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进入试点阶段,相关的法律制度急待完善。特殊目的机构的建立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法律框架下特殊目的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而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主体和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特殊目的载体(SPV)是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关键主体,在目前它有合伙式、信托式和公司式三种组织形式。在我国现有法律环境下实行公司制和信托制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在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方面我国也存在着法律障碍。但是,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明显的证券化趋势,我国应该有所作为,应在相关法律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步履维艰,主要原因在于该领域所涉及到的银行、证券、信托、税收、破产等多领域的法律、法规中存在诸多法律冲突。通过专门的资产证券化立法搭建起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制度平台,能综合解决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的未来债权转让、SPV设立及运作、证券化资产"真实销售"、证券化资产信用增级等四个方面所涉及的法律冲突与障碍。  相似文献   

4.
胡玲丽  张继恒 《前沿》2008,(3):33-35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好的债券,借以融通资金。“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如今,这个被学术界呼吁了多年、金融界盼望了多年的创新业务——资产证券化终于在我国走向了前台。本文肯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意义,并针对其在我国发展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昆江  梁素娟 《传承》2010,(24):120-121
自20世纪70年代源起于美国以来,资产证券化凭借其信用融资、结构性融资和表外融资的优势不断发展,如今也已成为一项被广泛应用和重视的创新型融资工具。结合相关法律制度,阐述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特点,并通过分析国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制度,提出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以此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市场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实质研究入手 ,结合金融市场效率的判定标准 ,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并指出 :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完善了金融市场结构 ,丰富了金融产品 ,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 ,起到了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增加了其潜在的系统风险 ,存在弱化金融市场效率并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可能。因此 ,在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 ,要把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放在首位 ,才能充分发挥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 ,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里的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办法》,意味着我国重新启动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然而,资产证券化因其特殊运作机制可能引发风险也存在其特殊性,为保障证券市场秩序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要求证券发行人真实、全面和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但是信息披露不实陈述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典型的违法行为之一,同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不实陈述的行为也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于2005年--2008年开展了第一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11家金融机构(包括国开行、建行和工行等)依托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框架发起了17单资产证券化项目,总发行规  相似文献   

9.
论文运用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技术,结合电力企业和电费应收款的特点开发出处置电力应收款的新金融产品———电力债权资产过手证券。论文在这种金融产品设计中,根据电力债权资产与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长期资产特征差异,提出了电力债权资产证券化总体结构设计的思路,然后分析了两种具体的操作模式———单宗销售和多宗销售模式,并就这两种销售模式设计中涉及的法律、交易结构稳定性、信用增级及本土spv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资产成本,改善资本结构,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是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国有资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综述地分析了很多省份发展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模式,结合沈阳市国有资产证券化现状提出了发展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彭文峰 《求索》2011,(12):32-33,4
文章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为理论框架,构建资产证券化监管博弈分析模型,并依据模型对资产证券化监管进行博弈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完善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运作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自律能力,来促进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建文  谭超美 《求索》2011,(3):44-45,18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一项与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业分庭抗争的金融创新工具,其实质上是一种低成本的企业融资方式。本文拟从企业契约的角度,解释企业资产证券化与企业契约代理成本降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声誉机制的存在与企业合约激励补偿计划的实施是资产证券化得以降低企业契约代理成本的两个关键性缘由。  相似文献   

13.
彭文峰 《求索》2010,(11):41-42
基础设施证券化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种引入民间资本的有效途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对于深化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主体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产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发展功效。基础设施证券化在中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文章从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伟  李洋 《求索》2011,(7):23-25
在真实销售模式下的隔离效果遭遇到实践挑战的同时,出现资产所有权转移真实性的认定及发起人破产风险的不确定一系列问题,影响风险隔离机制的运转效果;关于导致这些障碍的因素相对复杂,其中银行监管的松弛状态无疑要承担相对重的责任;如何通过相关的法律规则实现补充和救济,同时从中认识到银行监管对于风险隔离机制有效性实现的重要性,减少发起人的破产风险,保障投资人预期实现偿付,是一个值得研究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 ,它加速了金融体系从银行本位向市场本位的转化 ,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运作的效率。本文在指出目前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市场缺陷是制约证券化效率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 ,探讨了提高资产证券化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国有土地资产是国家依据法律拥有的土地财产,在当前的土地资产营运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侵吞国有土地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明确土地资产产权关系,建立新的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建立科学的土地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体系,完善和全面实行标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公布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察,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2005年——2008年开展了第一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11家金融机构(包括国开行、建行和工行等)依托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框架发起了17单资产证券化项目,总发行规模592亿元(不包括次级规模).  相似文献   

18.
陈文俊  ;曹时军 《求索》2008,(6):16-18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保险资产证券化日益成为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保险资产证券化的投资环境,探讨保险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提出了建立保险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以及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以期达到降低保险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实践的方案,需要考虑约束变量和相应的限制条件。而在资产池组建过程中,应结合我国五级贷款分类体系以及信用等级确定定价模型。对于会计方案的设计则采取完全的真实销售构架,不合并发起人与SPE、计量应该采用协商定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折衷计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它改变了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是近30年来金融领域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拓展财务公司融资渠道,改善资产流动性,增进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透明度,降低经营风险。提升财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支持企业集团发展。本文概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特征,从企业集团的需要和财务公司自身的需要等几个层面探讨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能出现的出表风险、声誉风险和利率风险等风险等问题,并提出了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