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管子》有云:"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在管子看来,士、农、工、商都应讲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之于己,是坦荡磊落、真诚无伪;诚信之于人,是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相似文献   

2.
陈芩 《福建乡土》2020,(1):63-64
读曾纪鑫先生的《笔墨风云·邓拓传》,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富、充满赤子之心的邓拓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深深地感受到那个风云际会时代的忧患和艰辛,也更加了解动荡时代的沉重与无奈。读完曾纪鑫先生的《笔墨风云·邓拓传》,想起"闽都赤子"这四个字。邓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党忠诚,无私奉献;他率真善良,坚韧执着,用纯洁的赤子之心追求真理和正义——他少年求学。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招魂》的作者是谁?各说不一,基本上可分两大派:一派从司马迁说,主张屈原作,主要依据《史记·屈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一派从王逸说,主张宋玉作,主要根据《楚辞章句》:“《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散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这两种说法中,以司马迁说更为可信,王逸的说法大可商榷。先就《楚辞章句》本身来看,王逸对《招魂》的作者问题,前后就有矛盾之处,例如《楚辞章句》的目录,除《离骚》标明作者是屈原外,其它的作品,凡是未标明作者姓名的篇目有:《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之所以略而不列作者姓名,显然是把它们算在屈原名下。《离骚》列在第一篇,标明了作者屈原;第二篇至第七篇未标明作者;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指出:"这次整党的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党中央把统一思想放在四项任务之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孟郊在《上达奚舍人》中有言:"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意思是说,真正的贤人要随时准备拿出大镜子来照自己,不让自己有丝毫的瑕疵,哪怕是公家的蜡烛这样的小东西、小利益,也绝对不会拿来给自己私用. 事实上,中国古代确有"公烛无私光"的故事.据南宋诗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宋时,有位姓李的博州太守为官极其廉洁,公私分明.  相似文献   

6.
清代经学家万斯大在《周官辨非?天官》中有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意思是说,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去做.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古往今来,心里装着百姓安危冷暖,倾情解决百姓"急难愁盼",是为官执政的大事.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于澶渊,洪水汇于城下,他"衣亵履屦""庐于城上",数十天坐镇指挥不回家,守住了城池安全,确保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相似文献   

7.
正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论衡》中有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屋宇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菜根谭》中也有句话意思相似:从老百姓是否面有菜色这一点就可看出执政者的政绩。百姓的笑脸是幸福指数的试纸,也是满意度的晴雨表。群众的情绪变化和冷暖安危,大都会通过脸色反映出来。但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只看上级的"脸色",不看老百姓的"面色",往往为了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有言:"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说,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是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有问题了.圣人之所以没有缺点,是因为把缺点当问题来重视.这句话启示我们,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认真检视和改正,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在成长和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9.
朱东润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中说:“‘屈原传’的作者以‘招魂’为屈原所自作。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不标作者姓名。按章句目录,对于诸篇作者除屈原外,一概标名,独屈原不标名,准此似王逸在标目时认为屈原所作’。至卷九‘招魂”章句则又叙称:‘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王逸此叙,以‘招魂’为宋玉所作,与标目时自相牴牾。”刘心予《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乱辞》(《华南  相似文献   

10.
"山不藏人人藏人" 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说的是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法宝.冯白驹用"山不藏人人藏人"这一生动简朴的话总结了琼崖革命长期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 海南岛孤悬海外,远离中央,远离主力,外援极端困难,孤岛奋战,其斗争之艰苦、复杂、曲折,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海南人民的支持,中共琼崖党组织不但不能坚持23年红旗不倒,甚至不能在孤岛上生存.冯白驹在195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而发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在海南岛上》深刻地指出:"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群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调元《〈庄子阙误〉跋》认为焦竑《庄子翼》卷末所附《庄子阙误》为杨慎所著,焦竑不题杨慎,是想"据为己有"。实际上,焦竑《庄子翼》卷末所附之书是宋代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阙误》,并非杨慎《庄子阙误》。杨慎《庄子阙误》是在改写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阙误》基础上,即把陈景元"校语"放入《庄子》原文中,并将陈书所引《庄子》原文改作"校语",再加上《庄子难字》中的部分"音切"内容而成。  相似文献   

12.
王洪波 《北京观察》2021,(10):74-75
现在当我们提起北京,第一反应当是伟大祖国的首都,燕山脚下,永定河畔,"雄鸡"版图的咽喉部位.不过,严格地说,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京"应该算是一个通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春秋公羊传》上对"京师"一词解释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从此"京师"就成为国家都城的称呼.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历代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京师之外,往往还会设有陪都,这样就出现了多个都城.为了便于区分,通常会在都城前面加上方位词,于是就出现了"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的称呼,意思自然就是东面的都城、西面的都城等等.  相似文献   

13.
“亮丑”有益于纯洁心灵。《谷梁传·僖公一五年》中写道:“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鄙”。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影响久远,光辉永存;品德浅陋的人,行为鄙薄,后人耻之。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敢于“亮丑”是成为“德厚者”的前提,敢于“亮丑”就会时时检点自己,自觉做到慎思、慎行、慎微、慎独,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就会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最高思想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诚心为民,恒心为民,…  相似文献   

14.
孔子拜师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能者为师,无分长幼.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而成就了万世师表的美名. 孔子跟苌弘学过音乐,跟师襄学过瑶琴,还跟老子学过《周礼》.在当时,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远在孔子之下,孔子却向他们虚心请教,取长补短,真是不耻下问.  相似文献   

15.
近悦远来     
“近悦远来”出自《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说:邻近的人由于受到恩惠而喜悦,远方的人也闻风赶来归附。  相似文献   

16.
自律与命运     
一人为"大",三人为"众".按照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理解,"三"表示多的意思.因而,后者也可以说是多人为"众".从"大"与"众"的形象来解读,这两个字的自由空间与存在条件有着显著差异."大"字存在的空间是较为广阔而自由的."大"字可以任意舒展拳脚也不会影响其作为"大"的形象.而"众"字存在的条件和自由空间便小得多.三个独立的"人"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每个"人"都不可以越位,不可侵占其他"人"的空间,唯此才能保持原本结构的平衡,否则便是面目全非,"众"字难成.  相似文献   

17.
对待功劳和过错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 《论语》有云:"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在最后掩护.将进城门,他一面鞭打马匹,一面说:"不是我大胆殿后,是马匹不肯向前跑."对此,孔子给予高度评价,说孟之反"功不独...  相似文献   

18.
正"老百姓要办点事多么不易,不打点打点,不融通融通,不意思意思,就办不成事!这种现象一定要扭转过来!"这是习近平同志未公开发表过的谈话中的一个片段,收录在最近发行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意思意思"是什么意思?看起来似乎并不深奥,但其含义实在太丰富了。现实生活中,"意思意思"成为一些手握公权者用以向老百姓索贿的惯常手法,如果谁不去"意思意思",一些办事人员就会今天说你材料不完整,明天说你管理不规范,"循循诱导"你去送礼公关,否则,"就办不成事"。"意思意思"是对公权的亵渎,是对党纪的对抗,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腐蚀,不仅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影响了投资环境和干群关系,也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有领导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部门增加办事难度,就是借此要钱,为部门与个人开财源。""意思意思"道出了企业和群众多少辛酸泪!习近平同志指  相似文献   

19.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庸》和《大学》一样,都称不上书,只能算一篇文章。《中庸》出自小戴《礼记》的第31篇。全文共3545个字,是"四书"中第二本篇幅最短的经典。《中庸》的内容深刻,对于儒家核心思想的阐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庸》从汉代起就有单行本刊行。至南宋,理学家朱熹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写成《中庸章句》,纳入"四书",成为儒学法定经典。足见《中庸》这部著作在儒学中地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者与"抱瓮老人" 这是王安石和晏殊的诗.他们两人在唱和中,都用了汉阴老人抱瓮的故事.故事出《庄子·天地篇》.先不妨将它简介一下.孔子的学生子贡,又名赐,路过汉阴,见一种菜老人,由隧道入井抱着罈子提水灌园."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对老人说:有一种吸水机械,一天可浇菜畦百来条,老人家想不想用它呢?老人问:那机械怎么样?子贡于是把桔槔,也叫"吊杠"这吸水工具的制作、性能,一一作了介绍.老人听了,整时板起面孔冷笑地对子贡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