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秦至清中国社会形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主流倾向于将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从而使“封建”脱离了古义(本义)和西义(世界通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要,而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社会形态不宜称“封建社会”,而可称“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冯天瑜先生新著《“封建”考论》辨析泛化封建观,在综观东西洋“封建”观念基础上,以中国学者的学问视角,对中国传统“封建”概念近百年演化历程的清理和总结,拨开了近百年“封建”概念的迷雾。然其对误用“封建主义”本义的秦至清的中国社会进行的重新命名,建议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名之,试图从各主要方面(社会组织形态、经济特点、政治制度特征)来概括这个历史阶段,显示了他对历史思考的周密,但这样概括出来的名称所显示的弱点是过于繁复。秦至清的中国社会似可名之为“皇权社会”。  相似文献   

3.
"封建专制"是中国学者创造并长期沿用的一个概念,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但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与历史事实不符。中国周代的宗法封建制社会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一样,实行的是土地等级所有制,与之相应,统治权呈层层分割状态,不可能实行君主集权专制。秦汉以来,在宗法封建制解体的基础上,才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从此之后不再是封建社会了。欧洲中世纪末期出现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也是以封建制的解体为前提的,那时虽仍残存封建主义社会关系,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二者是对立的。所以我们应抛弃"封建专制"或"封建专制主义"这样的概念,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称谓秦汉以下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西封建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少的差异性,但在7~14世纪,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却体现出了许多的相似性:都经历了从以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向以封建地主制经济为主的转变,在政治上都朝着君主专制的方向发展,商品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都出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在发展趋势和本质上是相同的,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是一种本质相同的"大同小异",而不是本质相异的"大异小同"。  相似文献   

5.
由大革命失败缘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继而导引出“中国社会史论战”。社会史论战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对“封建”的理解,以及对“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认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古典封建论,多不放弃在“封土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强调的是“分封采邑”、“领主经济”等含义,不赞成将秦汉以下称之为“封建社会”。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泛封建论,不再取“封土建国”义,而指一种社会形态,从而最终确认战国至明清两千余年的中国为封建社会,并认为现代中国仍处于“封建关系”之内,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从子"说,代表的是一种封建男权文化,它与封建"孝道"文化看似矛盾,实则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中国古代的母权不等于女权,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父权家长制的体现.母权的存在,不仅无损于男权文化,而且对维系宗法家族内部长幼尊卑关系,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生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建立在他们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只得向地主租种土地,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所以,我们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而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即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又是揭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条根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出现了多种形式,其中井田制、限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占田制、…  相似文献   

8.
封建主义或封建社会的涵义虽然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但土地的分层占有制、以私人契约为基础的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统治权的分散等,是其基本特征,为一般学者所公认.中国战国或秦以后的社会制度,显然与此不相符合,因而不宜称为封建社会.至于中国学者提出的"地主封建制"理论,虽然大体不违史实,但最多证明中国古代社会不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不能证明它是封建社会.导致这种定性错位的原因是将人类历史上的特例误判为普遍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形态的过渡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的统一。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形态,与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地主土地占有制形式有所不同,西欧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领主土地占有制。这一差异,深深地受制于中西方古代的奴隶社会,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中西方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发展。西欧封建领主土地占有制可以在罗马奴隶社会中找到它的胚芽,这个胚芽就是古代罗马共和(末期)——帝国时期的隶农制。本文试图通过对罗马隶农制趋向性的分析,看其对西欧封建化进程的某些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实践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形态理论。封建宗法的小农社会是"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身。"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是在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客体因素的统一,包括以民主文化民主训练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公民和以民主集中基础上的权力制衡。劳动群众的自主联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将来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一、首都体制与首都职能 首都体制是指保障首都职能有效运行的城市管理机构、制度、机制和习惯意识的总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的秘密侦查与奴隶社会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秘密侦查组织;秘密侦查的策略与方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秘密侦查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之所以如此,这是由当时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刑事犯罪日趋严重和复杂,并呈现出集团化趋势,以及纠问式刑事诉讼模式的确立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朱景林 《前沿》2010,(23):192-196
在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中国制瓷业深受皇权专制政治的影响,被承载着大量皇权专制思想,在皇权关注与专制统治下制瓷业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然而伴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古代制瓷业也走向了衰微,究其根源却在封建皇权专制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农村中由于农奴制剥削的加强,导致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地位严重恶化,农民不是不寻求其他的谋生手段,农民做为一个阶级产生了分化。由于整个社会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制约着农民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卷入到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来,俄国农民经济的分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占统计地位时期;小商品生产形成和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产生和确立时期。每个阶段都与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15.
周琼 《思想战线》2002,28(5):101-104
吏治的整顿是中国古代贤明的封建君主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不同的帝王和官吏 ,其思想、措施及效果各不相同。作为多民族边疆地区的云南 ,从汉唐以来 ,就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羁縻统治 ,元明清王朝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 ,从而造成了两套不同的官吏体系 ,不仅中央王朝形成了一套管理流官和土官的不同措施 ,历代治滇的最高官员也在施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吏治思想。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吏治思想在其中较有典型性 ,对云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也谈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8.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