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益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在空前凸现利益矛盾、利益冲突问题的当代社会,加强利益范畴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而分析利益关系、解决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关键与核心,则在于正确认识与分析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2.
林建华在《理论导刊》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调节利益关系,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和谐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和谐新农村的核心在于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和谐.在农村社会,由于利益存量的有限性和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能力、参与能力等的不同,形成基层政府、农民和非政府组织等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或利益非均衡状态.为消解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必须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如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创新等,隔断行政权力过度介入要素"定价"的渠道,建立能正确界定生产要素价值、激励约束主体行为、协调利益冲突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与程序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组织、自然因利益关系而构成社会关系,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矛盾的社会,而在于和谐社会具有一整套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的机制。程序正义是利益调整机制的核心,通过程序来规范利益的诉求,正是建构和谐社会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乔建 《公安教育》2009,(12):39-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利益群体和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元化趋势,出现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有的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自己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借机宣泄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浙江东阳、四川广安、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源于此。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公共管理研究基本方法的利益分析,是制度分析、权力分析、组织分析、文化分析和伦理分析的基础。运用利益分析方法,需要明确公共管理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判断利益主体真实的利益需求,规范利益主体寻求利益的方式,协调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寻求实现和增进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单纯寄希望于企业自律和政府管制,更有赖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制衡机制。以私权利限制公权力。必须从宪政的高度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完善政府及其政府官员业绩评价标准体系,改革现有的立法与司法体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环境受益权,大力发展社会中间层组织,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梅艳玲 《前沿》2011,(4):86-89
以户籍制为主要特征的二元治理模式,导致城乡利益分化不平等;以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所带来的利益分化不正当;上层精英的联盟导致资本向上集聚,利益分化不一般;这些都冲击着社会公平并导致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结果就体现为贫富或体制内外两部分人之间的利益对立和具有利益丧失感的人们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对立。这些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领域。本文以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等典型案例为基础,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维度开展利益博弈分析,对于传统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传统模式进行了剖析,进而归纳三者关系失衡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在利益博弈格局中,政府不仅是简单的社会治理和市场管制者,还是博弈的一方,由此导致三者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引发社会不理性的行为选择。由此传统的政社关系、政企关系模式和结构已经不能适用于地方政府治理的实践,一个以公共利益池塘分配机制为核心,以多元价值决策的政府、新理性思维选择的市场、有序参与的社会有机构成的新关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达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的根源、诱因、诉求及伦理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柱 《岭南学刊》2014,(1):105-109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选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12.
任新民 《创造》2012,(8):58-59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利益问题上,经济利益是最基本的、根源性的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一切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终极原因。孟连"7·19"事件后,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应有成效。利益调整问题也再次引起社会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15日,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派出工作组对公信乡、勐马镇部分胶农因利益纠纷与当地橡胶企业发生冲突事件开展处理工作。7月19日,当地公安民警依法传唤在冲突中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时,遭到当地500多名村民暴力围攻,公安民警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致使19名村民受伤,其中2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冲突还致使41名民警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被不同程度损毁,事件之惨烈震惊全国。如今,孟连犹如浴火重生,以"孟连经验"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并获中央九大常委阅示。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央有关部门都要注意总结类似的好做法好经验。"吴邦国同志对孟连工作也给予肯定:"孟连近两年的工作对其他地区有示范效应。"孟连何以从"大乱"到"大治"、从"事件"到"经验"?在当前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孟连经验对我国基层治理有何借鉴意义?本刊记者远赴孟连实地调研,并采访了县委书记吴朝武,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4.
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重申要"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对此,本文试图对其中某些问题加以思考,旨在加强党的建设,防止利益冲突。一、明确利益冲突主体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概念,说的是同一个利益主体的不同身份所引发的可能的或现实的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对立的境况与行为。这里的"公共利益"指全体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体利益所必需的社会秩序,其实现形式包括国家制度和国家权力。这里的"同一个利益主体"的"不同身份"是指公职人员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利益差别、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利益矛盾呢?第一,要考察社会主义利益主体在利益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利益主体就是在一定经济关系下从事生产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利益的承担者、追求者、实现者和归属者。不同形  相似文献   

16.
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是中国社会的多事之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不断发生的激烈程度升级的群体性事件,一次次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从贵州瓮安"6·28"事件、云南孟连"7·19"事件、甘肃陇南"11·17"事件、广东东莞"11·25"事件,到今年广西"靖西民众抗污事件"等,深入探究这些重大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论证、评估不够充分,或者对重大改革政策出台后果预测不足而导致的.为此,必须建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即凡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因实施产生利益冲突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都应进行完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凡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大项目坚决不上或"缓建".这一制度建设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影响力度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样是政府与民众的利益冲突,有的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有的却控制在一定秩序范围内,很大程度上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同。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视角入手,寻求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突发事件构成要素、特征和类型的舆情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舆情理论的认识角度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新角度。舆情作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在本质上始终贯穿了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不断变动的相互利益关系,是一种以民众和国家管理者之间对立与依存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态度。从舆情的视角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导火索、利益问题、聚众行为、与公共秩序和安全发生矛盾或冲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利益分化与冲突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最广泛、最深刻的表现。伴随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社会利益分化与冲突现象日渐凸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冲突的特点、分析其根源、提出协调利益冲突的思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