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民法本位     
民法本位亦称民法基本观念,其演变历经了个人本位,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三个时期。与此相对应,民事法律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迁,以适应社会之所需及文明的进步。要准确把握民法乃至整个私法的发展规律,必须进一步探讨民法本位这一私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取代。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婚育观念也发生变化,独立自主意识普遍增强,家庭形式趋向于小型化,非契约家庭与契约家庭并存、婚姻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加,针对我国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笔者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公务员法的重要内容,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依据,两者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公务员法治的理念与实践,影响着公务员管理的活力与效能。传统上对此多持义务本位的观点,在公务员立法实践中也体现着这种观念。义务本位混淆了公务员的多重身份与法律关系,其理论基础已经势微,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在实践中产生诸多问题。当前需要抛弃义务本位,重新确立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4.
"80后"中国女性婚姻观念变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女性作为我国的首批独生子女,其不同以往的成长环境促成了新的婚姻模式的产生,引起了人们对婚姻内涵的全新思考,从婚姻主权、择偶标准、婚姻目的、家庭观念以及对离婚、再婚的认识分析她们的观念变化及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法本位的理论基础涉及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个人、社会之论辩及其对法本位的影响,涉及中国经典理论中民本思想的演进、超越与民本位的奠定,以及法学方法经典理论与公私法本位的确立等。社会和个人主义理论范式早有先驱。在自然法理论中,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呼唤个性解放、独立和自由。狄骥运用他的社会连带理论猛烈攻击“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的观念。社群主义批评个人主义的主张导致忽视国家维系的良善生活;权利本位正如自由一样,只可能是相对的,应当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始于与神本相对峙,而终于与君本相对立。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新超越,也为权利本位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到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现代人正由"官本位"为核心的"等、靠、要"的依赖性,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主动进取"的独立性转变.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社会能力本位思想确立的意义的分析,来引起人们对能力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离婚,对历来注重传统家庭模式的中国来说过去是一个丑恶的字眼,是“高尚”人士不屑做的事情。1980年以前,一对夫妇要想离婚,可谓“难于上青天”,法律和社会都将尽其所能去维系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稳定性。而今,人们对离婚的心态和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法律对离婚  相似文献   

8.
顺应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 ,即从传统逐渐走向现代 ,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一方面婚姻相对稳定与婚姻相对持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流 ,另一方面人们更注重和追求婚姻质量即婚姻关系中的爱情、陪伴、理解、支持、抚慰和亲密度。婚姻相对稳定或持久与婚姻质量相一致 ,这是婚姻生活的最高境界 ,是幸福、美满婚姻的同一语。婚姻相对稳定或持久与婚姻质量发生碰撞 ,其结果 :一是选择离婚 ;二是维持现有的婚姻 ,婚姻外弥补婚姻内质量上的缺陷。这二种结果的客观表现 :一是离婚数稳中有升 ,据最…  相似文献   

9.
权利本位是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权利本位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法治国家的实质要求.而要做到对权利的切实保障,加强权利本位观念,就必须对威胁权利的潜在因素即权力加以限制,因此对权力进行制约是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只有建构起一种权利与权力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正义与公正.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本位作为社会的价值原则,其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调控力,维系着社会的存在和延续。而道德和法律则是实现社会本位原则的途径。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德(宗教)法并治及中国古代社会“德主刑辅”以社会本位原则的有限维护和扭曲反映的经验分析,得出了在转型期的中国,只有实行“德法并治”,才能使社会本位原则得到真正的维护,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应当采取自由离婚主义,或者采取限制离婚主义,它取决于家庭所承担的社会职能的状况。在有关离婚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法律对离婚控制的逐渐松动是同家庭所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社会化的历史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它承担了生产、生活、养老育幼等多项社会职能,同时还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在这一时代,家庭稳定就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确保统治秩序的前提。因此,国家必须采取严苛的法律措施去阻止婚姻的离异,实行禁止离婚主义或专权离婚主义,无论古代的中国或者中世纪的欧洲都不例外。到了近代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随着其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职能逐步为社会所取代:社会化的大生产取代了家庭的生产职能;各类教育的发达使家庭的教育职能缩小;各类娱乐设施的完  相似文献   

12.
单位体制下的单位本位现象,主要指由单位体制的总体性和单位组织的封闭性、保障综合性而衍生出的单位成员的价值和行为以单位利益为核心,违背制度规则,导致腐败寻租,对国家及单位外社会造成损害的现象。而所谓单位衰减则是指因单位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逐渐压倒了自身扩充社会资源的能力,最终导致了单位制生命力的衰减。从历史上看,民主革命时期军事共产主义背景下的"小公"制度和传统家族本位观是单位本位现象发生的背景条件。而单位本位现象对单位纵向联系的破坏,对单位组织间横向联系的阻滞,以及对单位领导和单位人的腐蚀,都直接影响到单位自身扩充社会资源的能力,从而导致单位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减。理清单位本位现象与单位衰减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加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防范单位腐败犯罪,实现组织体制改革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3.
婚姻是男女两性的合法结合,这种结合的结果便产生了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夫妻关系。在传统体制下,江汉平原的L村由于政府对民众的全面管理、人民公社对村民的全面监督,村民的婚姻关系相对稳定。体制转型时期,因为村级治理权限的大幅收缩,村民婚姻生活出现重大变化,个人价值极大凸显,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发生变更,亲子关系疏远。总的来说,婚姻生活因国家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期,分析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伦理观念,对于引导青年价值观念的理性化发展,对于建设新型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准则,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婚恋观念现状 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家庭的规模和结构正在缩小。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成长  相似文献   

15.
婚姻是人们群居的基本生活单位和基本社会关系,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婚姻观念包含择偶观、生育观、结婚观念、离婚观念以及性观念等。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期,大学生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的婚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婚姻文化的进程。他们的婚姻观念既受到传统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行为表现上既有与传统婚姻观念相冲突的地方,也有与传统婚姻观念相融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毒瘤的“官本位”思想,在今天公务员实现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成为很大的观念障碍,由它带来的行政过程的“人治”性、效率低下、权责分离等现象与我们倡导的依法行政的合法行政、高效便民、权贲统一等内容根本背离。只有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公务员才能树立“公民本位”思想,从而摆正位置,真正成为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7.
以民为本位的“民本位”思想,伴随着中国文明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民本位”思想长期反映在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阶级社会中,必然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根本不可能实现。在新时期,应该运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方法作出分析,扬其精华,弃其糟粕。民本主义便是扬弃的结果。这种改造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介入市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社会公共利益是其法律本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确立的依据。经济法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的实现就是要保证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有效克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证人为什么要作证 ?人们不加思索地回答 :因为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这种回答是比较肤浅的、片面的。用现代法理学眼光来看 ,用权利理论可以轻易解释为什么西方有的已经把作证作为公民自己的自觉行为 ,而中国证人出庭作证难是因为欠缺权利观念呢 ?因为法律的效力不能简单地建立在暴政或单方面的强制之上 ,而应建立在社会道德之上。在中国 ,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树立强烈的权利意识 ,尊重个人的主体意识 ,当义务本位转向权利本位时 ,证人拒绝作证才能从观念上消除。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利益本位论的立论过程中,行政主体被不恰当地直接等同于公共利益主体,而且存在着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混淆问题,这些弱点使得该理论没有给个人利益与权利留下应有的空间.在倡导者为之提供的理论根据中,唯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关系是一个合理的、但却需要进一步明确的论点.基于对这种利益一致关系及其有限性的具体分析,行政法中公共利益本位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可以得到真正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