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谈向"两广"学什么、怎么学。向"两广"学习这个概念,如果只当是一个向外的概念,排除我们自身的话,那这个概念是不健全的,起码也是偏颇的。记者认为,向"两广"学习应该把我们内含在一起,摆进去。  相似文献   

2.
宪法的概念是宪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传统的宪法概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又没有形成新的主流学说。学者们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对宪法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究,在一些主要问题上形成了争论。宪法概念反映了宪法的本质属性,应当形成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普适性的宪法概念,也正是这个标准使得传统宪法三要素受到质疑。当然,宪法概念的得出绝非轻而易举,需要学者们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邓晔 《求索》2013,(6):213-215
虽然钓鱼执法中的问题看似已经得到解决,但根本的问题依然存在。问题的重要性不亚于钓鱼本身。这就是非法营运认定的标准问题。非法营运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构成要件.处罚问题属于法律后果。按照分类,这个构成要件是属于价值性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存在判断余地的问题。本文通过实务中的五个案件的比较,以及参考学者、行政人员的观点,我们发现非法营运标准并非绝对不可以审查.但也不是全面审查。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法律概念是成文立法中不得已的选择,其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而仅对法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由此导致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概括性和灵活性。这一方面是其发挥固有价值的基础,同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缺陷和问题,这些缺陷的存在成为谨慎对待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强力理由。  相似文献   

5.
罗春雁 《人民论坛》2010,(8):236-237
"欧洲"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概念经过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多重因素渗透其中,因此,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角度来界定欧洲。从词源、地理、文化根源和宗教信仰的角度来审视欧洲概念可以作为欧洲研究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6.
周涛 《传承》2008,(10)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逐步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说谎者悖论"的产生是通过含混概念来颠覆"同一律"和"矛盾律"的结果,也是混淆了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结果.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凭借逻辑自身的力量可以解开"说谎者悖论"这个疑团.  相似文献   

7.
周涛 《传承》2008,(20):80-81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逐步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说谎者悖论"的产生是通过含混概念来颠覆"同一律"和"矛盾律"的结果,也是混淆了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结果。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凭借逻辑自身的力量可以解开"说谎者悖论"这个疑团。  相似文献   

8.
黄浩 《前沿》2011,(15):65-68
实践哲学这个概念目前频频出现在学术论文中,但学界却很少反思这一概念的合法性,一旦我们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实践哲学这个概念本身蕴含的悖论性就凸显出来,本论文就是对实践哲学的悖论性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以,引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包向飞  朱范 《求索》2011,(8):71-72,129
文化本质上避免自己被彻底对象化,因此给文化下一个恰当的外延性定义是困难的。德国人对文化的理解强调文化的精神性和能动性,因此在德国人眼中,文化和强调物质性和技术性的文明有着本质的不同。"概念对法"不对文化直接下定义,从而能够避免给文化下一个恰当的外延性定义的困难,而是通过概念的比较让文化这个概念的次要意义和言外之意得到彰显,藉此它的主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术界在绿色壁垒的概念上存在争议,出现了各种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定义。通过对文献中各种绿色壁垒的概念进行比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鉴别之后,可以得出绿色壁垒的较为合理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绿色壁垒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方式对贸易产生了抑制效应,这一抑制效应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一、“三个特色”的来龙去脉“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他长期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渊源观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三个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