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03,19(5):86-88
行政垄断的本质是一种违法的行政行为 ,其形成在我国是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原因的 ,其危害比一般的经济垄断更严重。经济领域的反行政垄断主要针对的是具体的行为 ,而难涉及行政垄断形成的根源。所以 ,在反行政垄断的斗争中 ,更应注重行政垄断行为的行政性 ,从限制行政权、规范行政权着手 ,将依法行政的几大原则落到实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依法行政都是消除行政垄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制经济中的垄断行为与内部人控制李含琳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垄断本质上是市场力量加行政权力所形成的特殊垄断。这种垄断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垄断的特点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垄断依靠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形成,既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的特点,依靠行政组织和行...  相似文献   

3.
垄断有3种类型:市场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由行政权力保护所形成的卖者独占或买者独占,是通过行政法规或规定等形式取得的一种排他权.是凭借公共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目前人们常说的我国的垄断,  相似文献   

4.
行政性垄断是国家行政权力与市场控制能力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 ,行政性垄断与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相冲突 ,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官本位功利化的产物 ,我国一元化的政治权力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权力经济化的演变 ,是行政垄断产生的政治根源。行政垄断的行为表现有建立市场壁垒、繁琐的行政许可和审批 ,从而造成市场准入困难 ;设立行政性公司使政府与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限制市场公平竞争。行政垄断的结构表现主要是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 ,而且彼此交错 ,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 ,行政垄断都有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行政垄断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行政垄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物,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以行政权力介入国民经济生活;二是中央与地区、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为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以行政权力维持垄断;三是由于行政权力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使得寻租盛行,而导致行政垄断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刘伟 《岭南学刊》2006,(3):52-55
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竞争的表现。现行立法规制行政垄断尚存诸多缺陷,必须加强和完善反行政垄断法律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和消解我国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7.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表现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企事业单位滥用行政权力不当地干预市场活动的行为,分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行政性垄断危害极大,我国应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危害性加以防范,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8.
行政性垄断是凭借政府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但它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因而不同于国家垄断。在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性垄断,而行政性垄断又有其自身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因此,反行政性垄断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反垄断立法的制定两方面配合进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性垄断成因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性垄断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消除行政性垄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或滥用行政职权等。据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行政性垄断的消除对策: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设立一个科学的反垄断主管机构并对垄断行为予以有效的法律制裁;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依法行政;培育反垄断的民间力量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反垄断法》第5l条对行政垄断法律责任追究方面的规定尚有两个重大缺陷,即法律责任形式单一和执法主体悖论。行政垄断能否得到有效规制,很关键和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责任制度。健全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制度具体包括建立有效的民事责任制度、完善行政垄断的行政责任制度、设置明确的刑事责任制度和完善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11.
郑琳 《前进》2001,(6):44-45
随着中国入世双边谈判的结束和多边谈判的开始,中国已经站到了 WTO的门槛。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还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存在,严重阻碍着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垄断的特点、危害、成因及现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规制行政性垄断的一些构想和建议。 一、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及特点   行政性垄断,即指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经济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合法的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产生于高度集中的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行政权力滥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亦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可分…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制度瓶颈。从表面上看,行政权力的滥用是行政垄断产生的直接原因,然而,滋生这种滥用权力的土壤是产生行政垄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曹丽莉  刘筱 《理论月刊》2003,(8):131-133
自然垄断行业的低效率一直被归结于其垄断地位,所以必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其实,一定的垄断结构的形成也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政企不分,行政割据型的垄断,这些都不是垄断自身带来的结果。我们应当走出垄断的误区,对垄断企业行为进行改制,将市场机制真正引入垄断行业,以此来实现垄断行业真正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行政垄断的产生、运行以及规制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行政垄断的产生是行政权力交易的结果、行政垄断的运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以及行政垄断规制法的行政法属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反对行政垄断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我国加入 WTO适应国际经济规则的需要。应制定一部完善的反垄断法 ,明确规定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责任 ,设立反垄断法执行机构 ,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6.
姜方利 《求索》2007,(9):101-103
行政垄断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法文化背景,具体表现为人治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行政权力的滥用、地方政府的权力寻租等几个方面,这些法文化因素共同促使了行政垄断的产生。为此,必须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权力滥用到权力法定、从官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等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7.
虽然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负责提供,但公共服务中的行政垄断是不合理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形成高度行政垄断,因而潜伏着使社会价值取向私利化、加剧制度公正缺失、形成消极社会道德示范等道德风险.要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就必须从观念转变、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着手,而加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应置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法治博览     
《人民政坛》2012,(12):40-41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完善行政垄断规制体系金善明在2012年10月29日《学习时报》撰文《<反垄断法>能根除行政垄断吗》认为,行政垄断是指因行政权力滥用而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与传统反垄断法所规制的经济垄断不同,因属性不同而难以归入传统反垄断法规制之中。行政垄断的实质是违法行政行为,但因行政机关或依法授权的组织通常假以安全、国计民生等名义发布普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而达至排除、限制竞争的目的,其表面上具有"正当性"且在既有法律框架下对此类违法行为缺乏有效救济,因而浅层制度设计无法彻治行政垄断,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完善行  相似文献   

19.
行政垄断和反行政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反对行政垄断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适应国际经济规则的需要.应制定一部完善的反垄断法,明确规定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责任,设立反垄断法执行机构,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0.
行政垄断是政府滥用行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排他性的控制,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对市场经济体制有着较为严重的破坏性.从法律上规制行政垄断,要建立和完善反垄断法体系.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明确行政垄断的各种表现形式,行政垄断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受害方提供较完善的法律救济手段.同时保证反垄断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