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正以日渐强势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媒介传播的性别失衡也引发了学界的探究并催生了一批女性网站的崛起,但是在中国女性构成中占绝对比例的农村妇女却鲜从互联网环境中受益。因此,从中国农村女性的角色变迁、国内女性网站的发展现状出发。探析互联网作为新媒介重构中国农村女性形象的可能性及对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中国佛教女性研究的缘起和发展,并从佛教的女性观、佛教女性主体两个方面,对该领域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宋代女性身体史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和身体问题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逐渐关注和重视宋代女性身体问题,在观念与感知、特殊机能与体验和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宋代女性身体史在研究理论和内容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但现代性研究常常以男性流动性体验作为中心,而忽略了女性与流动性、现代性的关系。文章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加速时期的美国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女性的流动性体验作为考察现代性的窗口,认为,美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流动性叙事反映了现代性的性别差异,消解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范式,为美国现代性书写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现代性的多元与复杂,参与了现代性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背景下,在设计领域,为女性设计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女性设计师的作品以及她们的设计表现、情感表达也逐步受到重视。关注女性设计,将有利于社会物质文化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女性在设计行业和新经济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女性与设计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前沿》2012,(17):130-132
高等学校是女性高层次人才较为密集的领域.促进她们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以高校高层次女性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高层次女性的职业整体状况,深入剖析影响高层次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高层次女性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关于"女性心理发展"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世纪关于"女性心理发展"的研究出现了一种转向.心理学领域对女性心理发展的传统描述是强调女性的发展落后于男性、坚持一种生物决定论,并以男性的标准度量女性的发展.以霍尔奈、米勒、乔多罗和吉利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扭转了这一方向,完成了20世纪关于"女性心理发展"研究的女性主义转向.本文分别简要梳理和分析了她们的贡献,并从整体上概括出她们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作为一部来源广泛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能反映周代女性观、尤其是女性审美观的文学作品。这种崇尚自然健康、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合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周代文化和周代女性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的角色越来越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对象。在世界城市的建设中,政治参与是衡量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首先对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这四大城市女性参政现状进行数据对比,然后对其促进女性参政的机制进行分析与比较,主要包括国家法律保障、政党促进机制和民间促进机制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从四大城市的经验中归纳出有益的经验,作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性别平等目标实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女性与医疗卫生的议题逐渐得到关注。文章从女性生理卫生的认知、中国妇产科医疗史、女性作为医疗照顾者以及中西医冲突下的近现代助产事业等4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的发展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玲 《思想战线》2002,28(1):94-101
中国女性社会学并不是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中国大陆社会学的复兴中应运而生的 ,相反 ,它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妇女问题”研究的产物。在近 15年的进程中 ,中国大陆的女性社会学在研究的立场上以价值中立为主转变成价值中立、女性主义共存 ,甚至出现了某种女性主义的倾向 ;在研究的理念上 ,将妇女视作一种角色的“特殊性”逐渐转变成更多地关注妇女的多种角色 ,注意把握妇女作为“人”的整体整合性 ;在研究的方法上 ,对策研究的主倾向被打破 ,形成对策研究、纯学术研究、参与式研究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参与式研究正在成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质 ;在研究内容方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问题研究”为主 ,90年代上半叶以对“女人”研究为主 ,而从 90年代下半叶开始 ,“性别人”研究成为重点。这些变化的结果之一是 ,女性社会学由对社会学、妇女研究的依附走向相对独立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女性社会学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家族制度的研究已有多方面的成果,这些研究着重探讨家族制度与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往对家族制度文化的研究基本上是站在父权制的立场上进行的,长期以来,女性在家族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和女性自己的声音被普遍忽视。文章采用了女性研究中的访谈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在获得的田野资料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社会性别的角度切入家族这一社会组织民俗中,通过对桂东南一个客家家族的个案分析,探讨家族祭祀制度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家族祭祀体系中女性祖先的地位与男性祖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决定了血缘女性宗亲不可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连大学的女性/性别课程体系形成为例,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女性教育课程体系指导思想的变化,课程体系框架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的课程体系是在多年认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黄育馥和刘霓的著作《e时代的女性———中外比较研究》做了评述,认为该书填补了我国从性别角度研究信息技术社会问题论著的空白。本文分析了该书揭示性别“数字鸿沟”的方法、过程,归纳了形成“数字鸿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性别数字鸿沟使女性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观点,并提出相应消除性别数字鸿沟的方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逐渐成为国内文学评论与研究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且更多地与女性作家、女性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相比而言,从读者的角度对“女性身体写作”现象予以关照的研究则鲜有涉及。本文以“从文化社会学视角看女性身体写作及相关文化现象”课题调查结果为基础,试图展示当代大学生读者对“女性身体写作”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工作—家庭冲突研究根据冲突的指向不同分为工作干涉家庭和家庭干涉工作两种。本研究介绍了国内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以及干预对策,评价了已有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康藏前锋》教育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一批关注康区教育的学者针对当时康区教育情况在《康藏前锋》上集中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性文章,这些珍贵的教育文献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康区教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通过对《康藏前锋》教育文献的评介以冀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康区乃至民国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0年福建省女性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当前高层女性人才与男性人才性别意识的差异,并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解释高层女性性别意识的理论模型并进行验证。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政治面貌、城乡背景、母亲文化程度与职业、夫妻社会地位差、单位类型、工作单位岗位变动、对工作自我现实满意度、所在单位女领导能力以及社团参与情况对高层次女性人才的性别意识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站在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时代,"剩女"现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了,但在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不可忽视。本文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剩女"危机的理论认知,剖析"剩女"主体在面对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的断裂中存在危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20.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下简称UNDP)资助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执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女市长、女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建设”项目,其核心内容就是对基层女领导和女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