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侦查终结之立法模式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在侦查终结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立法模式。这是与它们不同的诉讼理念分不开的。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庭审中心主义 ,认为开庭前的侦查只是为庭审做准备的 ,法庭审理才是案件处理的关键。因而法律对庭审程序规定的极为具体 ,而对开庭前的侦查和起诉程序则规定的极为简略。大陆法系国家实行诉讼阶段论 ,侦查被认为是组成一个完整的刑事诉讼程序所不可或缺的环节 ,与起诉和审判共同构成刑事诉讼流程。三者无所谓孰轻孰重。侦查终结作为侦查和起诉之间的分水岭 ,自应由法律做出明确规定。另外 ,英…  相似文献   

2.
在提高效率成为当代刑事诉讼改革重点的今天,简易程序的多样化或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刑事诉讼改革中一项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我国继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简易程序之后,2003年3日14日,最高法、最高检和司法部又在总结各地庭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形成了简易程序与“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程序并存的简易程序审理模式。“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程序在庭审程序设计上较普通程序简化且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在性质功能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与传统的简易程序并…  相似文献   

3.
吴小军 《法学杂志》2020,(4):132-140
按照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设定,刑事庭前会议主要解决程序性争议,基本功能是归纳控辩争议焦点,确定法庭调查范围;拓展功能衍生为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规范撤回起诉程序,协商确定审判方式。通过对B市40个刑事案件的实证分析发现,庭前会议解决程序性争议的功能有限,庭前会议与庭审程序的关系不明,"大庭前会议、小庭审程序"现象值得警惕,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未来要谨防庭前会议替代、削弱正式庭审,避免辩护权弱化、庭审虚化等不良倾向,回归庭前会议功能,推动庭审实质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在庭前准备程序方面,存在着对庭前准备程序的内容、作用与运用的认识的不统一,庭前证据交换如何进行、如何定位,庭前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如何衔接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庭审程序方面,存在着案件的争议焦点如何挖掘与提炼,如何围绕焦点引导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质证不充分,认证无法把握,庭审辩论到底应该辩什么,庭审中举证、质证、认证、辩论这四个环节如何协调衔接,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庭审对抗性差等问题;在调解方面,存在着走过场,忽视调解的作用或将调解作为解决所谓疑难…  相似文献   

5.
一、实行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化审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普通程序是最基本的刑事审判程序。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已由单纯的贯彻职权主义转变到法官操作下的控辩式,这种庭审方式的转变在普遍意义上导致了庭审时间的延长。但在审判实践中,普通程序案件的控辩关系千差万别,即有对抗,也有认同,  相似文献   

6.
邓陕峡 《法学杂志》2016,(9):125-133
英国近年来以增加审判效率名义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法院系统效率的改革措施,诸如改革案件分配移送制度,废除了治安法院的移送审判听证,增设了答辩与案件管理听证,强化审前听证在案件管理和庭审准备方面的功能.通过上述措施,英国刑事庭前程序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程序分流机制和庭审准备机制,在兼顾司法公正与提高审判效率方面作用显著.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不仅要着眼刑事庭审程序,也要关注刑事庭前程序,尤其是庭前程序的分流功能与庭审准备功能.  相似文献   

7.
《法学杂志》2012,33(8)
我国长期以来秉承庭审中心主义,对于庭审前程序的功能仅定位为为庭审做准备。但当下审前程序的功能已经由单一的准备功能发展为包括准备、化解纠纷等在内的复合型功能,即由为开庭审理做准备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发展为提供了一个无须审判而结束案件纠纷的解决途径。由此,我国的民事庭审前程序应当具有疏松减压、导向庭审、化解纠纷、整合救济资源与保障社会救济以及彰显庭审前程序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胡晓霞  唐力 《法学杂志》2012,(8):102-106
我国长期以来秉承庭审中心主义,对于庭审前程序的功能仅定位为为庭审做准备。但当下审前程序的功能已经由单一的准备功能发展为包括准备、化解纠纷等在内的复合型功能,即由为开庭审理做准备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发展为提供了一个无须审判而结束案件纠纷的解决途径。由此,我国的民事庭审前程序应当具有疏松减压、导向庭审、化解纠纷、整合救济资源与保障社会救济以及彰显庭审前程序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公布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按照规定应当依照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审理的"被告人认罪案件",设立了相对简化的庭审方式,学界称之为"普通程序简化审"。所谓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就是指在现有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0.
新刑诉法对庭审方式作了重大改革 ,取消了法院在庭审前作实体审查的庭前审查程序 ,变纠问式为控辩式的庭审方式。在控辩式的庭审方式下 ,控辩双方有话说在法庭 ,有理讲在法庭 ,有证举在法庭。事实在法庭上查明 ,是非责任在法庭上分清 ,法官的判决完全取决于庭审情况 ,庭审过程成了整个刑事诉讼过程的中心环节。笔者认为 ,对庭审过程进行全程录像能够保证案件经得起历史考验 ,促进判决客观、公正。具体地说 ,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益处。首先 ,于法官有利。在控辩式的庭审方式中 ,法官的判决依据是庭审情况 ,侦查卷中证据确凿、充分 ,可公诉人举…  相似文献   

11.
冯丹 《法制与社会》2013,(7):116-117
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适用简易程序审判可以提高庭审的效率,大大缩减庭审时间,为刑事审判节约更多的资源。简易程序是司法实践从案件自身特点出发,对庭审方式作出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刑事简易程序审判程序。狭义上的简易程序是相对于一审普通程序而言的,仅指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较普通审判程序简便、快捷的刑事一审程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庭前审查程序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不但没有革除原刑事诉讼容易导致“审前预断”乃至“先定后审”的缺陷,反而失去了原来的通过驳回起诉来防止不当追诉的作用。因此,我国有必要设立专门的预审法官负责在庭前程序中采取类似庭审的方式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而在其后的庭审中预审法官不能参加审理该案件,即实行预审法官与庭审法官相分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它是指在一审程序中,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刑事诉讼法在规定普通程序的基础上而设置的较普通程序简易的一种审判程序。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顺应世界刑事诉讼发展趋势,在审判程序和庭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审普通程序中,吸收、借鉴了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若干强化对抗的作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承认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认罚”首先是指自愿接受所认之罪带来的刑罚后果,尔后,其内容随着刑事诉讼程序的推进而逐步具体、明晰.认罪认罚案件仍应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证明标准,但该证明标准的层次可根据该类案件的特点来把握.控辩协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借鉴于美国的辩诉交易,植根于我国的协商文化,是合作型刑事诉讼模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控辩协商只适用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中的量刑协商.本文还对控辩协商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问题的方便,首先明确庭审及行政案件庭审这两个概念。大凡所涉诉讼案件都要经过案件的起诉、受理、庭审、执行等一系列有序性的诉讼阶段。其间的庭审环节(即开庭审理)是诸多诉讼环节中一个特定的环节,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它与起诉、受理等其他诉讼环节共同构成一完整的诉讼程序。在我国,不同类型的诉讼庭审的含义是不同的。刑事诉讼的庭审,是指审判人员通过开庭的方式,在诉讼人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查核实证据,弄清案情事实,全面听取各方对案件事实和定罪量刑的意见,确定被告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和应否受到刑事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制度设计包含很多方面,比如适用范围、决定主体、审判组织形式、与普通程序的衔接等等。作为公诉人,笔者着重关注的是简易程序案件审查起诉如何开展、公诉人如何应对简易程序案件的庭审活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不揣学识之浅薄,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17.
改革审判方式已成为我国法院系统今年工作要点,各地有些基层法院已着手尝试适用完全抗辩制庭审调查模式审理刑事案件,并据此作为操作某些刑事案件审理的实际程序,故引出本文论题,以期抛砖引玉。抗辩式庭审方式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形式的基本特点,即案件必须经过合法的言词辩论,法庭才能进行裁决。基于这一原则,在法庭审理庭审调查阶段,法官仅主持庭审程序,一般不主动进行调查,而是以“消极仲裁人”的形象出现,只有在  相似文献   

18.
刑事庭前程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春雷 《中外法学》2007,(2):161-172
<正> 刑事庭前程序也称刑事庭前审查程序(以下简称庭前程序),是指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法院开庭审判之前,由专职法官对案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将被告人交付法庭审判以及进行必要的庭审预备活动的程序。完备的庭前程序对于庭审程序的开启、运作方式乃至庭审结果都发挥着重要影响,是审判程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96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50条对公诉案件的审查程序的规定过于简略、粗糙,与庭前程序的目的与功能相差甚远,以至于  相似文献   

19.
刑事庭前审查程序是刑事诉讼中必有的程序之一,其对于后续的庭审程序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刑事诉讼中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我国来讲,刑事庭前审查程序并不发达,预审程序的许多功能并未得到实际发挥。本文在比较外国法律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庭前审查审程序的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论人民检察院卷证材料的移送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的卷证材料的移送范围,可以说是目前诉讼法学界和司法界争议较多、冲突较大的问题之一。因为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庭审方式的改革将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现,而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的卷证材料的移送范围,又是庭审方式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以正式庭审为界限,试图对人民检察院庭前和庭后卷证材料的移送范围问题作一探讨,以使我国公诉案件的卷证材料移送制度更好地适应我国庭审方式改革及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