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联合国大会于1996年通过的。12年过去了,该条约仍然未能生效。该条约是国际社会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所取得的一项法律成果,是在美国主导下通过的,是全面禁止核试验的有效步骤之一。但是该条约并没有禁止一切形式的核试验,而且在监测机制、核查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缺陷,所以它并不能全面禁止核试验。从深层次上说,该条约的生效过程必然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的决定。由此,我国正式加入这两个条约。  相似文献   

3.
条约解释是国际法上的重要问题。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至33条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传统的奈约解释规则。实践中,《联合国宪章》的解释对于传统条约解释规则多有突破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宪章解释过程中除运用传统方法外,还形成了“暗含权力”和“机构嗣后实践”等新方法;第二,各种传统条约解释方法在运用于宪章时,相互地位关系较之一般条约解释有所不同;最后,存在于条约解释中的解释与修改、解释与新规则创制的关系问题,在宪章解释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宪章自身的特殊性质是形成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宪章解释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条约解释理论和实践,为条约解释提供了全新的样本,拓宽了条约解释在现代国际法学研究中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国际空间站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和技术合作。空间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完全的国际合作体,存在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法律问题。本文以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外层空间法的法律原则、外空五大条约和1998年《政府间协定》为基础,对国际空间站的登记、管辖与控制、赔偿责任及知识产权等重要法律问题予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徐学银 《行政与法》2007,(12):138-141
朝鲜、伊朗核危机逼迫人们重新审视目前世界上既有的核不扩散机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条约》是有核国和无核国斗争、妥协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努力实现核不扩散、核裁军、和平利用核能三者之间的平衡,一旦其中之一不能实现,就会引起《条约》的危机。而《条约》本身的缺陷使得它无法根本实现三者的平衡,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才能实现《条约》的目标,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2009年捷克领导人签署了《里斯本条约》后,代表着该条约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而这部条约的生效对持续了几十年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重表决制是《里斯本条约》与之前的《欧盟宪法条约》变化最大的部分。本文通过欧盟表决制度的前后变化来分析其对欧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里斯本条约》生效后,其中引入的《欧盟基本权利宪章》也随之产生了法律效力。波兰和英国基于国内社会权保护水平的考虑对《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的适用声明了条约保留。在这种情况下,《里斯本条约》将对成员国产生两种不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正式签署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以下简称《北京条约》),使近20年的谈判终于修成正果。这一关于表演者权利保护的国际条约增加了电影等作品的表演者依法享有许可或禁止他  相似文献   

9.
论外空活动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空活动是指一国的政府机构或处于一国管辖之下的非政府团体所从事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的总和.1967年<外空条约>为外空活动中的国家责任制度奠定了基石.在当代国际法中,国家对其外空活动主要应当承担两类责任,即国家不法责任和国家损害责任.现有关于外空活动的国家责任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禁止酷刑公约》中存在的一部分无效保留出发,提出国际条约实践中"无效保留"问题的困境,通过考察国际条约实践且结合2011年国际法委员会通过的《对条约的保留实践指南》,论述条约实践中无效保留问题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剑文 《现代法学》2012,(2):130-137
中德两国互为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国。《中德税收协定》自1985年签订以来,成为两国解决双重征税和防止逃漏税问题的法律准则。然而,《中德税收协定》实施后,中国不断地推进税制改革,两国间经贸往来出现了新的形式,与此同时,国际税法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因此,适时修改《中德税收协定》是必要的。尽管中国在德国的投资已有所发展,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仍是资本输入国,在修订《中德税收协定》时,应当坚持来源地管辖权为主和适当兼顾居民管辖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陈晖 《政法学刊》2007,24(1):64-6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以联合国公约的形式规定了预防、禁止和惩治腐败行为的定罪、刑事司法程序和国际合作,虽然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只是作为腐败犯罪其中的一种予以规定,但是,探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控制腐败的规定,对于完善跨国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控制是极其必要的,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国际关系中,“东方问题”是指欧洲列强瓜分“奥斯曼遗产”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的独立标志着“东方问题”的终结。实际上,在土耳其独立时,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行省均在英法的殖民统治之下;由于阿拉伯民族解放斗争高涨,向委任统治提出挑战,对英法来说,“东方问题”并没有解决。《色佛尔条约》虽被废除了,但它的原则仍起作用,《洛桑条约》并没有扭转阿拉伯行省被“委任”的局面。无论从中东“弱国无自主外交”的实质来看,还是就“东方问题”一词在英法外交术语中的最后消失而言,直到中东主要民族国家独立,“东方问题”才告终结。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from a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11th Liverpool Law ReviewAnnual Lecture at The Law School,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November 2001, before invited guests and students, considers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the European Courts in achieving the objectives of the treati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t examines the current position of the 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troduced by the Amsterdam Treaty. The article reflects upon how the future accession to the Union of new Member States may affect that situation. It also considers how changes proposed in the Treaty of Nice, when ratified, will enable the European Courts to meet future demands placed upon th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条约冲突一方面表明了当代国际法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会对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条约冲突及其解决对国际法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条约冲突的产生与国际法不成体系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在各种类型的冲突中,有的可以采用诸如特别法优先原则来处理,有的可以通过条约解释规则加以消弭,有的则可以设置明确的冲突条款来避免。国际法的不成体系,使得解决条约冲突的方法也可能是不成体系的。综合运用各种冲突解决方法,是国际法对解决条约冲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吕点点 《法学杂志》2020,(5):131-140
国际能源投资中的征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之一,特许权在能源投资中所处地位异常重要。对比其他条约下能源特许权征收实践可以发现,《能源宪章条约》征收规则在合法性的判断上与其他条约大体相同,都采用了公共利益目的、非歧视性措施、正当法律程序、补偿措施作为认定标准。但《能源宪章条约》对直接征收与间接征收的区分是模糊的,对特许权撤销行为的认定标准是缺失的。我国作为《能源宪章条约》的观察国,应该签署加入条约并参与修订,以便更好地保护我国国际能源双向投资中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张清 《河北法学》2007,25(1):152-154
<欧盟宪法条约>在2005年遭遇挫折,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民主的因素不可忽视,当然这还涉及到人们刘欧盟性质、特征以及宪法条约文本的理解.欧盟立宪应当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包括民众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通过谈判达成共识,这样产生的宪法才是一部欧洲人民的宪法,而非仅仅是一部欧洲国家间的宪法,也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新的宪政秩序.而宪政法理学为我们研究欧盟立宪问题提供了概念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马贺 《犯罪研究》2010,(5):102-108
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到《里斯本条约》,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欧盟逐步加强了对内部区域刑事合作的影响。但是,这种变化的"代价"则分别体现为:成员国全体一致的决策机制、"框架决定"立法中的"民主赤字",以及成员国利用"紧急刹车"条款以规避关乎其切身利益的敏感立法的适用等。本文重点探讨这些制度缺陷,进而评析欧盟在相关问题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欧盟宪法条约》框架下的欧盟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 10月,欧盟各成员国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标志着欧盟政治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该条约涉及欧盟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其对欧盟机构体系所进行的改革。《欧盟宪法条约》对欧盟机构体系改革规定了诸多内容,但改革中仍存不足。  相似文献   

20.
《欧盟基础条约》和尚未生效的《欧洲宪法条约》均规定了辅助性原则。虽然该原则不可避免的具有内在的模糊开放性,但仍不影响它作为一项宪法性原则的地位。辅助性原则最大的意义在于:为在欧盟和成员国或其他主体之间选择最为合适的权力行使主体提供了程序性的保障,因而提供了一个促进协调以取得平衡的重要概念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