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谦 《就业与保障》2023,(8):121-123
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对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积极肩负起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这一重任。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优势,并提出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供教育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家”和“立业”都是青年步入成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青年的就业和婚育均面临着推迟、不稳定、多元化的挑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的追踪数据,文章从青年-成年转变的角度探讨了青年就业转变与婚育转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国青年的就业与婚育行为的关系呈现弱势模式的特征,成功就业是其进入婚育的重要基础;(2)在学状态会推迟青年进入婚育,且对男女青年的影响趋同;(3)受母职惩罚影响,婚育是女性成为不就业“尼特族”的重要原因。文章表明,促进和保障青年就业不仅有助于经济民生发展,对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边成长一边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人在“穿名牌、听ipod、吃麦当劳”中长大;他们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也面临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不再拥有“天之骄子”的自豪;他们熟知互联网,习惯在论坛“灌水”,用QQ和MSN聊天,用博客表达自我;他们思想解放、个性独立、崇尚“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走寻常路”……他们,就是“80后”的大学生。面对他们,思想政治课该讲什么?该怎么讲?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逐步由“精英”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呈现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相较于公立高校的学生,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竞争优势较弱。文章对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阶段民办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旨在提高我国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确保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大学生就业趋势日益紧张,加之今年经济形势严峻,就业需求有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由于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作为目前高校主力军的“8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征,他们的就业观念已成为当前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出现“考研热”“考证热”“考编热”“慢就业”等教育和就业热点现象,就业观念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3—2021年间的10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解释,并分学历层次、院校类型、学科门类、性别维度进行了差异性比较。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最突出的特点是偏好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而社会价值一直未得到重视。第二,2003—2021年,毕业生就业观念呈现明显的变化,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超过个人价值。第三,就业观念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博士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硕士生更看重经济价值,本科生较看重个人价值,专科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人文学科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社会学科毕业生更看重单位性质,理工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其他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男性毕业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和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主动的资助机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中国青年报》,2005年1月28日。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刘君撰文说,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均增长率,经济增长形势为近十年来最好的一段,但同时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人数大,比例上升;GDP增长至上的目标导致过早发展附加值高、需要劳动力少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所编织出来的“精英情结”束缚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9.
八闽     
福建省采取措施欲解就业难题从2006年开始,福建省争取每年招募5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从事支医、支教、支农和扶贫工作。同时组织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毕业后6个月以上仍未就业,并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提升职业技能服务。并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生活补助。将从全省部分高校推荐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到福建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并到省内经济欠发达县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0.
高岩  惠雨晨 《前沿》2023,(5):81-91
在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背景下,探究西北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群体特征有其政策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对西北地区69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个人履历进行研究后发现,西北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群体特征为:均为中共党员;男性占大多数;初任年龄结构呈“M”形;异地就职比例较低,任职属地化现象较为普遍;均拥有国内大学研究生学历;多具有法学或哲学学科专业背景;均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多为该领域的专家教授,但不同建设层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表现出的学术能力差异明显;大多有学术兼职经历,任职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现象。基于此,西北地区高校在选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时应通盘考虑,要在专业上“姓马”、思想上“信马”、选聘上“用马”、实践上“行马”,以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一、“三个特色”的来龙去脉“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他长期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渊源观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三个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