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张耀  姜鹏 《东北亚论坛》2022,31(1):63-83
在地区权力结构不平衡的背景下,地区大国争取地区领导权的研究往往认为体系内的中小国家在功能上具有同质性,从而忽略了地区次大国的特殊性。事实上,地区次大国与地区小国的行为逻辑出发点不同,且对是否接受地区大国领导的态度表现存在差异。从地区等级的视角出发,可对全球各地区等级体系进行划分,并将主导地区等级体系变迁的内生动力归为地区权威的演化。基于此,本文依托地区权威二重性建立了以地区权威类型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呈现出地区次大国应对地区领导的因果机制。研究表明:地区次大国的态度取向与行为选择受到地区权威支配性(双边实力位差)与正当性(大国威胁程度、地区制度化水平和战略文化趋同性)的影响。在关系型权威下,地区次大国倾向于选择追随或承认战略;而在象征型权威下,地区次大国对地区大国易于表现为抵触或制衡行为。文章结合类型化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符合当今地区等级体系的总体经验事实进行跨地区全样本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充分把握地区等级体系中的次大国与大国互动规律对于地区大国领导力的平稳提升和地区战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理会的大国否决权是联合国成功的主要保障之一,这与安理会的形成、功能和组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尽管大国否决权遭到了攻击,但它有着一定的事实和法理依据。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联合国机制下,完全摒弃大国否决权的主张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是以实力相对弱小的自身充当"平衡手",维持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平衡。实践表明,东盟推行的大国平衡战略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东盟在多极化的趋势中赢得了"重要力量"的地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革,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也面临着挑战。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力量对比决定了美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由于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增长,尤其是某些地区大国正在崛起,美国“独霸”的局面将被打破。今后一个时期的大国关系将是斗争中有合作,合作中又有斗争。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领导集体交替过渡期首倡新型大国关系,标志着中国积极建构外交理论、擘划国际战略和实施政策措施.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但并不限于中美关系,旨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旨在维护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超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定冲突的“宿命”、提升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和作用、发展中国和欧洲传统大国的关系、稳定陷于低谷的中日关系等.真正实现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克服理论障碍、战略猜疑、利益冲突和政策分歧等困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大国在东亚地区的合作与竞争呈现出新的动向和特点。大国对东亚的战略关注与投入,使东亚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东亚,大国之间的合作基础将进一步扩大,但争夺主导权的斗争亦日趋激烈,大国关系将展示更加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大国作用的侵蚀--对国际关系中大国逻辑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大国逻辑来思考国际关系构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 ,这与国际关系史和现实主义的巨大影响力有关。但是大国本身和它所起作用的环境包括观念环境和实践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国所受到的制约性越来越多 ,其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侵蚀。因此 ,纯粹用大国来思考国际关系及其未来具有越来越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重点不是分析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具体关系,例如双边或三边关系,而是把大国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现象.试图从宏观上对它与中亚的关系、以及它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中亚地区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国存在,大国对中亚的兴趣是什么,大国关系对中亚地区有什么影响,中亚地区又对大国关系产生什么作用,新的"大游戏"是否可能等等,这是本文的兴趣所在,也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新兴大国的崛起与现有大国的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简称BRICs)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是当代世界的一 个重大政治现象,将对现有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现有大国和力量中 心将其或视为挑战或视为机遇,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0.
巴西的大国地位问题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长期以来巴西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大国,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这与巴西自身的身份定位与国家实力密不可分.巴西自卡多佐总统执政以来,特别是在卢拉总统执政期间,已经在南美地区初步建立起领导地位,并在全球经济和国际机制中成长为一支活跃的力量.巴西日益增长的地区和全球影响不断得到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的认可.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过程中,对巴西国际地位和影响进行正确评估并提升两国关系的地区性与全球性内涵是未来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Four angles come to mind for an examination of vicissitudes in U.S. international power. You may take either a longer time span in assess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power configuration and U.S. clout or opt for a much shorter time span in your survey, say from the September 11 events up to the Iraq war.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Fiv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events of 9/11. If one reviews the main developments and the impact on world politics since then,the most prominent area for analysis would be the successful--and unsuccessful--changes in U. 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its major foreign policies, and the relative rise and fall of U. S. global power. There have also been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developments.In 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and cross-national politics possess new features and complexities on account of conspicuous terrorist threats and the social/political turbulence in most of the Muslim world.  相似文献   

14.
娄伟 《东北亚论坛》2011,20(4):37-43
经过60余年的物质性和社会性成长,中国的国家实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中国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使中美之间出现了权力转移现象。由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对现存国际秩序持基本满意的态度,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未必引起冲突与战争,权力能否和平转移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判断。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并不意味着中崛美落,而是中美和其他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一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soft power. Overall, it is estimated that China has roughly a third of America's power in this respect. Three factors constitute the soft power of a country: its international appeal, its external and its internal mobilization capabilities. In the short term, China cannot hope to catch up in international appeal and needs to find a balanced way to develop both hard and soft power. It needs to set policy guidelines based on equality and justice, enhance its capabilities for rallying both external and domestic support, and concentrate on improving its social credi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reputation. In doing so, it is hoped that China will be able to narrow the gap in these areas within four to five years.  相似文献   

16.
17.
论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的摩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认为,中美海权矛盾主要源于美国。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考虑,企图在海洋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以延阻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海洋利益的拓展则加深了中美之间在海洋领域的矛盾。中美海权矛盾有逐步深化、规模加大、从黄海向南海转移的趋势,但不至于爆发全面海上武装冲突。中国在发展海权时,应处理好与美国在海洋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By Ian Oxnevad 《Orbis》2019,63(3):391-405
American economic statecraft rose to new geopolitical prominence with reevalua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d tariffs. State-backed industrial espionage remains understudied in its relation to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despite its ongoing impact on the American economy and secur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controversial institutional strategy for countering state-backed industrial espionage in a manner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free-enterprise model of American business.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理论大多认为,国际关系史是一部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国兴衰及所由带来的国际格局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互动及轮替也因此成为国际关系的经典命题.中国和美国被认为是当前国际体系转型进程中的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处理好彼此关系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1世纪伊始,中美为了各自战略需要,全力打造双边战略对话机制,为建立新型双边关系构建了新的平台.本文对中美战略对话发展历程、产生原因及其对双边关系、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是国际体系转型时期处理当代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关系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全面获胜。这反映了美国民众对共和党的不满。未来两年,布什政府单边主义政策将进一步收敛,在伊拉克、伊核、朝核等问题上的政策可能有所调整。民主党掌控国会,将影响美对华政策,但对中美关系的总体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