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视角: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长白学刊》2010,(3):102-105
社会转型期的女性贫困与特定的历史、经济密切相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转型导致的社会分化,是出现贫困女性化的结构性原因;资源不足是造成女性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空间中,制度资源是最常见的一种正式支持,但制度资源的匮乏和获得的不平等,使得社会公共服务只能满足部分贫困女性的初级物质需求,对缓解或减轻贫困的作用有限。亲缘网络在女性应对贫困中发挥主要的社会支持功能,但贫困对社会支持的消解作用已经显现。女性采用节流策略应对贫困的同时,还应努力开辟增加经济资源的渠道,尤其是发掘家庭外部资源以获得改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质量处于劣势、家庭内部营养品分配的不平等及生育和节育手术的不平等三个方面。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影响了妇女的生计选择;减少了她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机会;因多胎生育增加了孩子的抚养成本;也导致妇女妇科病增多,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造成家庭贫困。而贫困进一步加剧了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农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福利制度和文化等五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农村贫困成为社会发展中久治不愈的深层次原因。社会排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农村贫困再生产机制,使农村贫困处于恶性的代际传递与循环之中。消除农村贫困的关键在于改革国内现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消除社会排斥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农村一种公正和公平的环境,以促进社会融合,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反贫困工作的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贫困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城市贫困主要是指城市中的部分居民由于无业、失业、不充分就业、天灾人祸以及城市生活费指数上扬等原因造成的生活贫困状态。城市贫困虽然比农村人数少、程度低,但由于城市人口集中,贫困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比农村更大,是更需特别重视的。目前我国对于城市贫困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不够,作为城市反贫困工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难点需要解决。   一、城市贫困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两极分化下的经济贫困、婚姻家庭关系的紧张与日趋不稳定、人口迁徙流动的增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浪儿童的增多,流浪儿童问题己经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广州在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6.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贫困现象,实施社会救助消除贫困是各国都面临的任务。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的贫困问题也非常严重。实践表明,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严重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实施科学的反贫困战略,消除贫困现象,对于实现我国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际社会,对贫困的理解一般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在绝对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经济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利益与机遇,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较不平等的.老挝作为一个经济滞后的发展中国家,不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得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这个大机器的运转中,从而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异地开发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新突破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贯穿着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问题,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我国的反贫困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8——1985年间,联产承包变革推动了全国各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贫困程度大大缓解,是大幅度减少贫困的阶段;1985年以后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开发扶贫领导小组和专职扶贫协调机构,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扶贫,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扶贫机制,揭开了我国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活动的序幕,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弱势民族的文化困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德胜 《思想战线》2001,27(1):104-108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文化问题."入世"并非单纯的经济全球化,经济上的全球一体化同时伴随着西方以经济为后盾的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弱势文化的深刘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正以其经济实力为基础形成一种文化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上的外部扩张和内部改造,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同时谋求保持本民族文化特征及与发达国家的平等文化权利,殊为不易.普遍主义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真正实现国际各民族间的文化民主.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解决贫困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扶贫工作中,产业化扶贫成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入,接踵而来的就是信贷风险问题。而担保机构的介入与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信贷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群英  周文莲 《长江论坛》2006,(3):66-69,77
本文尝试着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贫困虽然是在人类社会早巳存在的现象,但真正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课题之一,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概括地说,反贫困理论就是探讨贫困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贫困途径的理论。它主要包括:贫困的原因、标准、类型、结构、特征、消除贫困的战略思路和具体对策等等。贫困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有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贫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中国家大城市 的环境问题严峻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以来,城市发展同环境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学者、政府和社会;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质量为代价的,它们不仅再现了曾经困扰发达国家城市的各种病态,而且还呈现出城市扩张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一种“过度化城市病”:城市中的常住人口过度密集、低度化产业过度密集、低水平的城市设施负荷过度、工业的和生物化学的各种污染过度严重,……从而导致了各种爆炸性的生态的、经济和社会的危机,使一些穷国的特大城市成为当今世界最不安定和最不安全的城市。 世界银行的《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侧重针对穷国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项双重战略:即一方面“要逐步开发有效的收入增长与环境需要之间的积极联系——‘二者兼顾’”,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和设立强有力的政策和机构,它们应能使决策者——公司、家庭、农民和政府——  相似文献   

14.
从多元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的夫妻不平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笔者1998年个案访谈资料,着重探讨有关夫妻平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认为,中国城市家庭内部夫妻的平等问题要比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西方理论所描述的夫妻不平等关系复杂的多.只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的直接交换方式和经济资源、权力、家务付出等指标来研究夫妻平等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夫妻平等问题要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中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的缓解以致消除是当今社会一定时期内不易解决的难题.城市贫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排斥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排斥与贫困和能力剥夺中的一些概念有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较低的贫困发生率是以农村的整体贫困为代价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城市贫困则与社会排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社会服务是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消除农村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这种社会服务型的扶贫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一系列相关因素.服务对象的如何定位、传递机制和参与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都可能直接影响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隔离走向融合:城中村青年社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青年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群体,在与城市市民的互动过程中出现了社群隔离现象,导致其陷入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动力贫困状态,严重阻碍了城中村青年农民群体融入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社会融合是消除社群隔离、促进和谐共融、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途径,是城中村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激发城中村青年群体强劲发展活力和动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张畅 《长江论坛》2010,(2):86-90
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针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种种不平等的现象,提出了具有强烈平等思想的教义,建立了具有平等思想的宗教制度。这种平等的思想不仅在伊斯兰教的教规、仪轨和习俗中得到充分反映,在宗教实践中得到认真推行,而且通过伊斯兰国家进入社会生活,通过政治、文化、经济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穆罕默德所主张的平等思想对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缓解当时和现在的社会危机和矛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应实行综合性的城市反贫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城市贫困问题有了较大缓解.然而,由于政府把反贫困的重点放在应急的单一的社会保障措施上,没有触及导致贫困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影响了城市反贫困的整体效果,造成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绝对贫困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交通拥挤是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困扰着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型城市。这一状况使道路作为“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大为降低,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造成的劳动和资本的净损失十分可观。以北京市为例,过去10年间,北京的交通堵塞不断升级。据北京市交管局的统计数字,北京市严重堵车路段从1993年的27处增到1999年的99处,2003年经过专项治理,仍达87处。随着堵车路段的增加,车辆运行的平均速度也在不断放缓。至2003年秋,市区部分主要干道高峰期的车速已降至每小时12公里左右,有的道路机动车时速居然不到7公里。从北京公共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