立 ,是奴隶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西周统治者实施“明德慎罚”狱政思想的结果 ,是西周社会文明及进步的重要表现 ,同时也体现了西周奴隶制狱制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监狱是国家暴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夏朝,经汉代、魏晋南北朝及隋的发展,至唐朝达到最高峰。宋代作为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其监狱制度继承唐制又有创新,制定了完善的监狱管理责任制度,但是宋代狱政的黑暗现实,又使宋代狱制终成一纸具文,令今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慎刑”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社会,从夏朝到清朝,历代统治者颁布了残酷的刑罚,滥施重刑、酷刑,充分体现了法律实践中的重刑主义性质①。先秦法家的重刑主义思想乃是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必然产物。历代统治者也强调礼法并用,把儒家伦理纲常作为制定法律的根本指导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慎刑”主张,它不仅有谨慎判刑的意思,也有减省刑罚的意思。蕴涵轻刑化的价值取向。儒家的“明德慎罚”、“哀予今折狱”。“省刑恤杀”的主张,无不暗含着轻刑的倾向,体现了刑罚谦抑的精神,对现代法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慎刑思想研究--兼与20世纪西方慎刑思想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6,24(2):144-163
中国古代法中慎刑思想是其主流思想。它发端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汉代又在儒学与阴阳学等影响下进而承继和发展为“德主刑辅”的立法观。延至盛唐进而发展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此后,宋、明、清均承继之,并在慎刑措施上各有建树。中国古代法的慎刑观受经济地理、宗法血缘以及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并持续三千多年之久。中外慎刑思想比较,共性在于刑法中仁爱观、教育观有其通性的一面。故而我国当今刑法改革中可吸收西方举措中人道主义的一定措施。在中国,这种吸收具有传统文化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19.
分类矫治,是指在狱政管理工作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的规律对罪犯进行分类,运用心理学原理矫正其不正确思想意识,治疗其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达到分类改造目的的活动。将“分类矫治”列入分类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狱政管理活动的具体工作,是狱政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也是完善分类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2):127-127
孙平在《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刊》2003年第一期上撰文《论狱政管理的性质》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狱政管理的性质”的观点作了综述,然后提出:1、狱政管理是刑事管理活动。狱政管理是监狱对其所管辖的事务所进行的管理。这里的事务既有单纯的行政事务,也有刑事事务。狱政管理首先是一项执行刑罚的具体活动。刑罚是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