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资讯     
《人民之友》2020,(4):5-5
复工,突破重围,理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三个数据。第一个数字是100万亿。2019年,我国G D P达到近100万亿元,此意味着2020年的经济增长任务会很重。同时复工也必须尽快。第二个数字是30%。2019年,中国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会逐渐波及全球经济。第三个数字是4万。截至2月末,全国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达到了4万多名。这充分说明了中国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动员能力。对中国经济来说,要树立信心和长期乐观,更要实事求是,谨慎应对,并且不放弃每一个改革的机会,才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2.
对发展中德经济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青 《德国研究》2004,19(4):13-19
2004年中德经济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在亚洲的第一大市场.在未来双边经济关系中,双方应该将合作领域扩大到政策合作.其中主要包括贸易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咨询以及世界经济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欧关系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稳定发展。中欧贸易保持良好增长,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法律合作加深,但分歧和争端犹存;中欧科技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中欧政治交往呈现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特点;中欧公众相互认知的鸿沟有所加大,但社会合作进展平稳,文化交流逐渐走向战略性和常态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得到加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总体来看,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良好,但在一些传统领域的分歧仍然存在,并将持续对中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湖北同法国有着特殊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在友好交往、文化教育、能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化学、副食品加工、农业、林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和实质性的合作,在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鉴于此,经过两国政府批准,1998年10月10日法国在武汉设立了法国在华第四个总领馆,在湖北则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外国总领事馆.法国驻汉总领馆设立后,湖北与法国及西欧的合作交往得到进一步全面快速发展.前往法国及欧洲国家的因公出国境团组很快超过赴美团组数,占到全部因公出国境团组的18%.经贸、文教、科技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法国在鄂投资势头更加强劲.  相似文献   

5.
"战略伙伴关系"是个相对含糊的概念。2000年印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把这种关系提升到了"优先对待"的地位。随着印俄关系的不断深化,双方在交往机制、军事合作、经贸合作、核能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存在着对等、信任、互补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贸易额相对低迷、其他行为体的吸引力等重要挑战。印俄战略伙伴关系能否更进一步,这要看双方能否应对众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孔冰欣 《新民周刊》2022,(1):F0003-F0003
(2021年第48期)2022年来了。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开局之年,注定成为新中国发展史上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年。相比2020年,疫情不仅持续重创航空、旅游等直接相关产业,还毒侵全球经济的"五脏六腑",致使产业链受损,供需关系失稳、失序、失衡。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相继来袭,给全球抗疫与经济复苏再添"路障"。  相似文献   

7.
2010年,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2020》战略的问世,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欧盟面临着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多重挑战。在此压力下,欧盟将对外战略东移,开始重点经营与中国的关系。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认为中欧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党外交、社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其他领域里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然而,由于缺乏相互的深层了解,中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鸿沟,将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新领导力论坛是中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的成功案例。本文以中新领导力论坛为例重点讨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对于中新双边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中新领导力论坛始于2009年,前后历经两个阶段,迄今在中新两国间轮流召开了七届之多。从两国国情差异、新加坡宪政制度和中新关系发展来看,中新领导力论坛显得比较"另类"。然而,该论坛是中新两国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分享的战略性平台,在新加坡对华战略和政策框架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新加坡旨在通过该论坛来维护、加强和提升对华关系,因而该论坛得以存续并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具体而言,在新加坡对华外交中,中新领导力论坛发挥着提升合作水平、增添观察窗口、积累人脉资源的功能。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成为中新关系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也凸显出新加坡不拘泥于形式的实用主义外交风格。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不止于双边关系层面,在全球化时代,它对于拓展外交等国际交往的路径和空间、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韩建交以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合作的亮点之一。这在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东北亚地区,显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双方都应该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积极适应对方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正确对待学术与政治、历史与现实、民族与国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政治方面,双方通过高层互访和政府合作,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磋商与合作;经济合作方面,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市场,韩国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社会文化方面,两国文化及教育合作不断扩大,人员交往发展迅速,2013年互访人数已达800万人次,①两国已互为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中韩关系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到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两国都认定自己进入"新时代",两国开始重新审视对方以及双边关系,从而导致中美关系也"进入新时代"。中美关系在新时代既不同于以合作为主旋律的"昨天",更不同于冷战对抗状态的"前天"。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主旋律是战略竞争,双方互为战略竞争对手。这种战略竞争对手不同于冷战对抗的敌人。中美战略竞争应当是可控的、良性的、建设性的竞争;竞争并不排斥合作。在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双方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人文、全球治理这四个领域的竞争将趋于强化,而合作趋于弱化,从而导致中美战略竞争总体上将十分激烈并呈持久战态势。中美战略竞争不会滑向新冷战,其原因除了中国的主观能动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世界大势的制约。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全球政治觉醒等世界大势对新时代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天月  翟崑 《当代亚太》2023,(1):100-124+159-160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为其遏制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数字技术革命引发全球秩序深度调整,美、日、澳、韩等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并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对东盟进行渗透。数字经济治理是IPEF的重要内容,美国希望以此达到抑制“数字丝绸之路”、拓展“印太”市场、主导数字时代经济治理格局和安全格局等目的。文章从制度嵌入的视角理解IPEF在东盟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部署,并从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大基础要素分析IPEF对东盟数字规则和治理体系的影响,阐述IPEF成员加深数字领域的合作可能给东盟数字经济治理带来的变化,由此提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措施建议,以巩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成果,从而打破IPEF对中国的围堵。  相似文献   

13.
袁正清  董贺 《当代亚太》2023,(5):4-34+166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4.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中国对欧盟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双边合作的新领域。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发展中欧投资合作潜力巨大,推进投资合作已成为中欧双方共同的目标。本文从中国、欧盟、中欧关系及全球的角度对影响中欧投资合作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探讨。在国内外经济新常态下,扩大中欧投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阿塞拜疆与以色列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均获得长足的发展,双边关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交往密切,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究其原因,这很大程度上在于两国在政治上的相互倚重和经济上的彼此需要。阿以"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凸显了文明冲突的悖论,阿塞拜疆的特殊身份使其未来可以充当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谈的某种桥梁,两国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一定冲击。不过,长远来看,以色列的"外围战略"和阿塞拜疆的"平衡外交"导致两国间的这种"战略合作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变数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中非关系从郑和下西洋以来,友好关系延绵至近,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法语非洲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非双方的交往史的梳理,以及近年来双方贸易合作的现状,展示机遇并分析风险,对未来双方的合作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俄关系在所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俄关系处于双方三百年交往史上的最好时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双方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与其他大国关系相比,中俄关系具有牢固、稳定、不以形势为转移、对战略目标存在共识、两国公众广泛认同等显著特点。两国的合作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从就世界战略稳定与安全进行磋商,到边境地方代表为解决实际问题举行定期会晤。两国国家元首、政府总理、司法机关、各种政府间委员会之间的定期会晤机制顺利进行;两国外交部所有对应部门,包括人事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经常举行会谈和磋商;两国在所有国际问题上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协作;经济合作得到拉动;军事技术合作进展顺利;人文领域的交往有所扩大。 本次研讨会是在两国建交55周年之际举行的。55年里两国关系经历了不同阶段,从兄弟般的友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欧日合作逐渐形成基于价值观合作为主体、安全及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从所谓"普世价值"的视角出发,欧日认为双方应携手应对与它们有别的"异质性"国家的挑战。在经贸合作领域,欧日希望强化双边经济合作,一方面共同巩固和提升双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次,另一方面为在制定新的全球贸易规则的博弈中共同掌握主导权奠定基础。在安全合作领域,欧日基于相同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希冀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东亚安全形势形成一种制约的合力,且专注点也逐渐集中到了双方建立危机管理合作机制上来,因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双方安全合作领域很难达成立场和行动的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14年7月3日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通过这次在东北亚安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访韩,韩中两国建立了"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次访韩中,习主席首次提出了韩中关系的"四个坚持"原则。以此为基础,为了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中实现韩中关系的实质性成熟,双方决定将各种战略对话和高层会谈机制化;在经济领域中决定年内尽早完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包括金融在内的高度经济合作框架。此外,在加强两国未来青年领导人的交流和搞活公共外交合作等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另外,在外交安全领域也给我们留下了韩国和中国为了追求共同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理解的课题。尤其是从韩国和中国的外交均处于发展之中,以及朝鲜半岛问题正在中美关系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这个更大的框架内运作这一点出发,两国都需要发展更加灵活、更为积极的韩中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但是,具有战略忍耐力的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先是在叙利亚战场打开局面,接着在2019年与美欧的关系也出现缓和。俄美领导人举行会晤,两国外长互访,两国开始就是否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谈判。同时,俄美在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人文限制等领域的争斗依旧激烈。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通俄门"阴影是否可能再度影响俄美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与欧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乌克兰问题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后乌俄关系出现某些松动与对话端倪,这将使俄欧关系在2020年继续朝着缓和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美国对俄政策调整对俄中关系也许会产生某种影响,但是对整个俄中关系不会发生大的作用。俄乌关系打破僵局、俄欧加强合作则符合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中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