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拉康从"镜像阶段"理论出发,指出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真我"。拉康提出的主体理论认为,主体中包含着"他者",主体是在不断与"他者"认同的过程中生成的。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审视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发现教师的形象压抑了学生"真我"的发展,并得出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拉康认为,主体是分裂的,主体在自我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他者。主体是在不断地与"他者"认同的过程中生成的。主体从出生到真正开口说"我"这一过程,其实是经历了相当不容易的一个过程。拉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体的发生过程,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主体间性的追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由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间性实践过程中长期缺位,因此从拉康主题理论视野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拉康镜像理论以及他者欲望理论,分析贾平凹的小说《五魁》中的主人公五魁的他者欲望以及他在他者欲望影响下产生的畸形异变,可以解析五魁由追求高尚道德的驮夫到泛滥欲望的山匪的转变原因。  相似文献   

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几十年来,这篇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并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富有想像力的解读.拉康和他早期的"镜像理论"提供了另一种欣赏和解读的角度.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对于自我意识的实现进行了不懈的、绝望的努力.然而她越是挣扎着要去发现真正的自我,实现真正的自我,就越是陷入无助的泥潭,陷入命运的陷阱,无法自拔,因为人根本无法真正认识自我,识别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重点。小说主人公科尔曼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是悲剧的一生。该文从拉康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欲望”概念来探讨科尔曼的命运悲剧,指出科尔曼的悲剧其实是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和人类心理结构三秩序的特点所决定的,是自我的回归与异化相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不是基督徒,却对基督教神学做了深入科学的研究。他不是现代自由主义者,但自由是其整个哲学和人生的真谛。在其哲学的形而上学领域,实体是轴心,而在现实的政治学里,“自我保存”成了一切的基石。本文通过论述“自我保存”的学说试图表明:在斯宾诺莎那里,自我保存不仅是一切伦理的基础,也是一切政治的源泉;斯宾诺莎与其说是一个泛神论者,不如说是一个自然主义者,或者说是权利主义者。正是基于自我保存,斯宾诺莎才使政治和哲学从神权中解放出来,从而依靠理性实现真正的自我保存———人身和心灵的全面的自由。一斯宾诺莎…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角色奥菲利娅在多个层面上加深了这部杰出剧作的悲剧性深度:她既体现出身为女性的悲剧———在父权制的钳制下,女性只能沦为"沉默的他者",在男性家长语言的询唤声中塑型自我主体———更展示了身而为人的悲剧:人内在的中空昭示出人类在欲望着拉康所谓的"他者的欲望"的同时丢失了自我及其主体性。然而,疯癫却帮助奥菲利娅脱离了父权制及其语言控制的强力,使她获得了话语权,同时还奇异地跨越了表象和真实之间难以弥合的天渊。  相似文献   

8.
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连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社会中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带有个人奋斗者那种维护自我、追求人格尊严的特点。在其性格体系中,反抗性也即平民的自尊居于支配地位,同时在他强烈的自尊背后又隐藏着深深的自卑。这一形象的形成,离不开那个特定的社会,也离不开司汤达独特的个人经历。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公民伦理的产生及其主要特点,说明了公民伦理在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根本原则以及公民伦理与实现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阐述了和谐社会之实现离不开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公民伦理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存是需要体悟的,但更需要他者的承认。自我只有在他者的承认中才能把握生活的内涵,体会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作为属人的社会,需要架构一种承认关系,这种承认关系不单单是认识或情感意义上的内在要求,更是文化积淀的一种生成,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展开和实现。承认关系也体现了对自我的反思与感悟以及对他者的一种定位,对人本质的一种深层的注释,同时也内含有主体从自我生存意志出发对他者生存的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11.
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作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轴心之作,引起了诸多评论家的关注,国内对该小说大多进行主题研究而忽略文本分析。文章聚焦萨德本的规划,运用拉康的“镜象”理论和库勒的“镜子自我”理论,对其规划的形成、建立和毁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指出萨德本规划的实质乃是寻求自我身份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他者"研究展现了当代西方哲学全新的思维原则,引起了许多思想家彼此之间激烈的争论,现象学史上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足迹和精彩的片断。胡塞尔在"先验自我"的层面上开启了"他者"研究的先河,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存在主义现象学家不满于胡塞尔从纯粹意识出发来构造"他我",而是认为没有什么比他者更实在了,他们从存在论领域分别对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处理与他者相处的不同模式,列维纳斯更是直接将"他者"置于中心地位,以避免他者被同者所湮没、占有,从而实现了他者对自我的真正超越。纵观现象学史上"他者"研究的思想脉络,经历了一个从自我走向他者、从同质走向多元的开放过程,它启示我们要不断反思主体性哲学、走向"边缘",走近他者,关注他者的"他异性",在面向自我与他者的空间中寻找理想的关系样态。  相似文献   

13.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与其他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相比,具有一以贯之、毫不妥协的严厉批判态度。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态度贯穿于他的理论,成为一以贯之的主题。他从“文化”着眼,视大众文化为一种商品,具有标准化、伪个性化的特点,并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而接受者“大众”则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个人独立的自我判断。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观点源于他特殊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阿多诺的观点影响巨大,在受到众多批评的同时,也成为许多理论家对大众文化进行批评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自我所有权"是诺齐克权利理论的核心。诺齐克继承了洛克劳动获取理论并修正了洛克的限制条款,又在此之上对国家的再分配进行了彻底否定。然而,诺齐克对洛克的修正似乎并不成功。他"不使他人情况变得更坏"的限制由于缺乏明确的基线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辩护,并且,这种自我所有权最终会退变为一种抽象和形式的权利。最后,诺齐克虽然将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作为其理论起点,但却忽视了洛克对道德义务的关注。这些问题最终将使他建立在自我所有权之上的正义原则失去道德根基。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唯物史观这一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准确把握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内涵与关系,是我们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与改造主观世界的革命十分重要且必要,但必须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即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离不开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也离不开社会革命。这也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在实践中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条根本经验。正是因为有这种依靠自我革命精神进行自我纠错、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自觉,我们才团结带领人民相继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社会革命。质言之,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写照,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政治密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国家认同关系较为紧张、中缅边民的国家认同关系却比较和谐的原因,认为大陆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过分强调“国家”界限,国家认同似乎被置于民族认同之上,而过于强调他者、通过强调和确立他者以确立自我,最终会将自我从他者及群体中分裂出来,故两岸公民的国家认同关系较为紧张;而中缅边民则因其民族认同及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策略使民族国家意识淡化、国家“界限”模糊,进而将自我与他者混为一体,不强调自我与他者的界限,从而营造了中缅边境及两国之间的长期友谊。总之,台湾的国家认同似乎被置于民族认同之上,而中缅边民的跨境民族则更多地看重民族认同而淡化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7.
法是自创生系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是洞察法律系统、教学活动系统、社会系统之间适当的互动联系,而人的“自我”与“非我”矛盾统-成其本质内核。PCS教学法以“问题-分析-解决-反思-提升-投射-问题”.建构教学的全过程。契合法学教育培养“社会法律人”的目的,遵循系统互动关联的理论阐释,符合我国成文法制思维发展从抽象到具体的规律,实践证明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所谓"认同"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国家的自我认同就是国家的自我意识,是国家对于如何"安身(在社会中的定位)立命(存在的意义)"的反思."他者"是一种对立性的存在.在国家认同的问题上,西方学者往往都倾向于将"自我"与"他者"间的斗争视为达到自我认同的途径.这并不是国际关系学者的独创,因为西方思想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思想和希伯来思想,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中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并且在西方近代思想中也得到了反映.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个体自我认同的看法与西方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构造中国自己的国家认同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学当代精神分析学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以著名的《拉康选集》(E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分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其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对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主义等学术思潮之间的潜在的承袭关系一一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张晓燕 《工会论坛》2008,14(5):151-152
毕飞宇是中国当代作家群中比较独特的一个,“他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在他笔下,无论是渴望逃逸的自领女性,还是事业痴狂的追求者,亦或欲望诱惑下的堕落者,这些城市女性在欲望的挤压下趋向焦灼不安、矛盾困惑,以致放逐精神追求,最终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与自我价值的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