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行政私法行为因"服务行政"与"生存照顾"理念的泛起应运而生。在公安行政活动中借鉴和引入行政私法行为制度和观念,具有革新行政理念、转变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价值。但在公安行政领域引入行政私法行为时,需对其适用的领域和规则进行必要的限制,避免产生"行政遁入私法现象"。  相似文献   

2.
多数时候税法被界定为行政法的子部门法,为此,税法与私法的关系理所当然地与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等同。随着税收债务关系和平衡论的引入,税法的纯正公法属性遭到质疑。所得在税法和私法中的融通进一步证明税法与私法并非泾渭分明。市场关联性和等价交换理论则凸现税法的私法色彩。本文正是从以上几个角度对传统的“税法与私法的关系就是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命题进行反思,以重构新的税法与私法的和谐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权利本位是权利本位文化的特质。私法理念与权利本位的契合表明培育私法理念有利于权利本位文化的建构。传统中国因不具备私法理念生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而未能孕育以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为基本内涵的私法理念。因此,中国传统义务本位的法律文化向权利本位文化转型过程中,培育私法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人格平等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特殊的历史过程.从罗马法不平等的法律人格到近现代民事主体权利能力的一律平等,从对法律人格的减损、剥夺到近现代对权利能力的同等保护,是私法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阎磊 《桂海论丛》2012,28(2):102-106
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又是私法自治的工具。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法理学中有某种过度扩展法律行为概念含义的趋向。这不仅与民法学中法律行为本来的含义大相径庭,而且也有悖于英美法理学者的本意。法律行为是私法中独有的概念,只有私法中才有意思自治,才需要通过法律行为来表达。公法中,如行政法与刑法,根本不存在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余地,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法律行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李德进 《人民论坛》2012,(36):134-135
公法上权利义务和私法上权利义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认清它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公民享有且平等享有公权利,是公民私权利在法律中得到合理反映的前提条件;公民私权利的真正享有是其公权利充分行使的前提。从总体态势变化来看,行政法更加注重公民权利义务平等对待,而民法更强调差异对待。  相似文献   

7.
在私法自治与国家干预的辩证发展潮流中把握劳动法的方向,以私法自治为主、实行适度干预,是劳动法应当遵循的客观规律。然而,干预过度和干预缺位情况的存在,使得我国劳动法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障劳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这是我国劳动法立法理念不和谐的产物。要真正实现保障劳权的目标,就必须使劳动法实现目的与规律的统一。我国劳动法应实现从以主观权利为制度核心的权利法,到以调整冲突规则为制度核心的补救法的制度完善。通过完善劳权、集体劳资自治的程序规则以及劳动司法制度,进而建构一种协调劳资冲突的良性机制,是符合劳动关系的特性以及和谐社会基本内核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张华 《前沿》2008,(2):89-91
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法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其实包含了丰富的私法自治的理念,私法自治中的平等、自由、诚信和秩序等价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有着内在契合。私法自治的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在民法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民法最初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民法最终回归的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民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以私主体为本位,尊重私权,培育私法文化。  相似文献   

10.
陈太清 《求索》2010,(11):155-157
从古罗马公私法区分理论的提出,到近现代以来公私法发展的实践,均说明公私法区分源于控制公权力的需要。我国当下法治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公权力的过度使用。以控权为初衷的公私法区分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当下公权力滥用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我国应当确立公私法区分原则,将权力支配说作为二者区分标准,以具体法律规范为识别单位,按照分工法定与私法优先的精神确定二者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于德江  姜凤武 《人民论坛》2012,(11):187-189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私法的趋同化不断加强,表现出各国国际私法更多地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规定。一个国家的法律表现出超越国家共同体观念而在人类共同体的范围内考虑人的私法地位问题的趋势,未来我国有必要在以承认人类的共同主体性为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私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法私法划分及其市场经济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碧波 《岭南学刊》2002,36(6):51-53
本文回顾了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历史发展 ,指出我国理论界在公法和私法划分问题上存在的误区 ,并认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现代市场经济立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温州民间金融发展脉络可看出,在现今中国,私法规则生长的土壤主要包括本土资源、二元经济基础以及法律空白和灰色地带。现有体制内规则的缺陷导致体制外规则的产生,与体制内规则的竞争促使体制外规则不断完善。私法规则是否能得到良性发展并步入正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策。私法规则生长的归宿是寻求体制内的稳态,私法规则在自身生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动私法精神以及和谐秩序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全面建设公共危机治理机制是目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跳出“强政府—弱社会”模式,重新定位应急状态中政府与社会的角色与分工。公法私法化的背景下,私法相关原则及基本理念的运用,为行政权的法治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我们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晓娟  刘琪 《公安研究》2008,(11):48-52
私法文化强调国家、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价值取向,体现出私权神圣的价值理念。在具有悠久公法文化传统的中国,提倡私法文化对实现法治尤为重要。当前公安机关警察在执法中依然存在对执法对象私权利侵犯的现象,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进而影响了法治的进程。在公安机关倡导私法文化,能有效地限制警察权力滥用,转变警察执法思想,确保警察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行政私法合同是与传统行政合同、民事合同有区别的一种新的合同类型。它是行政主体为实现对公民一方生存照顾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与行政相对人签订的具有公私法权利义务混合性质的协议。行政私法合同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均为保证实现国家对公民的生存照顾;双方当事人在公法上处于一方履行职责另一方享受权利的地位,在私法上则处于双方权利义务平等的地位;合同以生存保障为前提,但遵循偿付公平原则进行对价支付。在德国、日本等国家,行政私法已形成为较成熟的理论与制度。在我国目前贯彻"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行政私法合同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活动方式,可以广泛适用于社会福利保障、公用事业服务等给付行政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新《国家赔偿法》于2010年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赔偿范围、降低了赔偿门槛、简化了赔偿程序,使国家赔偿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其基本的体系及定性问题尚不明晰,尤其是浓厚的公法色彩使其口惠而实不至,诸多规定形同虚设。针对其立法观念的滞后,旨在探讨国家赔偿法之私法定位及优越性。首先从公私法界分的角度考察其私法性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与民法的密切联系角度探究其私法性的现实基础,并在文末简述其私法定位之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警察法多从公法角度研究警察权问题,鲜有人从私法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警察权有着深厚的私法和私权基础.循着公私法划分的起源和发展,我们能够找到原始的公权力与私法的关系.从警察权的本原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厘清警察权的公权力属性,并进而寻找到警察权的私权基础.警察消极行政作用的强化和警察比例原则的普适化是警察权私权基础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9.
陈醇 《湖北社会科学》2003,66(11):105-107
私法理论严格限制形式强制的范围,不允许立法者规定形式之外的行为程序,这种理论已经与立法现实不符。私法程序与“意思表示的形式”不同,它比后者复杂得多。私法法定程序有四个理由:实现交易和提高交易效率;重新分配权利达到交易公平;界定行为程序和交易标的;确定交易效力,保障交易安全。程序和权利代表了私法方法论动态和静态的两个方面,私法应当是程序和权利并重的私法。  相似文献   

20.
张笑 《青年论坛》2004,(5):120-121
公平是一切私法行为的应有之义 ,显失公平制度是私法的应有之规。然而在我国规范财产流转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中 ,作为维护公平原则的重要制度———显失公平制度却未尽完善。本文探讨完善该制度的具体措施 :明确基本内涵、确定构成要件、析化法律效果 ,以使显失公平制度能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